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我国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历史沿革分析着手,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对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意义
一、高职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历史沿革
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格局, 致使国际化人才需求的极速增长,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也从最开始的简单照搬国外先进职教理念,到借鉴学习,再到结合实际进行本土化改造,向外输出。国际交流合作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如引进教育教学模式、开展专业合作办学、互派教师访学培训、引进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及开展科技研发合作等。
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必要性、紧迫性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展程度与成效,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高职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能力,体现了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高低。
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地融入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潮流中,谋划全局,有效利用国外优秀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更要主动对接,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提升自身国际化办学水平,实现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现状
1.“引进来”,着力提升学院外语教学水平
“引进来”就是要立足自我,为我所用。学院立足于专业设置需求,聘请外籍教师到校任教,以期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经验,运用国外优秀师资,提升学院外语教学水平。我院外籍教师在校期间,爱岗敬业,为英语教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理念。学院先后聘请了美国籍、加拿大籍、日本籍等长驻外国文教专家到校任教,现有长驻外教3名,其中一人更因个人出色的教学工作,先后获得2006年度四川省优秀外籍教师和 2007年度四川省人民政府“金顶奖”。
2.“走出去”,着力全面拓宽师资队伍视野和提升国际化能力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截至目前,学院已与新加坡、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5个国家的职业院校就互认课程和学分、合作建设专业、培训师资、引进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等达成合作意向,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其中,以各层次师资交流与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引进为合作重点,力求全面拓宽教师队伍视野,提升学院国际化能力。
一是积极参加高职院校校级领导培训项目。学校先后选送院级领导参培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短期研修项目、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干部赴新加坡培训项目和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赴澳大利亚项目,有效提升了学院领导班子的国际化视野,加强了国际交流合作的信心。
二是积极参加高职院校教师国培、省培项目。学校先后选派8批共36名青年骨干教师分赴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等参与培训。
三是自组申报,严格外事报批,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管理干部集中赴境外培训。自2015年起,以项目为载体,以HWK职业资格证书考评体系引进实施为目的,分两批组织我院省级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技师专业(数控加工技术)教师共50人次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学院开展“中德机电一体化师、切削师专业项目合作培训”。培训期间,参培教师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和外方要求,获得德方专家的一致好评。
通过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切实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我院专业骨干教师、管理干部的业务素质、国际化能力和涉外交往能力。通过项目选派参培的教师,现已成为学院的学术和管理骨干。
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职院校加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后发外生型”的高职教育从诞生起就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加速了为产业界培养一线技能人才的中国高职教育与国际职教界的交流与融合;中国加入WTO, 教育服务贸易在各国的兴起更为这种交流与合作增加了新的动力。在此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
面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勢、新挑战和新机遇,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发展的新形势,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加大国际交流合作的开展力度,加快国际化进程。
2.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有效推动力
专业建设水平体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体现专业建设水平高低的核心指标是课程体系建设。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实现自身建设与发展,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需求培养人才,通过高效整合院校、行业、企业三方的信息资源,提高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的国际化办学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有效推手:通过加强与企业、公司的合作研发,可以将企业生产真实的技术标准在院校专业建设中直接运用;通过加强与国内外行业、协会的协调沟通,可以保持专业建设的先进性;通过加强与国外相关院校的交流合作,可以借鉴学习其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
3.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经济的有效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经济新常态理念,意味着我国开启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新征程。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外商来华投资力度加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是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促进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意义深远。
4.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渠道
所谓特色发展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比较优势建设,走差异化发展之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专业结构设置上还普遍存在雷同现象,课程结构相似,缺乏自身独特的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等现象。要实现自身特色化发展,各高职院校还应加大对当前职业教育新动态的了解,结合职教发展新趋势,以及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战略规划,构建清晰的国际化办学定位目标。
5.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高职院校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通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高职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不仅能为我国高职院校提供一个丰富的资源平台,加大其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国际影响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能有效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切实提高我国职业院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第十六章中指出的那样,要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高职院校不仅要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自身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肩负着在交流、合作中展示中国实力,提升国际地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黄华.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战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22):45.
[2]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中国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DB/OL].http://www.xzbu.com/9/view-3777194.htm.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意义
一、高职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历史沿革
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格局, 致使国际化人才需求的极速增长,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也从最开始的简单照搬国外先进职教理念,到借鉴学习,再到结合实际进行本土化改造,向外输出。国际交流合作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如引进教育教学模式、开展专业合作办学、互派教师访学培训、引进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及开展科技研发合作等。
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必要性、紧迫性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展程度与成效,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高职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能力,体现了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高低。
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地融入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潮流中,谋划全局,有效利用国外优秀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更要主动对接,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提升自身国际化办学水平,实现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现状
1.“引进来”,着力提升学院外语教学水平
“引进来”就是要立足自我,为我所用。学院立足于专业设置需求,聘请外籍教师到校任教,以期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经验,运用国外优秀师资,提升学院外语教学水平。我院外籍教师在校期间,爱岗敬业,为英语教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理念。学院先后聘请了美国籍、加拿大籍、日本籍等长驻外国文教专家到校任教,现有长驻外教3名,其中一人更因个人出色的教学工作,先后获得2006年度四川省优秀外籍教师和 2007年度四川省人民政府“金顶奖”。
2.“走出去”,着力全面拓宽师资队伍视野和提升国际化能力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截至目前,学院已与新加坡、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5个国家的职业院校就互认课程和学分、合作建设专业、培训师资、引进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等达成合作意向,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其中,以各层次师资交流与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引进为合作重点,力求全面拓宽教师队伍视野,提升学院国际化能力。
一是积极参加高职院校校级领导培训项目。学校先后选送院级领导参培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短期研修项目、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干部赴新加坡培训项目和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赴澳大利亚项目,有效提升了学院领导班子的国际化视野,加强了国际交流合作的信心。
二是积极参加高职院校教师国培、省培项目。学校先后选派8批共36名青年骨干教师分赴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等参与培训。
三是自组申报,严格外事报批,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管理干部集中赴境外培训。自2015年起,以项目为载体,以HWK职业资格证书考评体系引进实施为目的,分两批组织我院省级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技师专业(数控加工技术)教师共50人次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学院开展“中德机电一体化师、切削师专业项目合作培训”。培训期间,参培教师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和外方要求,获得德方专家的一致好评。
通过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切实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我院专业骨干教师、管理干部的业务素质、国际化能力和涉外交往能力。通过项目选派参培的教师,现已成为学院的学术和管理骨干。
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职院校加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后发外生型”的高职教育从诞生起就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加速了为产业界培养一线技能人才的中国高职教育与国际职教界的交流与融合;中国加入WTO, 教育服务贸易在各国的兴起更为这种交流与合作增加了新的动力。在此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
面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勢、新挑战和新机遇,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发展的新形势,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加大国际交流合作的开展力度,加快国际化进程。
2.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有效推动力
专业建设水平体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体现专业建设水平高低的核心指标是课程体系建设。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实现自身建设与发展,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需求培养人才,通过高效整合院校、行业、企业三方的信息资源,提高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的国际化办学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有效推手:通过加强与企业、公司的合作研发,可以将企业生产真实的技术标准在院校专业建设中直接运用;通过加强与国内外行业、协会的协调沟通,可以保持专业建设的先进性;通过加强与国外相关院校的交流合作,可以借鉴学习其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
3.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经济的有效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经济新常态理念,意味着我国开启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新征程。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外商来华投资力度加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是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促进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意义深远。
4.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渠道
所谓特色发展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比较优势建设,走差异化发展之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专业结构设置上还普遍存在雷同现象,课程结构相似,缺乏自身独特的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等现象。要实现自身特色化发展,各高职院校还应加大对当前职业教育新动态的了解,结合职教发展新趋势,以及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战略规划,构建清晰的国际化办学定位目标。
5.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高职院校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通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高职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不仅能为我国高职院校提供一个丰富的资源平台,加大其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国际影响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能有效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切实提高我国职业院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第十六章中指出的那样,要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高职院校不仅要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自身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肩负着在交流、合作中展示中国实力,提升国际地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黄华.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战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22):45.
[2]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中国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DB/OL].http://www.xzbu.com/9/view-37771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