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机制体系
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机制,包括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行业竞争机制、技术创新机制、资本市场机制等。
(一)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的人才激励机制
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才问题。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检验一项制度安排是否适当,就在于它是否有利于发挥掌握着先进技术的专业人员和懂技术、懂金融、懂风险投资、懂经营管理的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要按市场规律要求,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有效的约束机制,确立能够吸引人才从事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的利益机制。要尊重知识的价值,鼓励人才成长,允许通过知识和管理入股,实现个人价值。
第一,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未来循环经济综合实力的竞争在于人才,因此必须加大对循环经济人才培养的投入。重视发挥人才作用,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机制,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培养循环经济建设所需的各级各类人才。要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第二,人才引进。积极创造条件吸引省内外、国内外专门人才,加快培养与引进发展循环经济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充分发挥专家咨询作用,全面系统地收集分析循环经济发展的信息和国内外发展动态,为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第三,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倡导拼搏进取、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提倡理性怀疑和批判,尊重个性,宽容失败,倡导学术自由和民主,鼓励敢于探索、勇于冒尖,大胆提出新的理论和学说。激发创新思维,活跃学术气氛,努力形成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加强科研职业道德建设,遏制科学技术研究中的浮躁风气和学术不良风气。
(二)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的技术创新机制
加快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示范。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清洁生产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以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为依托,以落实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产品导向目录为重点,组织开发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努力突破制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
建立循环经济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创新,按照市场化原则,培育和支持循环经济科技咨询和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积极培育一批社会化的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的社会化咨询服务机构和企业,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循环经济研究服务等中介机构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作用,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三)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的风险投资机制
循环经济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经济,具有一定的高风险性,如果仅仅依靠财政拨款和银行信贷资金等传统方式提供支持难以奏效,而风险投资则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1.风险投资的融资机制
现阶段要发展风险投资必须从重塑我国风险投资的融资机制入手。风险投资属于买方金融(Buy-side Financing),它是融资与投资相结合的一种金融制度安排。如果没有筹集到足够的资金,风险投资机构也就无法进行对外投资。因此,风险投资的融资环节是风险投资运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环。应当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的风险资本供给体系,政府必须从以前“唱戏人”的角色转换到“搭台者”的角色。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为民间投资主体参与风险投资提供适宜的制度环境和必要的政策支持。
2.风险投资的治理机制
风险投资家在选择风险企业或项目进行投资时,有关项目风险、风险企业家能力和信用道德水平等方面的信息属于风险企业家的内部信息,即风险投资家处于信息劣势而风险企业家处于信息优势。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风险投资家的逆向选择行为以及风险企业家的道德风险行为,从而阻碍风险资本投资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强化风险投资的治理机制,包括选择合理的风险投资组织形式、在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等。针对风险投资机构建立完善的治理机制,有助于避免风险投资家的道德风险和初始投资者的逆向选择,从而保障风险资本融资渠道的畅通。
3.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风险投资只有在具备了畅通的融资渠道和退出通道后才能发展起来。风险投资的实践表明,健全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从世界范围来看,风险投资退出的方式主要包括首次公开上市、企业并购、股份回购和清算退出四种。我国的风险投资仍然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退出机制。要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就必须要建立以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这里将全国各地的场外交易市场(OTC)、证券交易中心(或自动报价系统)统称为产权交易市场)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二、循环经济金融支持机制的保障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面的的保障支撑,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突破观念、技术、政策、体制、法制等方面的制约,建立长效机制。不仅要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还必须制定和完善更加有效的政策与措施。所有政策和措施都必须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也可以称为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手段,主要有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教育手段等。
(一)循环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事关全局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性战略工程,也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同时,强化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切实解决地方保护、部门职能交叉造成的政出多门、责任不落实、执法不统一等问题。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增强紧迫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循环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体系
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教育体系,大力加强人才工作的力度。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吸引省内外、国内外专门人才,加快培养与引进发展循环经济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要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科技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要把科技自主创新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中心环节。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长远目标,研究确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科技领域,制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发展规划,并把它纳入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发展规划和高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循环经济科技研究开发的资金扶持力度,通过设立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基金和奖励基金等办法,鼓励国内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三)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1.法律法规体系
法制是建设循环经济强省的根本保障。发展循环经济是一场经济、环保和社会的重大变革,迫切需要权威的法律手段作为支撑、保障和引导。循环经济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前推进,许多地区、行业在不同层次上都有所发展,正在建设循环型企业、循环工业园区、循环型城市和循环型区域等。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项相关法律,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约束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但是仍然缺乏统一的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框架和法律依据,法律和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2.经济政策体系
经济政策主要是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通过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布局政策、规模经济政策,以及价格政策等经济手段,用更具实效的经济激励以及其他刺激手段促进企业进行循环经济实践,采用价格、税收、信贷、征费等手段,通过提供补助金、免税等手段帮助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生产系统,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引导企业自愿发展循环经济。对循环经济项目和以循环经济模式进行生产的项目予以扶持,对不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项目予以限制或禁止,建立卓有成效的激励机制。例如,对于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应给予减免税收、财政补贴以及信贷优惠等政策。同时,利用逐步提高各项排污费用及其他惩罚性措施来促使企业自觉减少环境污染,加大环保投入。对于参与循环生产、回收和加工废旧物资的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大力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等。
3.管理政策体系
管理政策主要是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考评和核算制度,科学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运用收费,制定资源和能源消耗标准、技术标准、环境标准,清洁生产审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等手段或工具达到促进企业循环利用资源的目的。
(海南师范大学政法系)
(本文受海南师范大学博士(教授)科研基金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