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银花镇响河村,沿路顺河而上,不远一处跨河越溪的小平板桥,随即映入眼帘。从沟口到沟脑十里长河,共有5座。每座桥头竖立着陕西省第一届慈善协会会长徐山林题写的“慈安桥”石碑,红字黑底,庄严醒目。当地干部群众说:“金桥银桥,不如慈安桥”“有了慈安桥,昔日群众、学生赤脚渡水甚至丢掉性命的苦愁化为记忆,当今农民脱贫摘帽的喜悦已成现实。扶贫攻坚,脱贫摘帽,慈安桥功不可没”。这些慈安桥,就是县慈善协会近年来分年修建的。2007年以来,山阳县慈善协会在全县累计修建慈安桥192座,便民桥20座,总长2156延米。大沟小岔、公路两旁、村庄入口,农户门前随处可见,遍布186个村(社区),受益群众8784户38469人,其中学生8322人。共投入资金1641.6万元,其中:慈善协会投入善款118.6万元,争取财政和有关部门扶持资金885万元,社会捐资、农民自筹638万元。
小桥大服务
一座便民桥,跨度10米左右,宽度3.5~4.5米,载重量限定在10吨上下,尽管不显眼,却起到跨河大桥不能替代的作用。小桥,距村庄、农户近,便于外接市场、内连农户;小桥,投资小、服务半径小,只要群众有积极性,政府补一点,群众筹一点,就可建起来,受益快;小桥,人流不再赤脚渡水,物流不再肩排背驮;小桥,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器;小桥,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点红。村民外出办事、走亲访友、景点旅游、跨过门槛就上车,走洲过县、畅游四方、省力节时。农民生产、采集、加工的粮食、农产品、药材等门口就装车直通市场和收购点,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农户需外购的商品及生活用品无论线上线下,轻重大小,均可直接入户。“村庄门前桥一座,除了神仙就是我”。
质优寿命长
从现场抽查和资料调阅得知,县慈善协会始终把修桥质量放在第一位,不让资金受损,不让农民利益受损。首先,由村(社区)镇(办)申报,以显示农民修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从申报资料中选择具备条件的、规模适度的拟建桥梁进行实地勘察选点;三是由当地选定具有修桥资质和经验的施工方,通过招标或议标,决定施工队,签订施工合同;四是成立领导机构,所在村(社区)有一名领导负责修建进度,材料优劣和质量,一名技术人员具体把好材料和每个环节的质量关。材料的生产厂家、标号、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单等必留照片,开挖基础深度、隐形工程施工的重点部位必留照片,护栏统一制作六梭水泥浇柱桩,不许用钢管焊护,做到内形坚固,外形美观;五是慈善协会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中途逐桥检查一次,發现问题及时纠正;六是立碑纪念;七是由慈善协会领导牵头,组织财政、捐资方、镇(办)村(社区)领导和施工方参加,逐桥统一验收,将结果形成验收资料,凭合格资料报慈善协会或补助(捐助)方拨(付)款;八是每座桥付款时提取10%质保金,一年后,再次复查,桥体无损后,全额拨付;九是建立维护制度,每座桥都由所在村或院落确定一名维护员,并公布于众,不让人为损坏;十是慈善协会不定期进行巡查,发现有桥体损坏,石碑掉块褪色的,随即着人修复补救。精细的实施,严格的管理,所实施的慈安便民桥,除一座被2010年“7·23”洪水将基础冲毁外,其余全部完好。
名片也闪光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慈善协会精心实施慈安桥,竭力打造品牌项目,并逐年做强做大,已成山阳慈善一张名片。从而,拉近了慈善协会与各级政府的距离,贴近了慈善协会与群众的心灵,提升了慈善协会的自身形象。在党委、政府有位置,有席位,在县志有篇章(1990年-2020年县志第十七编第九章专记),在部门、基层民间有声誉、有感召力。品牌出名片,慈善募集不再难,从坚冰难破到一路顺风。截至2020年年底,共募集到账善款2167.22万元,引进资助、救助善款659.3万元,善物折款344万元。现有货币资产744.1万元。更引人注目的是,干部职工慈善“一日捐”已成惯例,并且参与人数与捐赠金额年年递增,累计捐款606.9万元,参与“一日捐”的单位4152个(次)干部职工105931人(次)。山阳企业慈善行已步入快车道。2009年以来,先后有199家(次)企业和爱心人士向慈善协会定向捐款717.47万元,其中:定向救助贫困大学生669.3万元,定向抗疫44.17万元,定向救助大病患者1万元。慈善资源的扩张,为慈善救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由星星点火到普洒甘露,由隔靴搔痒到解热止渴,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历年来,先后救助贫困小学生2662人,中学生1254人,大学生840人,特困教职工228人,特困大病患者345人,退役军人及烈士家属16人,慰问贫困老人2008人,农村贫困户4792户16273人,以及资助新冠抗疫、学校旱厕改水厕资助等共投入各类善款1423.12万元,善物93万元。受益群众达23610人。丰阳慈善一块碑,无字也生辉。县委主要领导说:“山阳慈善不能没有,有了了不得”。
小桥大服务
一座便民桥,跨度10米左右,宽度3.5~4.5米,载重量限定在10吨上下,尽管不显眼,却起到跨河大桥不能替代的作用。小桥,距村庄、农户近,便于外接市场、内连农户;小桥,投资小、服务半径小,只要群众有积极性,政府补一点,群众筹一点,就可建起来,受益快;小桥,人流不再赤脚渡水,物流不再肩排背驮;小桥,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器;小桥,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点红。村民外出办事、走亲访友、景点旅游、跨过门槛就上车,走洲过县、畅游四方、省力节时。农民生产、采集、加工的粮食、农产品、药材等门口就装车直通市场和收购点,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农户需外购的商品及生活用品无论线上线下,轻重大小,均可直接入户。“村庄门前桥一座,除了神仙就是我”。
质优寿命长
从现场抽查和资料调阅得知,县慈善协会始终把修桥质量放在第一位,不让资金受损,不让农民利益受损。首先,由村(社区)镇(办)申报,以显示农民修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从申报资料中选择具备条件的、规模适度的拟建桥梁进行实地勘察选点;三是由当地选定具有修桥资质和经验的施工方,通过招标或议标,决定施工队,签订施工合同;四是成立领导机构,所在村(社区)有一名领导负责修建进度,材料优劣和质量,一名技术人员具体把好材料和每个环节的质量关。材料的生产厂家、标号、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单等必留照片,开挖基础深度、隐形工程施工的重点部位必留照片,护栏统一制作六梭水泥浇柱桩,不许用钢管焊护,做到内形坚固,外形美观;五是慈善协会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中途逐桥检查一次,發现问题及时纠正;六是立碑纪念;七是由慈善协会领导牵头,组织财政、捐资方、镇(办)村(社区)领导和施工方参加,逐桥统一验收,将结果形成验收资料,凭合格资料报慈善协会或补助(捐助)方拨(付)款;八是每座桥付款时提取10%质保金,一年后,再次复查,桥体无损后,全额拨付;九是建立维护制度,每座桥都由所在村或院落确定一名维护员,并公布于众,不让人为损坏;十是慈善协会不定期进行巡查,发现有桥体损坏,石碑掉块褪色的,随即着人修复补救。精细的实施,严格的管理,所实施的慈安便民桥,除一座被2010年“7·23”洪水将基础冲毁外,其余全部完好。
名片也闪光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慈善协会精心实施慈安桥,竭力打造品牌项目,并逐年做强做大,已成山阳慈善一张名片。从而,拉近了慈善协会与各级政府的距离,贴近了慈善协会与群众的心灵,提升了慈善协会的自身形象。在党委、政府有位置,有席位,在县志有篇章(1990年-2020年县志第十七编第九章专记),在部门、基层民间有声誉、有感召力。品牌出名片,慈善募集不再难,从坚冰难破到一路顺风。截至2020年年底,共募集到账善款2167.22万元,引进资助、救助善款659.3万元,善物折款344万元。现有货币资产744.1万元。更引人注目的是,干部职工慈善“一日捐”已成惯例,并且参与人数与捐赠金额年年递增,累计捐款606.9万元,参与“一日捐”的单位4152个(次)干部职工105931人(次)。山阳企业慈善行已步入快车道。2009年以来,先后有199家(次)企业和爱心人士向慈善协会定向捐款717.47万元,其中:定向救助贫困大学生669.3万元,定向抗疫44.17万元,定向救助大病患者1万元。慈善资源的扩张,为慈善救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由星星点火到普洒甘露,由隔靴搔痒到解热止渴,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历年来,先后救助贫困小学生2662人,中学生1254人,大学生840人,特困教职工228人,特困大病患者345人,退役军人及烈士家属16人,慰问贫困老人2008人,农村贫困户4792户16273人,以及资助新冠抗疫、学校旱厕改水厕资助等共投入各类善款1423.12万元,善物93万元。受益群众达23610人。丰阳慈善一块碑,无字也生辉。县委主要领导说:“山阳慈善不能没有,有了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