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的普遍共识和共同心愿。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在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树立对“有效教学”执着追求的理念,并引导学生逐渐建立自主的、灵动的、合作的学习方式,以获取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下面,本文就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展开论述,旨在进一步深化生物课程改革,实现高中生物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性;导入;分层;合作
在应试教育理念统治下的高中生物课堂中,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学生更多的知识与应试技巧,教师往往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样非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甚至还会在极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课堂长期低效的现状,教师就需尽早走出“教教材”的误区,并对传统课堂的教学理念、模式、方式与方法进行积极地调整优化,在强化生物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切实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注重课堂导入,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
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对于一门学科的学习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且更加倾向于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而非通过机械地背诵和记忆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摆在首位,并通过对导入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进而为接下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调。
在教学《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节时,我先是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几个精彩片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待影片播放完毕,我向学生问道:“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现在我们能不能利用已经灭绝的恐龙的DNA分子,使恐龙复活呢?”之后,我让学生仔细阅读章图中的文字和图解,对上述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结合趣味情景创设问题情境,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而且还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使学生自发地对新知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便为接下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作了铺垫。
二、实施分层教学,体现生物教学普惠性
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所沿用的依旧是传统的“无差别”教学模式,即只是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进行统一授课,这不仅在极大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甚至还会加重学生的两极分化。鉴于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应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及需要来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与方法进行合理分层,以使生物教学更具普惠性和针对性。
例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节的知识目标是:1.概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该知识目标的设定虽指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不同学生在爱好取向、能力倾向、学科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这一目标的设定并不具备普遍适用性。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该目标进行了如下设定:1.阅读课本中几位科学家的实验过程(A、B、C层学生都完成);2.能总结科学家的实验结论(A、B层学生完成);3.能对实验结论进行正确运用(A层学生完成)。如此一来,既体现了生物教学的普惠性,又使學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三、引导合作探究,保障学生学习主体性
新课标提出:“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为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强化知识教学的同时,借助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来引导学生亲历生物知识的探究过程,以切实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在教学《酶的特性》一节时,我先是利用课件出示了相关材料:1.早晨起床发现昨晚夹在牙缝中的肉丝依然存在,是什么原因?2.单独咀嚼米饭一段时间后,感觉有甜味,这是为什么?之后,我让学生就以上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待学生简要阐述了自己的猜想后,我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并让各小组代表阐述了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待引导学生比较了各方案的特点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如此,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生物知识的探究过程,不仅切实保障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总而言之,无论生物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如何变化,都应注重实效,都应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导向,并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生物学习的持久兴趣,从而达成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居文伟.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11):93-94.
[2]袁晓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甘肃教育,2017(19):62.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性;导入;分层;合作
在应试教育理念统治下的高中生物课堂中,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学生更多的知识与应试技巧,教师往往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样非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甚至还会在极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课堂长期低效的现状,教师就需尽早走出“教教材”的误区,并对传统课堂的教学理念、模式、方式与方法进行积极地调整优化,在强化生物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切实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注重课堂导入,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
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对于一门学科的学习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且更加倾向于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而非通过机械地背诵和记忆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摆在首位,并通过对导入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进而为接下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调。
在教学《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节时,我先是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几个精彩片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待影片播放完毕,我向学生问道:“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现在我们能不能利用已经灭绝的恐龙的DNA分子,使恐龙复活呢?”之后,我让学生仔细阅读章图中的文字和图解,对上述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结合趣味情景创设问题情境,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而且还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使学生自发地对新知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便为接下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作了铺垫。
二、实施分层教学,体现生物教学普惠性
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所沿用的依旧是传统的“无差别”教学模式,即只是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进行统一授课,这不仅在极大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甚至还会加重学生的两极分化。鉴于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应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及需要来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与方法进行合理分层,以使生物教学更具普惠性和针对性。
例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节的知识目标是:1.概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该知识目标的设定虽指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不同学生在爱好取向、能力倾向、学科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这一目标的设定并不具备普遍适用性。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该目标进行了如下设定:1.阅读课本中几位科学家的实验过程(A、B、C层学生都完成);2.能总结科学家的实验结论(A、B层学生完成);3.能对实验结论进行正确运用(A层学生完成)。如此一来,既体现了生物教学的普惠性,又使學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三、引导合作探究,保障学生学习主体性
新课标提出:“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为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强化知识教学的同时,借助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来引导学生亲历生物知识的探究过程,以切实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在教学《酶的特性》一节时,我先是利用课件出示了相关材料:1.早晨起床发现昨晚夹在牙缝中的肉丝依然存在,是什么原因?2.单独咀嚼米饭一段时间后,感觉有甜味,这是为什么?之后,我让学生就以上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待学生简要阐述了自己的猜想后,我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并让各小组代表阐述了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待引导学生比较了各方案的特点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如此,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生物知识的探究过程,不仅切实保障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总而言之,无论生物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如何变化,都应注重实效,都应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导向,并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生物学习的持久兴趣,从而达成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居文伟.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11):93-94.
[2]袁晓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甘肃教育,2017(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