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零的爱情之花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669842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他最负盛名的剧本。《哈姆雷特》因其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了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而哈姆雷特与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之女奥菲利娅的爱情悲剧是全剧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大部分人认为从头至尾哈姆雷特都是深爱奥菲利娅的,但在笔者看来,哈姆雷特对奥菲利娅的爱实则宛如一朵逐渐凋零的花,綻放初时鲜亮丰盈,却在复仇风雨的摧残下逐渐凋零,直至完全枯萎。
  在敬爱的父亲被毒死之前,哈姆雷特心中的爱情之花是盛放的。他的父亲深爱着妻子乔特鲁德,“这样爱我的母亲,甚至于不愿让天风吹痛了她的脸”,父母深厚的感情使哈姆雷特对爱情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坚信爱情是无比纯真美好的。在这种理念鼓舞下,他大胆追求奥菲利娅,毫不掩饰自己赤诚的爱意。从奥菲利娅和父亲波洛涅斯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当时哈姆雷特对奥菲利娅炽热的爱:“他最近曾经屡次向我表示他的爱情”“他差不多用尽一切指天誓日的神圣盟约,证实他的言语”,这些都体现了哈姆雷特对奥菲利娅浓厚的爱意。此时哈姆雷特肩上尚无复仇的使命,奥菲利娅对他而言只是一个美丽单纯的女子,他期望与她共浴爱河,所以爱情的花朵在他心里灿烂盛放。
  可是在父亲去世后,母亲的快速改嫁使他伤透了心,“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她那流着虚伪之泪的眼睛还没有消去红肿,她就嫁人了”。原先信仰的父母坚固的爱情竟如此脆弱不堪,这给了哈姆雷特极大的打击。尤其是在知道了父亲死亡的真相是被母亲现在的丈夫——克劳狄斯毒死后,哈姆雷特更是感到原先构筑的世界在摇摇欲坠。母亲的背叛让哈姆雷特对爱情的真实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和动摇,“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他无法原谅母亲不忠的行为,而对爱情信仰的质疑也从母亲推及到了奥菲利娅。
  所以即使哈姆雷特对奥菲利娅仍有爱意,复仇的重任和对母亲的背叛也让他看待爱情的眼神不再单纯。在第二幕第一场中,哈姆雷特以一副疯疯癫癫的模样闯进奥菲利娅的闺房,衣冠不整,脸色惨白,完全像失了心智一般。“他握住我的手腕紧紧不放,拉直了手臂向后退立,用他的另一只手这样遮在他的额角上,一眼不眨地瞧着我的脸,好像要把它临摹下来似的”,虽然哈姆雷特没说一句话,但他的肢体动作流露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煎熬。他内心有很多想说的话,但只能在无声的沉默中传递自己的情感。对奥菲利娅的怀疑像巨大的阴影一般笼罩着哈姆雷特,令他无比痛苦,心中的爱情之花在遭受了仇恨、失望、猜疑的打击后已经失去了蓬勃的生命力。
  两人的下一次相遇出现在第三幕第一场,奥菲利娅受克劳狄斯的指使试探哈姆雷特,至此,哈姆雷特心中的爱情之花已经完全枯萎。哈姆雷特刚见到奥菲利娅时仍称她为“美丽的奥菲利娅”,言辞中流露了对奥菲利娅的眷恋。但是奥菲利娅却要将两人的纪念品归还给哈姆雷特,这让哈姆雷特一下从仅剩的爱情幻想中醒来,“哈哈!你贞洁吗?”,嘲讽的笑声和突然的质问说明哈姆雷特已对爱情绝望,对奥菲利娅失去了信任。甚至在之后两人看戏的时候,哈姆雷特也用下流的玩笑刺激奥菲利娅,“小姐,我可以睡在你的怀里吗”“睡在姑娘大腿的中间,想起来倒是很有趣的”,他用这种方式发泄内心的愤恨,享受报复的快感,往日深情的哈姆雷特已经不复存在了。
  但是有人会疑惑,如果哈姆雷特已经不再爱奥菲利娅了,那第五幕第一场墓地中的场景又该如何解释呢?其实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哈姆雷特在奥菲利娅墓前的表白并非是肺腑之言,更多是为了维护自尊,压制雷欧提斯。哈姆雷特在知道墓中女子就是奥菲利娅后并没有立刻现身,反而是被雷欧提斯跳入坟墓的举动引了出来。他在听完雷欧提斯悲壮的发言后,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挑战,认为自己才应该是那个表达深切悲伤的人。“哪一个人的心里装载得下这样沉重的悲伤?哪一个人的哀恸的辞句,可以使天上的行星惊拧止步?那是我,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特意强调自己的身份,目的就是将雷欧提斯与自己区分开来,以彰显自己的尊贵,从而压制雷欧提斯。在哈姆雷特看来,谁更爱奥菲利娅只是个题目,“我愿意为了这个题目与他决斗”,哈姆雷特试图用荒诞的比喻来证明自己更胜一筹,“你会吹,我就不会吹吗”证实哈姆雷特一系列夸张的抒情也只是张嘴就来的空话。而且在这一场争辩结束后,哈姆雷特说:“这个题目已经讲完,现在我可以让你知道另外一段事情了。”获得胜利后的哈姆雷特冷漠又快速地进入了下一个题目的讨论,如果此时的哈姆雷特仍深爱着奥菲利娅,他绝不会是一副冷酷的模样,正因为心中的爱情火焰已经熄灭,才会一心想着复仇的计划而不顾旁他。
  哈姆雷特和奥菲利娅的爱情是复仇和阴谋的牺牲品,爱情之花从绽放到凋零的过程充满了悲剧色彩,成为了构成哈姆雷特悲剧形象的重要部分。但《哈姆雷特》毕竟是一部以复仇为主题的悲剧,读者应该正确看待两人爱情悲剧对于复仇主题的辅助性作用,从整体上对其加以掌握。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三英语的一轮复习教学当中,如何能够帮助高三学生在短暂的六个月复习时间里提高词汇记忆的效率,较好的掌握词汇的用法,更好地服务于高三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输出表达,这主要取决于教师观念、教学手法的改变和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教师应积极探索词汇教学的模式,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学会放手并且要大胆放手,时刻关注学生词汇学习的效果,进而提高词汇复习的效率。  ◆关键词:词汇教学;学习策略;教学效果;改变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让阅读成为学生感悟生活、情感的主要工具,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让阅读成为启迪学生思维的“活水”,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仅是“只言片语”的感悟,而是一种整体的理解和品位,然而现在的小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方面出现了“喜欢、表面化阅读”的情况,这将严重影响其阅读感悟。学生只是流于形式的读,不去体会文章的
期刊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极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必须要创设出一种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并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创设问题情景,以造成认知冲突,即创设了思维情境。这样,学生便有了展开积极思维活动的动因、时间和空间,从而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设悬·质疑·演示:新课引入中创设思维情境  新课的引入,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
期刊
一、实施背景  礼仪可以帮助人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  可现在的一些孩子被长辈的宠爱、娇惯,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例如,不尊重父母、长辈;与人交往不懂谦让、不讲礼貌;在公共场所乱跑乱闹、不遵守秩序……等等。学前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习惯往往影响人的一生而成为个人行为准则的组成部分。“少成若天性,习
期刊
◆摘 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坚持走“以生为本,德育先行”的特色教学之路,能使学生在学校循序渐进的小学语文特色教育中个性化成长。以生为本,制定适合每个孩子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德育先行,培养既有良好品行、丰富知识又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学校应该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以课程改革与创新为手段,变革语文教育思路,创新语文教育方式,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特色化教育落到实处,更好地為学生,为教育服务。
期刊
◆摘 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题活动阶段,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欲和探究欲,引发“头脑风暴”,提出大量的问题。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呢?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开题活动;问题;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研究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直接动因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真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
期刊
出于对同性文学的好奇,我于四年前的一天读到此书。一如书名,此书的基调就像绝笔般充斥着绝望的美感。再者,阅读此书时正值夏天南方的雨季,绵长而阴郁。连日不绝的暴雨,汹涌了岸边的江水,更澎湃了眼眶的泪水。同性文学的内容隐晦,世人少见且“多怪”,《蒙马特遗书》一书并不适合摆在显眼的地方接受众人的议论或指点,它只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在阅读文字时的心灵交通。正如蒋勋所说:“我不十分相信《蒙马特遗书》会在华文的世界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内国学热日益升温,国学传播逐渐成为热门话题。本篇文章以刘梦溪先生对国学的概念入手,结合新时代中华文化传播语境,为国学的传播提出立足生活、与时俱进的要求,为国学接续时代力量。  ◆关键词:国学;文化传播;文化自信  在建设当代中国新型文化的过程中,国学传播应如何承担起其历史使命,在教育和传承中成为民族文化自信力的强心针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关键问题。结合刘梦溪先生“国学是六艺之学”的观点
期刊
◆摘 要:中国梦呼唤梦想教育,梦想教育成为当下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对当代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这一群体进行梦想教育,不仅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而且对学生的目标规划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梦想缺失;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目标规划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的提出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讨论和关注。在中国梦的背景下,梦想教育也逐渐成为新时代的一个热点
期刊
◆Abstract:Hylcalosia Fischer,1967,is a small braconid genus with 18 described species from the Oriental and Pal?aearctic regions.The genus is revised usi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One species of th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