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办于1983年的舟山市普陀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作为普陀区唯一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以海洋旅游专业为特色,以传统海洋文化为基石,成为舟山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领航学校。前有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建设蓝图,后有朱家尖风景区的文化底蕴,这所老牌职业学校又是如何紧跟海洋经济这轮冉冉升起的“朝阳”,充分发挥龙头职校的专业优势,变舟山的人文、经济资源优势为海洋旅游的现实优势呢?
增强实训设施——稳步起航
舟山市普陀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在硬件建设方面的投入可谓大手笔。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志刚告诉记者,学校为海洋旅游类专业单独建造了一幢旅游实训楼,面积达3500多平方米。科学合理的配置满足了海洋旅游专业方向的“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导游服务”“国际邮轮乘务”“中餐烹饪”等5个专业全方位、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
走进旅游实训楼,人们可以看到,热炒室内天然气灶、热油炉摆放在明亮的不锈钢架上,豪华的中西模拟餐厅、西式铺床练习房、中餐摆台操作室、模拟客房标准间都以星级酒店要求配备,装修精致典雅的实训酒吧里调酒器、高脚杯一应俱全。配置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和语音室里,一流的信息网络系统正为专业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的行程将由小蔡为大家服务。现在,我们的正前方就是著名的普济寺……”在导游情境模拟室外,远远就能听到导游服务专业的学生的声音。透过教室玻璃窗,记者看到教室正前方的墙壁上挂着一块大型的投影幕布,幕布上正放映着普陀山普济寺的景观。教室中间,“小蔡导游”正背对大荧幕进行导游解说,另一名学生则坐在系统操作椅上根据“导游”的解说变换场景。
据悉,这间导游情境模拟室是2010年建立的,采用了最新的导游教学模拟系统,以虚拟现实(VR)技术实现对导游教学场景范围进行整体仿真,并通过多通道弧幕系统投影出来。该专业的陈布萍老师说:“实际教学时,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键盘、鼠标在场景范围内的三维模型中身临其境地进行鸟瞰、步行、飞行等任意交互漫游。”除了3D的拟真效果,这套系统还配备了解说词和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模拟场景中实现技能训练。
场景的仿真模拟,替代了传统的书本教学和普通的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老师用图片或视频给我们上实训课,特别枯燥,自从有了这个模拟实训室以后,我就爱上导游这门课程了,实在太有趣了!”今年高二的导游专业学生李响兴奋地告诉记者。正是这种情境模拟训练,让他大受启迪,并在2012年“神州视景杯”第四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中斩获二等奖。
科技就是教学的生产力。据王志刚副局长介绍,学校引进这个完整的数字旅游互动教学系统后,无需进行实地培训,不管场景如何复杂多变,教师都能通过操控台进行多角度演示,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使学生由原来单纯的文字记忆变成现在的视听记忆,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快速掌握和长期记忆,而高仿真的互动功能也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自觉性,节省了实践教学的时间。
开拓国际合作——顺势扬帆
2012年10月22日,这是一个对舟山市普陀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而言不平凡的日子。在这一天,学校与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开设的“中德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班正式开班,两个班级的80名学生将在未来的三年内接受“中西合璧”的职业教育。
探索职教新出路,寻求合作新模式,早在2011年,学校就开始尝试对接德国职业教育。同年5月,借助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董事会主席福格臧一行到学校实地考察的机会,双方签订了合作意向,明确在教育教学信息交流互访、师生进修培训、专业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逐步推进联合办学。王志刚副局长说:“我们学校是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在浙江省内的唯一一个合作学校。”
校与校的跨国合作,核心是师资队伍等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理念的互补。2011年10月,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派出7名专家到学校开展短期培训。此后,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的教师每个学期都会来学校讲授为期2周的课。
引进来,更要走出去。2013年2月,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5位任课教师被选送到德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地培训。作为第一批被“送出去”深造的教师中的一员,旅游专业的曹伟玉老师将自己的学习感悟整理成文。她说:“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但我还是深刻感受到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我将把这些先进理念渗透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中德合作班还借鉴了德国的职业人才培养行业标准、技术标准、评价体系和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合作班的学生毕业后可获得两本证书,一本是完成国内教学计划后获得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一本是德国行业认证的“酒店管理国际认证证书”(包括酒店客房管理认证、酒店厨房管理认证及酒店大堂管理认证三个项目)。德国行业认证证书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含金量最高的证书之一,学生获得此类证书后,相当于拿到了“求职通行证”,将大大提升就业空间和就业竞争力。
除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学生就业质量外,学校还汲取德国职业教育的有效做法,试点推行“普陀式”的“双元制”教育理念。2012年12月,学校与浙江海中天集团导游服务公司着手合作开设“海中天”班。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周海明介绍,2013年,公司每周安排专家、优秀导游和部门经理到学校上两节课,给学生传授一些课外的专业知识,同时安排一部分学生在普陀山进行实地培训,佩戴实习导游证进行跟团学习。“海中天”班的学生实行的是半工半读的学制,即“双元制”,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受德国职教观念的影响,学校领导、教师都逐渐转变了过去把学生“捆绑”在课堂里的教学方式,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专业素养的提升。
弘扬海洋文化——特色领航
在文化旅游兴盛的当下,职业教育旅游专业的发展也必须适应这一新趋势。近年来,围绕海洋文化旅游,学校大力弘扬具有舟山特色的民间文化,重视宣传海洋文化教育,致力于培养有鲜明海洋特色的旅游专业人才。 舟山锣鼓作为舟山海洋文化的明珠,是学校艺术教育和海洋教育校本课程的重点项目。在学校的海洋科普长廊里,可以看到丰富的海洋文化知识,舟山锣鼓的起源和内涵显然是其中的亮点。“走廊是学校宣传海洋文化知识的主阵地,利用‘会说话’的墙壁,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王志刚副局长说,创建海洋非遗校园环境,有助于“在锣鼓中学习非遗知识,到遗产中探究文化”,引导学生“亲近非遗,了解海洋,喜爱锣鼓”。
锣鼓响起,船拳舞起。从2009年开始,学校就着手将舟山的另一海岛特色——舟山船拳引进课堂。学校特聘舟山市船拳传承人程先勇担任船拳指导教师,把船拳作为学生的体育教学课程。“舟山船拳在中华武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普陀是舟山船拳主要发源地之一,明清时期,普陀渔民在抗倭、抗盗斗争中使用看家本领——船拳,使敌寇闻风丧胆。”程先勇老师告诉记者,目前,每个学期有四五节的船拳课程,这门课程已经是学校男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船拳表演是学校打造艺术教育品牌的一大助力。”船拳的风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海洋文化知识,更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文化传承人。
为了打造海岛特色,为了更好地将海洋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学校结合学科特点,将地理、旅游、烹饪等专业课确定为海洋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学科。学校首先挖掘舟山锣鼓、舟山船拳、渔工号子、渔民画、佛茶等与舟山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学科单元知识点,然后每月开办一次特色课堂。同时,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学生制作一块以舟山锣鼓、舟山船拳、渔工号子等为主题的文化类展板,在全校各班级中进行巡回展览。“每个班还要选派一名优秀讲解员进行讲解,通过这种全程参与的互动学习,增进学生对海洋文化的了解。”王志刚副局长说。
丰富多彩的文化课堂,孕育了学生无限的发展空间。身处核心旅游区“普陀金三角”,目睹着舟山的奇山秀水,耳闻着舟山的风俗民情,土生土长的舟山学子——10级导游班学生蔡佳伦将渔工号子、相声等艺术表演融入导游解说,在2012年“神州视景杯”第四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上荣获个人二等奖。
以硬件设施为着力点,以国际合作为新亮点,以海洋文化为支撑点,舟山市普陀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紧密围绕群岛新区开发开放发展战略和建设项目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建立了以培养舟山群岛新区紧缺人才为目标的“国际蓝领”基地,成为海岛专业人才培养的领航者。
增强实训设施——稳步起航
舟山市普陀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在硬件建设方面的投入可谓大手笔。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志刚告诉记者,学校为海洋旅游类专业单独建造了一幢旅游实训楼,面积达3500多平方米。科学合理的配置满足了海洋旅游专业方向的“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导游服务”“国际邮轮乘务”“中餐烹饪”等5个专业全方位、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
走进旅游实训楼,人们可以看到,热炒室内天然气灶、热油炉摆放在明亮的不锈钢架上,豪华的中西模拟餐厅、西式铺床练习房、中餐摆台操作室、模拟客房标准间都以星级酒店要求配备,装修精致典雅的实训酒吧里调酒器、高脚杯一应俱全。配置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和语音室里,一流的信息网络系统正为专业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的行程将由小蔡为大家服务。现在,我们的正前方就是著名的普济寺……”在导游情境模拟室外,远远就能听到导游服务专业的学生的声音。透过教室玻璃窗,记者看到教室正前方的墙壁上挂着一块大型的投影幕布,幕布上正放映着普陀山普济寺的景观。教室中间,“小蔡导游”正背对大荧幕进行导游解说,另一名学生则坐在系统操作椅上根据“导游”的解说变换场景。
据悉,这间导游情境模拟室是2010年建立的,采用了最新的导游教学模拟系统,以虚拟现实(VR)技术实现对导游教学场景范围进行整体仿真,并通过多通道弧幕系统投影出来。该专业的陈布萍老师说:“实际教学时,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键盘、鼠标在场景范围内的三维模型中身临其境地进行鸟瞰、步行、飞行等任意交互漫游。”除了3D的拟真效果,这套系统还配备了解说词和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模拟场景中实现技能训练。
场景的仿真模拟,替代了传统的书本教学和普通的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老师用图片或视频给我们上实训课,特别枯燥,自从有了这个模拟实训室以后,我就爱上导游这门课程了,实在太有趣了!”今年高二的导游专业学生李响兴奋地告诉记者。正是这种情境模拟训练,让他大受启迪,并在2012年“神州视景杯”第四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中斩获二等奖。
科技就是教学的生产力。据王志刚副局长介绍,学校引进这个完整的数字旅游互动教学系统后,无需进行实地培训,不管场景如何复杂多变,教师都能通过操控台进行多角度演示,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使学生由原来单纯的文字记忆变成现在的视听记忆,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快速掌握和长期记忆,而高仿真的互动功能也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自觉性,节省了实践教学的时间。
开拓国际合作——顺势扬帆
2012年10月22日,这是一个对舟山市普陀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而言不平凡的日子。在这一天,学校与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开设的“中德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班正式开班,两个班级的80名学生将在未来的三年内接受“中西合璧”的职业教育。
探索职教新出路,寻求合作新模式,早在2011年,学校就开始尝试对接德国职业教育。同年5月,借助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董事会主席福格臧一行到学校实地考察的机会,双方签订了合作意向,明确在教育教学信息交流互访、师生进修培训、专业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逐步推进联合办学。王志刚副局长说:“我们学校是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在浙江省内的唯一一个合作学校。”
校与校的跨国合作,核心是师资队伍等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理念的互补。2011年10月,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派出7名专家到学校开展短期培训。此后,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的教师每个学期都会来学校讲授为期2周的课。
引进来,更要走出去。2013年2月,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5位任课教师被选送到德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地培训。作为第一批被“送出去”深造的教师中的一员,旅游专业的曹伟玉老师将自己的学习感悟整理成文。她说:“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但我还是深刻感受到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我将把这些先进理念渗透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中德合作班还借鉴了德国的职业人才培养行业标准、技术标准、评价体系和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合作班的学生毕业后可获得两本证书,一本是完成国内教学计划后获得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一本是德国行业认证的“酒店管理国际认证证书”(包括酒店客房管理认证、酒店厨房管理认证及酒店大堂管理认证三个项目)。德国行业认证证书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含金量最高的证书之一,学生获得此类证书后,相当于拿到了“求职通行证”,将大大提升就业空间和就业竞争力。
除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学生就业质量外,学校还汲取德国职业教育的有效做法,试点推行“普陀式”的“双元制”教育理念。2012年12月,学校与浙江海中天集团导游服务公司着手合作开设“海中天”班。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周海明介绍,2013年,公司每周安排专家、优秀导游和部门经理到学校上两节课,给学生传授一些课外的专业知识,同时安排一部分学生在普陀山进行实地培训,佩戴实习导游证进行跟团学习。“海中天”班的学生实行的是半工半读的学制,即“双元制”,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受德国职教观念的影响,学校领导、教师都逐渐转变了过去把学生“捆绑”在课堂里的教学方式,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专业素养的提升。
弘扬海洋文化——特色领航
在文化旅游兴盛的当下,职业教育旅游专业的发展也必须适应这一新趋势。近年来,围绕海洋文化旅游,学校大力弘扬具有舟山特色的民间文化,重视宣传海洋文化教育,致力于培养有鲜明海洋特色的旅游专业人才。 舟山锣鼓作为舟山海洋文化的明珠,是学校艺术教育和海洋教育校本课程的重点项目。在学校的海洋科普长廊里,可以看到丰富的海洋文化知识,舟山锣鼓的起源和内涵显然是其中的亮点。“走廊是学校宣传海洋文化知识的主阵地,利用‘会说话’的墙壁,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王志刚副局长说,创建海洋非遗校园环境,有助于“在锣鼓中学习非遗知识,到遗产中探究文化”,引导学生“亲近非遗,了解海洋,喜爱锣鼓”。
锣鼓响起,船拳舞起。从2009年开始,学校就着手将舟山的另一海岛特色——舟山船拳引进课堂。学校特聘舟山市船拳传承人程先勇担任船拳指导教师,把船拳作为学生的体育教学课程。“舟山船拳在中华武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普陀是舟山船拳主要发源地之一,明清时期,普陀渔民在抗倭、抗盗斗争中使用看家本领——船拳,使敌寇闻风丧胆。”程先勇老师告诉记者,目前,每个学期有四五节的船拳课程,这门课程已经是学校男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船拳表演是学校打造艺术教育品牌的一大助力。”船拳的风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海洋文化知识,更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文化传承人。
为了打造海岛特色,为了更好地将海洋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学校结合学科特点,将地理、旅游、烹饪等专业课确定为海洋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学科。学校首先挖掘舟山锣鼓、舟山船拳、渔工号子、渔民画、佛茶等与舟山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学科单元知识点,然后每月开办一次特色课堂。同时,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学生制作一块以舟山锣鼓、舟山船拳、渔工号子等为主题的文化类展板,在全校各班级中进行巡回展览。“每个班还要选派一名优秀讲解员进行讲解,通过这种全程参与的互动学习,增进学生对海洋文化的了解。”王志刚副局长说。
丰富多彩的文化课堂,孕育了学生无限的发展空间。身处核心旅游区“普陀金三角”,目睹着舟山的奇山秀水,耳闻着舟山的风俗民情,土生土长的舟山学子——10级导游班学生蔡佳伦将渔工号子、相声等艺术表演融入导游解说,在2012年“神州视景杯”第四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上荣获个人二等奖。
以硬件设施为着力点,以国际合作为新亮点,以海洋文化为支撑点,舟山市普陀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紧密围绕群岛新区开发开放发展战略和建设项目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建立了以培养舟山群岛新区紧缺人才为目标的“国际蓝领”基地,成为海岛专业人才培养的领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