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州富商耿德彪出巨资将瘦西湖畔的德月楼盘了下来。据说,当年乾隆下江南时,就是在德月楼摆了一桌满汉全席。耿德彪买下它,正是想借“御膳”的招牌,在瘦西湖畔打出一片江山。
那时正巧赶上大清朝廷垮台,太监、御厨们纷纷被遣回原籍。其中有一个扬州籍的太监御厨名叫洪子善,人称“御膳一点红”。
耿德彪欣喜若狂,心想,被尊称为“御膳一点红”,那该有多高的厨艺呀!于是,他赶紧准备了一份大礼登门拜访。
哪想这老太监架子却大得很。耿德彪在他家门外候了一个时辰,下人才把拜帖给传了进去。又过了一个时辰,才有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出来,翻着白眼,把拜帖丢还给耿德彪,说:“我家老爷不认识你,不见,请回吧!”
耿德彪心里乐开了花。看来这个“一点红”是真有大本领,要不,能这么难请?接下来的几天里,耿德彪天天一大早就提着礼盒,候在门外。终于有一天,洪家下人传出话来,说他家老爷同意见面。
见了“一点红”,耿德彪赔着笑脸,把想请他出山主理德月楼的事儿说了一遍。没想到,“一点红”听了,皱起眉头说:“老身这次回乡是想隐居乡里,颐养天年,再也不想当奴才侍候人了!”说完,又眯起了眼睛,不再理他。
耿德彪一见,连忙从礼盒里拿出一支雕龙刻凤的金簪子,耿德彪早打听到“一点红”喜好这些东西。果然,“一点红”见了簪子眼睛发亮,笑逐颜开地说:“聪明!知道老身喜好个什么!我就趁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帮帮你。”说着,口若悬河地说了一大堆关于御膳的事儿,并且要求以后厨房里的事都得按他说的办。耿德彪连连点头。
第二天,“一点红”手持一双象牙筷,来到了德月楼。走进厨房,他只看了一眼,就虎着脸说:“这哪儿像御厨房?都得给我改!灶台换成汉白玉的,案板换成金丝楠木的……”耿德彪鸡啄米似的点着头,说:“改!改!”
接着,“一点红”又拿出一张长长的料单,交给耿德彪,上面写着:张家口的羊肉、荔浦的芋头、山东的蒜、常熟的面……
转眼到了开业这一天,别说是扬州本地的,就连苏杭二州的名商富户也不畏车马劳顿,闻风而来。他们都是冲着“御膳一点红”这块招牌来的。不到中午,偌大的一个德月楼已经坐得满满当当。可是过了好长时间,食客们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还不见人端菜上来。
耿德彪有些纳闷,赶到后面厨房里一看,只见“一点红”正坐在太师椅上,悠闲自在地喝着茶,唱着小曲儿。厨房里锅冷灶清,一个菜也没有。这一下,耿德彪脸上挂不住了,没好气地说:“我说大人,你咋还不炒菜呀?客人们都等不及了!”
“一点红”听了,翻了一下白眼说:“炒什么菜?我可不是炒菜的!”
“你不是炒菜的,那你是干什么的?”
“一点红”说:“在皇宫里,我是专给皇上做包子的!”
耿德彪有点儿急了,他沒想到“一点红”原来是做包子的。转念一想,包子就包子,皇上吃的包子也算是御膳,先对付过去再说。于是,他赶紧说:“那你倒是快做啊!”
没想到,“一点红”又是一句话:“做不了,没人打下手。”
耿德彪真急了:“你要多少人?快说,我给你派!”
“一点红”掐手算起来:“和面的要三个,洗菜的要三个,剁馅的要三个,掐褶儿的要三个,上蒸笼的要三个……”
耿德彪一听,差点儿哭了起来,说:“我的老大人,那你做什么呀?”
“一点红”举起手中的象牙筷子,不屑地说:“笑话,我不是叫‘御膳一点红’吗?我就是等包子出笼时,拿这双象牙筷,在包子尖上点一点儿朱红。”
“啊?”耿德彪差一点儿昏了过去……
那时正巧赶上大清朝廷垮台,太监、御厨们纷纷被遣回原籍。其中有一个扬州籍的太监御厨名叫洪子善,人称“御膳一点红”。
耿德彪欣喜若狂,心想,被尊称为“御膳一点红”,那该有多高的厨艺呀!于是,他赶紧准备了一份大礼登门拜访。
哪想这老太监架子却大得很。耿德彪在他家门外候了一个时辰,下人才把拜帖给传了进去。又过了一个时辰,才有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出来,翻着白眼,把拜帖丢还给耿德彪,说:“我家老爷不认识你,不见,请回吧!”
耿德彪心里乐开了花。看来这个“一点红”是真有大本领,要不,能这么难请?接下来的几天里,耿德彪天天一大早就提着礼盒,候在门外。终于有一天,洪家下人传出话来,说他家老爷同意见面。
见了“一点红”,耿德彪赔着笑脸,把想请他出山主理德月楼的事儿说了一遍。没想到,“一点红”听了,皱起眉头说:“老身这次回乡是想隐居乡里,颐养天年,再也不想当奴才侍候人了!”说完,又眯起了眼睛,不再理他。
耿德彪一见,连忙从礼盒里拿出一支雕龙刻凤的金簪子,耿德彪早打听到“一点红”喜好这些东西。果然,“一点红”见了簪子眼睛发亮,笑逐颜开地说:“聪明!知道老身喜好个什么!我就趁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帮帮你。”说着,口若悬河地说了一大堆关于御膳的事儿,并且要求以后厨房里的事都得按他说的办。耿德彪连连点头。
第二天,“一点红”手持一双象牙筷,来到了德月楼。走进厨房,他只看了一眼,就虎着脸说:“这哪儿像御厨房?都得给我改!灶台换成汉白玉的,案板换成金丝楠木的……”耿德彪鸡啄米似的点着头,说:“改!改!”
接着,“一点红”又拿出一张长长的料单,交给耿德彪,上面写着:张家口的羊肉、荔浦的芋头、山东的蒜、常熟的面……
转眼到了开业这一天,别说是扬州本地的,就连苏杭二州的名商富户也不畏车马劳顿,闻风而来。他们都是冲着“御膳一点红”这块招牌来的。不到中午,偌大的一个德月楼已经坐得满满当当。可是过了好长时间,食客们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还不见人端菜上来。
耿德彪有些纳闷,赶到后面厨房里一看,只见“一点红”正坐在太师椅上,悠闲自在地喝着茶,唱着小曲儿。厨房里锅冷灶清,一个菜也没有。这一下,耿德彪脸上挂不住了,没好气地说:“我说大人,你咋还不炒菜呀?客人们都等不及了!”
“一点红”听了,翻了一下白眼说:“炒什么菜?我可不是炒菜的!”
“你不是炒菜的,那你是干什么的?”
“一点红”说:“在皇宫里,我是专给皇上做包子的!”
耿德彪有点儿急了,他沒想到“一点红”原来是做包子的。转念一想,包子就包子,皇上吃的包子也算是御膳,先对付过去再说。于是,他赶紧说:“那你倒是快做啊!”
没想到,“一点红”又是一句话:“做不了,没人打下手。”
耿德彪真急了:“你要多少人?快说,我给你派!”
“一点红”掐手算起来:“和面的要三个,洗菜的要三个,剁馅的要三个,掐褶儿的要三个,上蒸笼的要三个……”
耿德彪一听,差点儿哭了起来,说:“我的老大人,那你做什么呀?”
“一点红”举起手中的象牙筷子,不屑地说:“笑话,我不是叫‘御膳一点红’吗?我就是等包子出笼时,拿这双象牙筷,在包子尖上点一点儿朱红。”
“啊?”耿德彪差一点儿昏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