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施工机械的常见安全事故,分析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为从事施工机械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工作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施工机械安全管理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14文献标识码: A
1、施工机械设备常见安全事故
1.1机械伤害造成的安全事故
1.1.1设备旋转部件没有防护,运动部件未与人体隔离。如机械设备中的齿轮、皮带轮、圆锯片等旋转部件零件具有较大的伤害性和危险性,容易将操作者的手部挤伤,或操作者的衣服等绞进去,直到绞伤人。因此按规定都必须设置防护罩,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现缺少或遗失这类防护装置,留下安全隐患。
1.1.2带臂机械造成的伤害事故。带臂机械主要指汽车吊、塔吊、挖掘机等施工机械,这类机械在工作中经常会有回转运动,在回转过程中,容易发生回转臂碰撞伤人的事故,有时也會发生机体倾翻事故。
1.1.3设备安装或吊装过程中引起的安全事故。机械设备吊装过程中,由于捆绑不牢,安装不到位,放不稳,造成下坠或者倾斜,将人压伤或砸伤,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1.2电气系统隐患引起的安全事故。
1.2.1施工现场配电箱,设备电控箱上不装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不灵。目前,建筑施工现场都要求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采用三级配电保护。但现场检查中发现,有的施工现场一级配电箱上确实安装漏电保护器,而且工作可靠,然而,有的在二级或三级配电箱上不装漏电保护器,有的漏电保护器失灵,一旦一级配电箱上漏保出现问题,安全事故很难避免。
1.2.2设备电控箱外壳不接地或接地不可靠。建筑施工现场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接地线均要与施工机械的电控箱外壳连接,而且要求连接可靠。现场检查中发现,不少施工现场仍采用四芯电缆或五芯电缆的接地线不接地工作,留下安全隐患。
1.2.3电控箱当配电箱使用,箱内乱接线。这种情况在打桩机的安全检查中,发现较多。尤其是在一些自制的打桩机上,这类打桩机的电控箱不仅要完成打桩机本身的各项操作任务,而且还要承担打桩机以外的电气设备配电箱功能,例如电焊机、水泵、工地附近的照明,均从电控箱接出,使得电控箱内,接线混乱无序,电控箱内的漏电保护器无法起到保护作用,极易造成触电事故。
2、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2.1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
2.2装备落后陈旧。随着企业生产任务的增长,机械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越来越短,有些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安全隐患。
2.3设备超负荷运转。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短,施工任务繁重,工作环境恶劣,不少项目部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虽然面临很大的工作任务量,投入的施工机械数量却不多,完全靠少数机械设备的加班作业来完成施工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械设备的超负荷运转,有些时候甚至在带病作业,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2.4人员素质及培训跟不上。由于机构、人员更换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还未能规范地开展机管工作。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费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也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需要。现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作业人员没有上岗证,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过于形式化,没有针对性和真实性且千篇一律的现象比较严重。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2.5设备保养不到位。传统的管理思想仍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现在的施工企业,一些施工企业重事后修理,轻事前预防。往往只考虑眼前利益与完成施工进度,不愿拿出必要的资金保养、维修机械设备。不管机械出现什么问题,只要还能工作,就不维修,直到项目完工,给企业上交机械。这种管理思想与行为往往是造成机械产生更大的故障或责任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3、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解决措施
3.1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时,应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一套安全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纵到底,横到边,层层落实,不留死角。制度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结合每台机械设备使用,为检查的重要内容,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3.2从源头抓落实,严把设备采购关。建筑机械设备本身质量是影响设备安全使用的一个关键,许多建筑设备事故就是由施工单位使用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而引发的。该类事故主要由于生产厂家的制造能力或制造工艺不过关造成的,事故隐患隐蔽性强,日常检修保养不易发觉,故危害性较大。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机械设备及配件采购工作,必须从有资质的生产单位采购设备。
3.3及时更新设备。要及时的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对那些国家和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已到使用年限折旧已提足技术性能已达不到国家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要求的,以及因事故等原因设备主要结构性能损坏严重,无修复可能或修复费用超过更新设备价60%的,能耗高、功率低、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技术改造又不经济的机械设备,都要坚决予以淘汰。采用在技术上比较先进、使用操作规程上比较方便、经济上比较合理、管理上比较进步的新型设备替代原来使用的老设备。
3.4合理配置设备资源。严格的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在安排施工生产任务时,要使工程项目与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相适应。防止小机大用、小马拉大车等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必须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3.5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安全生产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机械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占80%以上。制定对操作人员技术[培训、考核、检查、安全教育的详细计划,只有经过操作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的机手,才能持证上岗。不段提高机械操作与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专业技术人员、维修工和大型设备的操作人员分批、分期进行培训。对操作人员培训重点应放在操作技术、保修技术、节能技术、安全规程、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等方面通过培训,使机械操作人员熟悉操作。采取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能核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示范表现、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以点带面,逐步提高企业各级机械管理和操作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总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贯穿于建设工程施工的全部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各种机械设备安全隐患,减少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田秀丽,浅谈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J,大众科技报,2008,11
[2]石海春,浅析项目施工机械安全管理,建筑安全,2007,3
[3]李卫民,建筑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陕西建筑,2007,2
关键词:施工机械安全管理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14文献标识码: A
1、施工机械设备常见安全事故
1.1机械伤害造成的安全事故
1.1.1设备旋转部件没有防护,运动部件未与人体隔离。如机械设备中的齿轮、皮带轮、圆锯片等旋转部件零件具有较大的伤害性和危险性,容易将操作者的手部挤伤,或操作者的衣服等绞进去,直到绞伤人。因此按规定都必须设置防护罩,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现缺少或遗失这类防护装置,留下安全隐患。
1.1.2带臂机械造成的伤害事故。带臂机械主要指汽车吊、塔吊、挖掘机等施工机械,这类机械在工作中经常会有回转运动,在回转过程中,容易发生回转臂碰撞伤人的事故,有时也會发生机体倾翻事故。
1.1.3设备安装或吊装过程中引起的安全事故。机械设备吊装过程中,由于捆绑不牢,安装不到位,放不稳,造成下坠或者倾斜,将人压伤或砸伤,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1.2电气系统隐患引起的安全事故。
1.2.1施工现场配电箱,设备电控箱上不装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不灵。目前,建筑施工现场都要求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采用三级配电保护。但现场检查中发现,有的施工现场一级配电箱上确实安装漏电保护器,而且工作可靠,然而,有的在二级或三级配电箱上不装漏电保护器,有的漏电保护器失灵,一旦一级配电箱上漏保出现问题,安全事故很难避免。
1.2.2设备电控箱外壳不接地或接地不可靠。建筑施工现场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接地线均要与施工机械的电控箱外壳连接,而且要求连接可靠。现场检查中发现,不少施工现场仍采用四芯电缆或五芯电缆的接地线不接地工作,留下安全隐患。
1.2.3电控箱当配电箱使用,箱内乱接线。这种情况在打桩机的安全检查中,发现较多。尤其是在一些自制的打桩机上,这类打桩机的电控箱不仅要完成打桩机本身的各项操作任务,而且还要承担打桩机以外的电气设备配电箱功能,例如电焊机、水泵、工地附近的照明,均从电控箱接出,使得电控箱内,接线混乱无序,电控箱内的漏电保护器无法起到保护作用,极易造成触电事故。
2、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2.1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
2.2装备落后陈旧。随着企业生产任务的增长,机械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越来越短,有些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安全隐患。
2.3设备超负荷运转。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短,施工任务繁重,工作环境恶劣,不少项目部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虽然面临很大的工作任务量,投入的施工机械数量却不多,完全靠少数机械设备的加班作业来完成施工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械设备的超负荷运转,有些时候甚至在带病作业,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2.4人员素质及培训跟不上。由于机构、人员更换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还未能规范地开展机管工作。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费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也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需要。现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作业人员没有上岗证,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过于形式化,没有针对性和真实性且千篇一律的现象比较严重。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2.5设备保养不到位。传统的管理思想仍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现在的施工企业,一些施工企业重事后修理,轻事前预防。往往只考虑眼前利益与完成施工进度,不愿拿出必要的资金保养、维修机械设备。不管机械出现什么问题,只要还能工作,就不维修,直到项目完工,给企业上交机械。这种管理思想与行为往往是造成机械产生更大的故障或责任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3、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解决措施
3.1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时,应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一套安全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纵到底,横到边,层层落实,不留死角。制度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结合每台机械设备使用,为检查的重要内容,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3.2从源头抓落实,严把设备采购关。建筑机械设备本身质量是影响设备安全使用的一个关键,许多建筑设备事故就是由施工单位使用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而引发的。该类事故主要由于生产厂家的制造能力或制造工艺不过关造成的,事故隐患隐蔽性强,日常检修保养不易发觉,故危害性较大。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机械设备及配件采购工作,必须从有资质的生产单位采购设备。
3.3及时更新设备。要及时的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对那些国家和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已到使用年限折旧已提足技术性能已达不到国家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要求的,以及因事故等原因设备主要结构性能损坏严重,无修复可能或修复费用超过更新设备价60%的,能耗高、功率低、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技术改造又不经济的机械设备,都要坚决予以淘汰。采用在技术上比较先进、使用操作规程上比较方便、经济上比较合理、管理上比较进步的新型设备替代原来使用的老设备。
3.4合理配置设备资源。严格的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在安排施工生产任务时,要使工程项目与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相适应。防止小机大用、小马拉大车等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必须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3.5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安全生产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机械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占80%以上。制定对操作人员技术[培训、考核、检查、安全教育的详细计划,只有经过操作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的机手,才能持证上岗。不段提高机械操作与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专业技术人员、维修工和大型设备的操作人员分批、分期进行培训。对操作人员培训重点应放在操作技术、保修技术、节能技术、安全规程、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等方面通过培训,使机械操作人员熟悉操作。采取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能核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示范表现、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以点带面,逐步提高企业各级机械管理和操作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总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贯穿于建设工程施工的全部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各种机械设备安全隐患,减少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田秀丽,浅谈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J,大众科技报,2008,11
[2]石海春,浅析项目施工机械安全管理,建筑安全,2007,3
[3]李卫民,建筑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陕西建筑,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