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素质就是指通过人文科学、人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修养(包括人文知识修养和人文精神修养两方面)。通常人们把人文素质教育看做是关于人生目的的教育,通过人文素质培养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增强其精神力量,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丰富学生的内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怎样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提升高中生人文素质呢?本文从学生、教师、教材、校园文化四个方面来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政治课教学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注人是新一轮高中课改的核心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认为人的本质是由人自我塑造、培育和发展的,肯定这种自我塑造的可能性和人的自觉的力量,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主要着眼于如何教会学生应付考试,而不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学习以及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和智能上;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关心学生通过什么学习方式和策略来获得这种结果;大搞题海战术,造成许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压抑,课堂成为教师的讲堂,而不是学生的学堂。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培养人文素质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既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为“激趣、启思、导疑”,引导学生求异创新;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活泼、自由、愉快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赞赏学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另外,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温馨、和谐、民主、宽松、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让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宽容、理解、合作的快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这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感情基础。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终极目标还是人,是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实现“自我对话”与“人的大写”,让人完善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政治课教学应注重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行为表现,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可接受的教学方法,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会学、好学、能学,最终学会做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所以,政治课教学既要服从于知识的传播,更要服务于人的发展,要回归学生,“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师要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
要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政治教师除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其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把这一根本任务贯彻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影响性格。” 教师要做一个正立而大写的人,用心灵的气场激活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学生上课的过程不仅是在理解、解读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时也是在理解和解读教师的“人”。教师的道德行为、知识素养、心态性格、个性魅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做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业师,更是身教、心教育人的智者。教师是一个榜样,一座灯塔,一面旗帜,一个活生生的人文载体。对于教师来说,良好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资本。教师的人文素质主要表现在: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就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见识、人品、才能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师应当有较高的文化品位、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修养、博大的爱国情怀、丰富的精神世界。对于涉世未深、求知若渴的青少年学生,这样的教师是偶像,是榜样,更是学生羡慕、学习、效仿、超越的对象。教师的幽默风趣可以随时随地给学生带来轻松活跃的气氛;教师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可以给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其次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只有具备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专业知识,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才能游刃有余。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积累人文知识,涵养人文底蕴和精神素质,把自己的体会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丰富自己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身的人文素质来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成就了教育。陶行知说过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正是这个道理。
三、挖掘教材人文精神内涵,升华教材知识
政治课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力挖掘教材中的育人资源,做到教材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例如,在市场经济的特征、树立市场经济意识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从人文精神教育角度看,实际上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一种人文活动。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公平、自由、诚实守信等原则,本质上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那么,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诚实与信用原则,体现了一种极具人文价值的社会思潮。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是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石。然而,近年来,诚实守信这一社会道德却渐渐被淡忘,甚至置之脑后。于是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毁约、诈骗、赖账拖欠、盗版侵权等失信行为层出不穷。凡此种种社会现实都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教育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列举当前社会上不讲信用的现象,如“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等社会实例,结合教材论证、分析,就使整个教学过程超出了纯粹对知识的把握,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层面,并且形成一种道德追求,树立诚信信仰,塑造诚信人格。这种处理不仅实现了对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现实,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且基本达到了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
四、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提升学生人文精神
学校是育人的基地,校园人文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载体。一个充满人文色彩的校园,学生无时无刻不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这为政治课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校园人文环境包括:硬环境——校容校貌和软环境——班风校风、校规校纪、师生礼仪、道德规范和良好人际关系等。学校环境文化是一种“隐性教育”,能产生一种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可利用校园人文环境,挖掘校园的人文内涵,借助优秀的文化传统,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感,弘扬人文精神。如果一个学校的校园里,到处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在文化长廊有序地悬挂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班级命名蕴涵着中华文化精髓,如:唐诗班、宋词班、汉赋班、元曲班等;班级布置有荣誉台、佳作园、图书角等;教室的墙壁和后面的黑板报是学生施展才华、发挥主人翁精神的舞台,上面有班级师生的全家福,有温馨的教师寄语,还有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学生心语,让教室多几分个性。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文色彩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学生的人文素质定会得到培养、文化品位定能得以提升。
(责任编辑 袁妮)
一、政治课教学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注人是新一轮高中课改的核心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认为人的本质是由人自我塑造、培育和发展的,肯定这种自我塑造的可能性和人的自觉的力量,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主要着眼于如何教会学生应付考试,而不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学习以及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和智能上;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关心学生通过什么学习方式和策略来获得这种结果;大搞题海战术,造成许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压抑,课堂成为教师的讲堂,而不是学生的学堂。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培养人文素质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既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为“激趣、启思、导疑”,引导学生求异创新;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活泼、自由、愉快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赞赏学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另外,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温馨、和谐、民主、宽松、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让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宽容、理解、合作的快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这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感情基础。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终极目标还是人,是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实现“自我对话”与“人的大写”,让人完善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政治课教学应注重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行为表现,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可接受的教学方法,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会学、好学、能学,最终学会做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所以,政治课教学既要服从于知识的传播,更要服务于人的发展,要回归学生,“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师要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
要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政治教师除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其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把这一根本任务贯彻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影响性格。” 教师要做一个正立而大写的人,用心灵的气场激活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学生上课的过程不仅是在理解、解读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时也是在理解和解读教师的“人”。教师的道德行为、知识素养、心态性格、个性魅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做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业师,更是身教、心教育人的智者。教师是一个榜样,一座灯塔,一面旗帜,一个活生生的人文载体。对于教师来说,良好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资本。教师的人文素质主要表现在: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就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见识、人品、才能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师应当有较高的文化品位、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修养、博大的爱国情怀、丰富的精神世界。对于涉世未深、求知若渴的青少年学生,这样的教师是偶像,是榜样,更是学生羡慕、学习、效仿、超越的对象。教师的幽默风趣可以随时随地给学生带来轻松活跃的气氛;教师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可以给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其次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只有具备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专业知识,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才能游刃有余。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积累人文知识,涵养人文底蕴和精神素质,把自己的体会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丰富自己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身的人文素质来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成就了教育。陶行知说过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正是这个道理。
三、挖掘教材人文精神内涵,升华教材知识
政治课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力挖掘教材中的育人资源,做到教材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例如,在市场经济的特征、树立市场经济意识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从人文精神教育角度看,实际上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一种人文活动。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公平、自由、诚实守信等原则,本质上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那么,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诚实与信用原则,体现了一种极具人文价值的社会思潮。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是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石。然而,近年来,诚实守信这一社会道德却渐渐被淡忘,甚至置之脑后。于是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毁约、诈骗、赖账拖欠、盗版侵权等失信行为层出不穷。凡此种种社会现实都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教育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列举当前社会上不讲信用的现象,如“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等社会实例,结合教材论证、分析,就使整个教学过程超出了纯粹对知识的把握,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层面,并且形成一种道德追求,树立诚信信仰,塑造诚信人格。这种处理不仅实现了对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现实,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且基本达到了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
四、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提升学生人文精神
学校是育人的基地,校园人文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载体。一个充满人文色彩的校园,学生无时无刻不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这为政治课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校园人文环境包括:硬环境——校容校貌和软环境——班风校风、校规校纪、师生礼仪、道德规范和良好人际关系等。学校环境文化是一种“隐性教育”,能产生一种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可利用校园人文环境,挖掘校园的人文内涵,借助优秀的文化传统,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感,弘扬人文精神。如果一个学校的校园里,到处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在文化长廊有序地悬挂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班级命名蕴涵着中华文化精髓,如:唐诗班、宋词班、汉赋班、元曲班等;班级布置有荣誉台、佳作园、图书角等;教室的墙壁和后面的黑板报是学生施展才华、发挥主人翁精神的舞台,上面有班级师生的全家福,有温馨的教师寄语,还有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学生心语,让教室多几分个性。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文色彩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学生的人文素质定会得到培养、文化品位定能得以提升。
(责任编辑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