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1975~1984年南海北部10年断面调查资料,分析了南海pH值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温、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10年的变化过程中,以1980、1984年pH值较高,而以1981、1982、1983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75~1984年南海北部10年断面调查资料,分析了南海pH值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温、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10年的变化过程中,以1980、1984年pH值较高,而以1981、1982、1983年较低,其年际变化的特点表现为大致具有3~4年的周期性,并随温、盐的年际变化而变化。pH值的这一变化可能是由于海水温度对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所致。
其他文献
利用史料,分析了647~1946年间福建沿海潮灾的时,空分布及其主要成因,指出了因“温室效应”导致未来的海平面上升将加重沿海的风暴潮灾害,进而讨论了潮灾的防御措施等问题。
为研究砂质河床河口中推移质的造床作用,以便揭示这类河口独特的地貌发育过程和河床演变规律,需要判别河口泥沙的输移方式并计算推移质数量。本文采用概率论与力学相结合的方
对套尔河口海岸动态及拦门沙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拦门沙物质组成为粗粉砂,源于历史上黄河自本区附近入海泥沙。目前黄河入海泥沙对本区没有直接影响。河口西侧海岸,处于
介绍了在大洋锰结核调查中,应用示波极谱仪现场测定锰结核中Mn、Fe、Cu、Co、Ni品位的方法。对测定底液的组份、样品的处理和分析步骤等进行了叙述。通过对船上、陆地实验室
本文报道了南海珊瑚礁各类样品的ESR测年及在第四纪礁相地质学上的应用,方解石化珊瑚礁灰岩的ESR年龄可高达126万年;此外还对各类样品的测年信号的选取及有关问题做了较详细
根据北太平洋286个网格点近35年来逐月海温资料和南方涛动指数、北半球100hPa逐月高度场资料,采用功率谱、谐波、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初步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偏暧
1985年6月初曾母暗沙水文气象印海面化学要素同步连续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区海一气能量交换和海面化学要素含量的周日变化有如下特点:1).本海区海一气能量交换主要是
1855年黄河改道入渤海后,苏北黄河三角洲失去了丰富的泥沙来源,转化为全面侵蚀过程,至今已近一个半世纪。本文从海岸防护的目的出发,根据实地测量和有关文献的分析,论述近期
根据1987年对该湾环境进行的调查,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沉积化学要素硫化物、有机质、Zn、Cu、Pb、Cd、Mn等的分布规律及诸要素的集散特征;给出了各要素从高值至低值随距离的变化
本文论述了非线性拖曳力的各种线性化方法,导出了非线性拖电力谱零阶矩和二阶矩的直接计算公式,并根据谱的零阶矩和二阶矩,提出了评价线性化方法的判定方法。最后,对Roden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