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梦与年龄无关
有这样一位老人,已经年过花甲,单人单车在还没有完全修缮的新藏高速上,一个人奔向心中梦想之地—西藏。她便是网络上有名的“乡雪大姐”,更是为教育奉献了一生的高级教师—张春燕。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张春燕便开始了自己的国内游之旅。作为美术老师,她利用每年的寒暑假时间外出去各地采风、写生,那段时间她经常在外面跑,故而渐渐开始喜欢上了汽车旅行。那时的油费很便宜,路上车也很少,路况好的情况下开车旅行比骑自行车合适得多。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她积累了丰富的驾车经验,为以后在各种汽车旅行中经历的路段挑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春燕说,走遍全球是她自小到大的梦想。她的父亲是历史学者,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和父亲一样喜欢历史和地理,十几岁时就跟随父母一起旅行,基本游览遍了国内主要的大型城市。历史地理知识是她的旅行手册,汽车旅行的自由为她增添了梦飞的翅膀,大自然的美丽、各地的人文、建筑已融入到她的梦幻之中,不是夸口,她颇有些“活到老学到老”的风范。
近些年,在张春燕的旅途中经常会有亲戚、朋友甚至是偶遇的陌生人劝说她放弃,可是她都婉言谢绝,不为别的,只为属于自己的那份梦。在已经过去的2012年,她单人单车自北京沿新藏线第四次进藏。在途中的兵站,她多次被劝说,但她依旧完成了这次旅程。张春燕在与我们交谈的时候讲述了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在昆仑山脚下的兵站,一个年仅18岁的士兵,驻守边关3年有余,3年没有见过绿色,3年没有回过家,3年……”她已经声噎,“我知道驻守边关守卫祖国是他的梦想,因为我不知道除了梦想还有什么可以支持他在皑皑白雪中留下青春的时光。”和士兵的梦想一样,张春燕对梦想的追求也是一样的执着。在我看来她们的梦想已经升华,变成了一种刻在骨头上、流在血液中的信念,支持着她在旅行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现在已经退休的她,有了更多的时间外出旅行,看祖国,看世界。张春燕坦言:“只要心中有梦想,就去实现梦想吧,这与年龄无关!”
梦与国界无关
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马丁·路德·金。今天,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正在用自身的行动实现她周游世界的梦想,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同样值得记住的名字—张春燕。
一位中国平凡的美术老师,一个背着背包踏足世界各地的中国老人,尼泊尔、印度、俄罗斯……今年她又安排了充实的行程,2月去坦桑尼亚、赞比亚看气势磅礴的动物大迁徙,第二季度则要背包走欧洲,去探访各地唯美的文化与失落的历史。
俄罗斯—她去见证了沙俄曾经的辉煌,对这个19世纪世界的文化艺术中心,有太多震撼,太多感叹无法言表。
印度—她探寻了印度的种种历史之谜,虔诚地朝拜佛国的信仰与文化。
……
回忆起国外旅行的种种,张春燕总是有太多的话想说,她介绍说,到景点之前没有必要看景点的介绍,因为艺术是有灵魂的,存在美感的事物始终都是美丽的,而它美的所在会因为每一个人的感悟而不同,先看了介绍就会把别人的感悟强加于身,反而会给美带来瑕疵。
这是她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积累,这是她的财富,是在书籍和互联网上得不到的财富。“梦是美的,艺术也是美的,语言不是障碍,肤色更加不是障碍。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美,记住美,各地、各国都一样,因为美是无国界的,美就在每个人心中。”
梦与他人无关
张春燕有二十余年的徒步户外经验,上世纪九十年代,她开始驾车、徒步旅行,是国内最早一批的“驴友”。那时“驴友”这个叫法在中国还没有普及,家人一直为她担心,后来“驴友”的概念慢慢被接受,但随着她年龄的日益增长,家人依旧担心。但是张春燕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踏足到自己梦想中的土地上,放飞自我。
张春燕说:“尽管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好,怕我在路上出现意外。可是如果因为他人的想法而放弃自己的梦想,我做不到。我能做到的只有在每次外出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国内因为是开车,所以要在熟悉车况、路况的前提下,再找有实际旅行经验的朋友询问,有了90%以上的把握时才会去旅行,最大限度的不让家人和朋友担心。”
“每当要去国外的时候,家人和朋友又会不放心一个不会外语的老太太孤身一人到国外。所以在去国外旅行之前,我都会将当地的地图牢记在心,并且把自己要去的地方名字和所有的常用词写在纸上,到哪里去、买东西等等都靠手里的几张纸。”张春燕说,“其实无论别人如何担心,只要旅行前把功课做好,自己心中有谱,去哪里追梦,还是自己说了算。”
梦与自己的心息息相关
采访到最后,张春燕对我们说:“梦想的旅途我已启程晚了,但是梦想的旅程是没有终点的。实现梦想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是令人难忘。每个地区的建筑,每个地域的文化,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这都是我梦想的组成部分。”
“因为梦想是心的执念,心动了梦想就没有了年龄、国界和他人的干扰因素,只想去追逐梦想,实现梦想。”张春燕说,“我的梦想,正在实现中!”
有这样一位老人,已经年过花甲,单人单车在还没有完全修缮的新藏高速上,一个人奔向心中梦想之地—西藏。她便是网络上有名的“乡雪大姐”,更是为教育奉献了一生的高级教师—张春燕。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张春燕便开始了自己的国内游之旅。作为美术老师,她利用每年的寒暑假时间外出去各地采风、写生,那段时间她经常在外面跑,故而渐渐开始喜欢上了汽车旅行。那时的油费很便宜,路上车也很少,路况好的情况下开车旅行比骑自行车合适得多。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她积累了丰富的驾车经验,为以后在各种汽车旅行中经历的路段挑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春燕说,走遍全球是她自小到大的梦想。她的父亲是历史学者,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和父亲一样喜欢历史和地理,十几岁时就跟随父母一起旅行,基本游览遍了国内主要的大型城市。历史地理知识是她的旅行手册,汽车旅行的自由为她增添了梦飞的翅膀,大自然的美丽、各地的人文、建筑已融入到她的梦幻之中,不是夸口,她颇有些“活到老学到老”的风范。
近些年,在张春燕的旅途中经常会有亲戚、朋友甚至是偶遇的陌生人劝说她放弃,可是她都婉言谢绝,不为别的,只为属于自己的那份梦。在已经过去的2012年,她单人单车自北京沿新藏线第四次进藏。在途中的兵站,她多次被劝说,但她依旧完成了这次旅程。张春燕在与我们交谈的时候讲述了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在昆仑山脚下的兵站,一个年仅18岁的士兵,驻守边关3年有余,3年没有见过绿色,3年没有回过家,3年……”她已经声噎,“我知道驻守边关守卫祖国是他的梦想,因为我不知道除了梦想还有什么可以支持他在皑皑白雪中留下青春的时光。”和士兵的梦想一样,张春燕对梦想的追求也是一样的执着。在我看来她们的梦想已经升华,变成了一种刻在骨头上、流在血液中的信念,支持着她在旅行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现在已经退休的她,有了更多的时间外出旅行,看祖国,看世界。张春燕坦言:“只要心中有梦想,就去实现梦想吧,这与年龄无关!”
梦与国界无关
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马丁·路德·金。今天,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正在用自身的行动实现她周游世界的梦想,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同样值得记住的名字—张春燕。
一位中国平凡的美术老师,一个背着背包踏足世界各地的中国老人,尼泊尔、印度、俄罗斯……今年她又安排了充实的行程,2月去坦桑尼亚、赞比亚看气势磅礴的动物大迁徙,第二季度则要背包走欧洲,去探访各地唯美的文化与失落的历史。
俄罗斯—她去见证了沙俄曾经的辉煌,对这个19世纪世界的文化艺术中心,有太多震撼,太多感叹无法言表。
印度—她探寻了印度的种种历史之谜,虔诚地朝拜佛国的信仰与文化。
……
回忆起国外旅行的种种,张春燕总是有太多的话想说,她介绍说,到景点之前没有必要看景点的介绍,因为艺术是有灵魂的,存在美感的事物始终都是美丽的,而它美的所在会因为每一个人的感悟而不同,先看了介绍就会把别人的感悟强加于身,反而会给美带来瑕疵。
这是她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积累,这是她的财富,是在书籍和互联网上得不到的财富。“梦是美的,艺术也是美的,语言不是障碍,肤色更加不是障碍。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美,记住美,各地、各国都一样,因为美是无国界的,美就在每个人心中。”
梦与他人无关
张春燕有二十余年的徒步户外经验,上世纪九十年代,她开始驾车、徒步旅行,是国内最早一批的“驴友”。那时“驴友”这个叫法在中国还没有普及,家人一直为她担心,后来“驴友”的概念慢慢被接受,但随着她年龄的日益增长,家人依旧担心。但是张春燕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踏足到自己梦想中的土地上,放飞自我。
张春燕说:“尽管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好,怕我在路上出现意外。可是如果因为他人的想法而放弃自己的梦想,我做不到。我能做到的只有在每次外出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国内因为是开车,所以要在熟悉车况、路况的前提下,再找有实际旅行经验的朋友询问,有了90%以上的把握时才会去旅行,最大限度的不让家人和朋友担心。”
“每当要去国外的时候,家人和朋友又会不放心一个不会外语的老太太孤身一人到国外。所以在去国外旅行之前,我都会将当地的地图牢记在心,并且把自己要去的地方名字和所有的常用词写在纸上,到哪里去、买东西等等都靠手里的几张纸。”张春燕说,“其实无论别人如何担心,只要旅行前把功课做好,自己心中有谱,去哪里追梦,还是自己说了算。”
梦与自己的心息息相关
采访到最后,张春燕对我们说:“梦想的旅途我已启程晚了,但是梦想的旅程是没有终点的。实现梦想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是令人难忘。每个地区的建筑,每个地域的文化,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这都是我梦想的组成部分。”
“因为梦想是心的执念,心动了梦想就没有了年龄、国界和他人的干扰因素,只想去追逐梦想,实现梦想。”张春燕说,“我的梦想,正在实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