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杨绛 — 最贤的妻 最才的女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an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阴无情,岁月的风尘却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杨绛(1911年7月17日—),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我国著名翻译家,文学家,戏剧家。丈夫钱钟书是著名文学研究家和作家。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复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7月17日,是翻译家、文学家、戏剧家杨绛先生的103岁寿辰,她是文学大家钱钟书先生的妻子,一句“见她之前,从未想结婚”浓缩了两人的爱情,一部《我们仨》让无数人落泪。103岁生日当天,杨绛先生并未出现,笔耕不辍的她用发表《洗澡之后》的方式跟读者打了声招呼。在北京三里河杨绛的住所外,一位读者默默地将鲜花和祝福卡片放在门口,并未打扰,卡片上写着:“祝:杨绛先生,生日快乐!您忠诚的读者。”
  先生一生著作等身,既是著名的翻译家,也是著名作家、学者,她与钱钟书先生相濡以沫63载,一世伉俪情,也曾感动无数国人。这般的神话人物,便生活在当下中国——历经百年沉浮,翻越沧海桑田,先生宛在。这实乃民族的福报。
  不是每一位女性都能够用“先生”来形容。先生,德高望重、地位尊崇者也,许多时候还得加上深厚的学术造诣。屈指数来,能够被公认为先生的女性大抵有宋庆龄、杨绛、林徽因等少数几位罢了。杨绛先生的伟大并不在于她有一个伟大的夫君,她也曾为钱钟书先生写作《围城》而甘做“灶下婢”,更在于她从民国以来未曾停歇的文化之功。她的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她的小说《倒影集》、《洗澡》,她的翻译作品《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早已经历时间的检验而载入文化史册。无论是哪个年代,无论何样的际遇,无论外界如何的喧嚣,先生都淡然处之,笔耕不辍。这也才有了她92岁时出版的回忆录《我们仨》,才有了96岁成书的《走到人生边上》。
  所谓宁静致远,真是先生的一生写照。
  据说先生是不愿意被祝寿的。她说,“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越到年高,越是淡泊。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如此感慨:“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也只有这样的大师,才甘居斗室,甘于平凡,一边参透人生奥秘,一边却又为这个世界贡献更多的文字与思想。人最大的尊严,全在于思想。杨绛先生的一生,自然是有尊严的一生。那么多的时代变迁,那么多的风云变幻,那么多的猝不及防,那么多的恩宠荣辱,先生都一笑而过。这样的气度,又有几人能有?
  先生年少成名,鲐背之年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一生经历故事无数。但先生一直执着本心,行藏在我。在一个讲究功利的喧嚣时代,先生的精神尤为可贵。多少人为了大师桂冠而争执不休,多少人为了功名利禄而不择手段,多少人习惯了逢迎权贵,多少人被外在迷惑而自以为是、假光荣之名行苟且之事,而先生却以一缕清流,荡涤世间的丑恶烦忧,洗尽铅华,归于本真。对于世人而言,先生的境界是太高了,但先生的治学之术、为人之道,却对这个社会有莫大的向导意义。每一个时代都需要精神的标杆,每一个时代都应当尊重精神的标杆。
  世人常走在各种各样的“围城”里,而她却早已走在人生边上,笑看“围城”。
  17日,虽然杨绛本人没有出现在读者视野中,但她在上海《文汇报》“笔会”栏目发表了小说《洗澡之后》的前言和前三章,用这种方式问候读者。102岁生日当天,杨绛先生发表的文字是为《槐聚诗存》写的小序言。
  《洗澡之后》前言中,杨绛称续写《洗澡》是怕读者误解为“姚宓和许彦成在姚家那间小书房里偷情”。杨绛说:“我特意要写姚宓和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却被人这般糟蹋。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写续集,我就麻烦了。现在趁我还健在,把故事结束了吧。”
  杨绛觉得,这样做非但保全了这份纯洁的友情,也给读者看到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在前言最后,杨绛说:“我把故事结束了,谁也别想再写什么续集了。”
其他文献
近日,包河区义城街道敬老院的小食堂外响起阵阵鞭炮声,在人们掌声中,82岁的李召海牵着96岁的新娘王志珍走到前台。  幸福镜头:  互相搀扶接受祝福  从早晨开始,敬老院里一片忙碌,人们忙着布置彩带、端茶倒水,等宾客们纷纷赶到后,大家端坐在食堂里,静等神圣时刻的到来。  上午10:08,食堂外响起阵阵鞭炮声,与此同时,新郎官李召海牵着新娘王志珍出现在人们面前,两人的脸上漾起了幸福的笑容。见新郎官李召
期刊
老年教育是广受老年人欢迎、社会美誉度高的文化养老平台,但时下老年大学“挤爆”、“一座难求”。前天,“时评”版刊发《老年大学“一座难求”何时解》一文引起广泛关注,评论提出了“整合社会力量”、“大量增加老年大学数量”等对策。笔者深表赞同。老人“入学难”反映了老年教育严重的“供求失调”,这源于制度设计的不科学。应“治本”为上,优化制度设计,理顺老年教育的办学与领导体制。  现有老年大学大多挂靠老干部局办
期刊
收藏什么、如何收藏,让很多收藏界人士倍感困扰。初涉收藏者面对林林总总的艺术品,则更是雾里看花了。在行业专家的眼中,艺术品市场一直呈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轨迹,目前是调整收藏心态的好时机。收藏爱好者们要保持“收藏艺术,点亮心灵”的良好心态,以兴趣和文化价值决定收藏的风向。如果盲目跟风追热点,则很有可能避免不了吃亏被“蛇”咬的结局。  印石:先从名家小件入手  福建寿山石、内蒙古巴林石、浙江昌化鸡
期刊
“毕兹卡”土家族,是近几十年来,人口增长最迅速的少数民族。通常人口的快速增长有两个原因,一是生的多,二是死的少。而土家族和别的民族比起来,并不见得是超生敢死队,自然也没有土家人长寿这一说法。那么,他们人口迅速增长是为何而来,我没有本着钻研的精神一头扎进资料库去寻找原因,我只是想了又想,大致觉得是因为民族认定的关系。就如我所知道的,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湘西一带的几十万汉民或者苗民被归为土家族。  
期刊
一间普通病房里。一位年过半百、身穿将军服的男子,拿出一枚将军勋章,轻轻地放到病床前女子的手上,喃喃自语:“我被授予少将军衔了,这也有你的心血,你摸摸它吧。”他对着女子的嘴唇深情一吻。女子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意犹未尽,尔后,眼泪从眼眶缓缓滑出……  将军叫陈礼国,第二炮兵某部副总工程师,是我国有名的导弹专家,军委总装备部技术专家组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躺在病床上的是他的妻子黄晓琳。黄晓琳因为脑溢血
期刊
比起回鹘人和吐蕃人的后代,居住在我国内蒙古和东北境内的蒙古人,显然现今要低调很多。我们几乎很少再听到这个彪悍的民族捣鼓出类似于祸国殃民的消息,也很少看见这个民族自以为是的卖弄他们的文化。但是,如果你以为这种低调是因为强大的蒙古人没落之后无奈的选择,那么,显然是大错特错。至少,我所见过的蒙古人,他们的富有和现代化的程度,大都是我们这些中土人士望尘莫及的。据说在内蒙古最富裕的城市鄂尔多斯,每十人中就有
期刊
浙江省统计局日前公布的统计分析称,浙江省常住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由此导致劳动人口总量出现“滞涨”,劳动力供给环境将由松到紧逐步转向,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5‰人口抽样调查显示:2013年浙江省常住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当年常住人口为5498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564.1万人,占总人口的10.26%,比2012年增加25.2万人。  浙江省统计局分析认为,人口老龄化加
期刊
在我心里,我和他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语言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模样么?迥然不同,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事实上我不是他的亲生儿子,我高瘦,弱不禁风;他矮而结实。小时候随他去应酬亲朋的酒席,我默不作声地跟在他身后,抑或是跑到他前面很远去,不过待到我们同坐一桌酒席的时候,总会惹人用异样的语言发问:“诶!孩子,你是管他叫爹呢?还是伯伯呢?”每当这时,我端起小碗就跑到屋外去,任由他在酒桌上推杯换盏,嘻嘻哈哈地喝得满
期刊
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叫李享,他后来继承了皇位,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他的名字叫“享”,其实一点也不懂得享受。野史中载,正因为他的节俭,才让他顺利地步入权力巅峰。李享做太子的时候,经常陪唐玄宗吃饭。有一次,御膳房准备了一些熟肉,里面有熟羊腿,玄宗让李享把羊腿割开来。李享就用手把羊腿分开了,手上沾满了油。李享取了一个饼,慢懂把手上的油擦下来。玄宗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觉得李享太浪费了。但让玄宗意想不到的是
期刊
我的外公,瘦瘦的身板,黝黑的脸膛,是一个勤劳的农民。外公的去世对我的感触是最深的,因为他是我最亲的亲人之一。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外公被检查出换了食道癌,这个消息是妈妈先告诉我的,我听了强忍住眼泪,然后躲进自己的房间锁上门大哭。回到学校后,连续好几个晚上在被窝里流眼泪,有时候在教室一想到就流眼泪。得知外公的病情,我真的很难过,很伤心。那时候别人问我外公,检查出来怎么样,我们一开始瞒着外公,没告诉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