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的焦点越来越集中于有效提高中职生职业素质和操作技能,即学校能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本文探究了“三层三级两模块”实践教学的涵义,构建“三层三级两模块”实践教学框架,探讨实验教学和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和专业技能、实习教学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实践教学;三层三级两模块;技能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创新,职业教育的焦点越来越集中于有效提高中职生职业素质和操作技能,即学校能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应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强化实践教学。
笔者在多年实际工作中深刻体会到,职业学校之所以能够创新发展、持续培养实用人才,其前提是紧扣职业教育发展脉络、注重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构建实践教学科学体系、努力拓展综合能力途径。思考如下。
“三层三级”的实践教学
实验、实训和实习是基于专业知识、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要求而设置的不同实践教学环节,它们相互关联协调,各自在实践教学中完成不同的任务,达到不同的技能,如下表所示。
“三层三级”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有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以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实践教学环节为载体,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

实验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使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点加深理解;实训是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并与职业技能鉴定挂钩;实习是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设备和掌握操作技术的必要实践环节,使学生能从事本岗位工作,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
实验、实训和实习教学环节是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三个能级模块的前提——实验教学是基本技能培养的摇篮,实训教学围绕专业技能开展,顶岗实习成就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三能级和两模块
1.三个能级的涵义
这里的“三能级”是指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它们合成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基本技能是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操作能力,建立感性认识。
专业技能指从事具体岗位、工种应具备的能力,实训教学与职业资格鉴定是培养专业技能有效途径。

综合能力基于实验实训后,到企业顶岗实习,使专业技术得以强化,职业精神得到熏陶,就业创业能力获得提升。
2.两模块的定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模式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它要求教学方法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实践证明,“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在课程改革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以“理实一体化”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十分有效。因此,确立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块,能在教中学和学中教,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
学生在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和实践锻炼中获得综合能力。顶岗场所一般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主,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相互协作,校企一体,使培养的学生能贴近产业发展需求,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作为校方,应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根据产业与行业的需求,改革教学模式,更好地为企业与行业培养所需的人才,同时考虑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作为厂方,应主动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等,使学校、企业、家庭三赢。“理实一体”和“校企合作”两个模块作为实践教学的支撑,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实用人才的重任。
由此,实践教学体系可用“三层三级两模块”来概括:三层次体现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三环节完成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两模块分别指“理实一体”和“校企合作”两种方式,它们对应着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搭建“三层三级两模块”
实践教学框架
专业不同,实践教学也有差别。但无论何种专业,由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经过多元化调查研究和细致剖析,设计了“三层三级两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见图1)。
“三层三级两模块”实践教学框架
图中“三层次”“三能级”与“两模块”,既相互联系又相辅相成。“三层次”按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梯度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三能级”依托“三层次”通过“一体化教学”与“校企合作”两模块的实施获得。
“三层次”的设计应符合由低到高、由基本到综合的认知规律;“一体化教学”模块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培养相呼应;“校企合作”模块对接综合能力培养。通过框架的循环操作,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创新精神、就业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实用人才。
“三层三级两模块”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施“三层三级两模块”,就是对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环节教学,依靠两模块,培养学生三个能级。
1.实验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的立足点
实验教学针对具体课程来设计。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各类实验设备、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
实验类型一般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尤其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如《机械制图》学科中一般安排五个基础实验,笔者重组后增设了三个设计性实验,即组合体构型设计、一图多物设计和CAD三维造型设计,促进了学生绘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的快速提高,也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舞台。
2.实训教学——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
(1)实训教学的基本任务。
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指集中一段时间对专业技能项目进行规范而严格的训练,使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实训教学承担着对学生职业资格鉴定任务。
(2)实训教学的实施。
实训教学的主阵地在校内实训室或实训基地,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意识。关键要做到:一是调整教学计划,优化实训课程。实训计划制定要与社会对中职生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相对接,通过调研专业,开发校本课程;二是采用“三段式”实训教学即认知、前训、考工三阶段实训,做到认知与实验统一,考工与职业技能鉴定挂钩;三是实训教学法有效,如采用专题项目法、产品教学法、模拟企业教法等。
3.实习教学——综合技能与职业技能同步提升
当今“校企一体、工学结合”成为职业教育办学的有效模式,顶岗实习是该模式中的具体。
(1)这里的实习教学是指学生走向社会、走进企业的顶岗实习,在具体岗位上进行生产和服务。学生在实习中,能充分了解对技术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准员工”的身份,感受企业氛围,发挥专业特长,培养吃苦精神,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2)实验或实训教学往往融合一定的企业元素,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习内容具体明确且有针对性,很快能转化为职业技能,。
(3)顶岗实习仍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应及时制定相关制度,确保实习的规范严谨有效,如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学生实习情况月报表制度》等。
总之,通过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的融合教学,使学生三步能级目标得到有效培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构建实用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它将促进职业学校内涵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最关键的是理念,最需要的是决心,最要紧的是行动,只有通过思考、探索、试验与总结,才能取得实效与成功。
关键词:实践教学;三层三级两模块;技能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创新,职业教育的焦点越来越集中于有效提高中职生职业素质和操作技能,即学校能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应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强化实践教学。
笔者在多年实际工作中深刻体会到,职业学校之所以能够创新发展、持续培养实用人才,其前提是紧扣职业教育发展脉络、注重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构建实践教学科学体系、努力拓展综合能力途径。思考如下。
“三层三级”的实践教学
实验、实训和实习是基于专业知识、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要求而设置的不同实践教学环节,它们相互关联协调,各自在实践教学中完成不同的任务,达到不同的技能,如下表所示。
“三层三级”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有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以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实践教学环节为载体,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

实验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使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点加深理解;实训是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并与职业技能鉴定挂钩;实习是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设备和掌握操作技术的必要实践环节,使学生能从事本岗位工作,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
实验、实训和实习教学环节是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三个能级模块的前提——实验教学是基本技能培养的摇篮,实训教学围绕专业技能开展,顶岗实习成就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三能级和两模块
1.三个能级的涵义
这里的“三能级”是指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它们合成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基本技能是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操作能力,建立感性认识。
专业技能指从事具体岗位、工种应具备的能力,实训教学与职业资格鉴定是培养专业技能有效途径。

综合能力基于实验实训后,到企业顶岗实习,使专业技术得以强化,职业精神得到熏陶,就业创业能力获得提升。
2.两模块的定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模式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它要求教学方法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实践证明,“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在课程改革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以“理实一体化”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十分有效。因此,确立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块,能在教中学和学中教,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
学生在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和实践锻炼中获得综合能力。顶岗场所一般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主,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相互协作,校企一体,使培养的学生能贴近产业发展需求,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作为校方,应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根据产业与行业的需求,改革教学模式,更好地为企业与行业培养所需的人才,同时考虑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作为厂方,应主动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等,使学校、企业、家庭三赢。“理实一体”和“校企合作”两个模块作为实践教学的支撑,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实用人才的重任。
由此,实践教学体系可用“三层三级两模块”来概括:三层次体现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三环节完成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两模块分别指“理实一体”和“校企合作”两种方式,它们对应着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搭建“三层三级两模块”
实践教学框架
专业不同,实践教学也有差别。但无论何种专业,由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经过多元化调查研究和细致剖析,设计了“三层三级两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见图1)。
“三层三级两模块”实践教学框架
图中“三层次”“三能级”与“两模块”,既相互联系又相辅相成。“三层次”按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梯度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三能级”依托“三层次”通过“一体化教学”与“校企合作”两模块的实施获得。
“三层次”的设计应符合由低到高、由基本到综合的认知规律;“一体化教学”模块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培养相呼应;“校企合作”模块对接综合能力培养。通过框架的循环操作,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创新精神、就业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实用人才。
“三层三级两模块”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施“三层三级两模块”,就是对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环节教学,依靠两模块,培养学生三个能级。
1.实验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的立足点
实验教学针对具体课程来设计。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各类实验设备、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
实验类型一般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尤其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如《机械制图》学科中一般安排五个基础实验,笔者重组后增设了三个设计性实验,即组合体构型设计、一图多物设计和CAD三维造型设计,促进了学生绘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的快速提高,也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舞台。
2.实训教学——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
(1)实训教学的基本任务。
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指集中一段时间对专业技能项目进行规范而严格的训练,使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实训教学承担着对学生职业资格鉴定任务。
(2)实训教学的实施。
实训教学的主阵地在校内实训室或实训基地,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意识。关键要做到:一是调整教学计划,优化实训课程。实训计划制定要与社会对中职生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相对接,通过调研专业,开发校本课程;二是采用“三段式”实训教学即认知、前训、考工三阶段实训,做到认知与实验统一,考工与职业技能鉴定挂钩;三是实训教学法有效,如采用专题项目法、产品教学法、模拟企业教法等。
3.实习教学——综合技能与职业技能同步提升
当今“校企一体、工学结合”成为职业教育办学的有效模式,顶岗实习是该模式中的具体。
(1)这里的实习教学是指学生走向社会、走进企业的顶岗实习,在具体岗位上进行生产和服务。学生在实习中,能充分了解对技术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准员工”的身份,感受企业氛围,发挥专业特长,培养吃苦精神,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2)实验或实训教学往往融合一定的企业元素,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习内容具体明确且有针对性,很快能转化为职业技能,。
(3)顶岗实习仍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应及时制定相关制度,确保实习的规范严谨有效,如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学生实习情况月报表制度》等。
总之,通过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的融合教学,使学生三步能级目标得到有效培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构建实用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它将促进职业学校内涵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最关键的是理念,最需要的是决心,最要紧的是行动,只有通过思考、探索、试验与总结,才能取得实效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