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战略将迎来“习式”风格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的治国精神
  今年11月9-1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是中国经济、社会与政治全面发展的新的里程碑。从中透露出的习近平的经济思想,是规范中国未来10年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
  三中全会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名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用邓小平的思想来指导中国的经济建设,它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碑,更是其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
  然而,过去35年的快速发展,也诱发了各种新矛盾的出现,包括两极分化,环境破坏和腐败。2009年以后的世界经济危机,使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内外两组不利因素的严重阻击。
  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不仅要从经济上作一些重要的战略调整,还要在外交、政治与社会等层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如果说邓小平35年前的改革阻力主要是来自意识形态和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足的话,那么,今天改革阻力却主要来自在改革过程中获取最大利益的人们,包括政府官员、国企官员和工人、企业老板以及与金融和房地产有关的企业和个人。
  要面对既得利益人群,习近平必须摆脱传统的治国路径,找到化解各种矛盾的对策,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找到弱化各种社会矛盾的治理机制。而不管用什么样的战略和方法来治理国家,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习近平的办事风格至关重要。从他上任以来,我认为他已经展现了一种“三不”精神,那就是,不回避、不啰嗦、不畏难的精神。
  经济增长阻力与对策
  在经济方面,经过35年的发展,中国正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GDP年均增长速度连续两年回归到8%和8%以下,告别了昔日两位数增长的快速阶段。
  降低增长速度,许多人开始怀疑中国经济繁荣不能持久。这是习近平必须直面的第一难题。可是,习近平也好,李克强也好,新的领导班子,根本没有回避困难,而是坦诚地直面困难。
  经济减速,是内外两组不利因素所致。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导致中国依靠外国投资和出口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内部收入分配不均,导致社会的各种矛盾不断升级。人民币外升内贬,资产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泡沫化,使国内生产要素价格呈不断飙升态势,从而导致传统的制造业失去了昔日的国际竞争优势。无数中小企业在利润狭小的空间里,艰难挣扎。高能耗产业,尤其是钢铁、煤炭、电力、化工等的大规模发展,引起空前严重的环境危机。
  不解决上面的危机,改革开放的成果将大打折扣,可持续发展将成为空话。因此,今年的三中全会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并不亚于35年前。
  习近平必须面对各种矛盾和挑战,而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过去一年里,习近平的外交功略不仅清晰,而且成绩斐然,为中国赢得了一个比较平和的外部环境。不过,外部的经济环境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却是不容乐观的。过去靠外国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已经走不通了,只有通过修炼内功,才可以把中国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化解危机,寻求稳健的增长模式
  那么,习近平对中国经济是如何把脉的呢?
  首先,他公开地反对GDP主义。他认为,高的GDP增长,不是衡量成绩的唯一标准。他更加强调GDP的增长质量,在考察干部的业绩时,GDP不应该是唯一的重要指标。
  其次,习近平着力寻找新的GDP增长点。在讲到适当放慢经济增长的同时,他特别强调挖掘农村的发展潜力,走科学的城镇化道路,改变经济结构,提升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严格控制与治理污染。
  那么,农村为什么重要?
  我认为,除了他的博士论文是做农村问题以外,更重要的是他的下乡经验。任何搞农业经济的学者,都知道农村和农民的重要性。
  党中央历来非常注意“三农”问题,否则,不可能废除农业税,不可能推广农村的社保和养老保险,不会普及农村的免费中小学教育。
  但是,为什么这一系列亲农政策无法削弱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 这主要是在投入农村的同时,城市的发展更快,而城乡的户籍隔离,使农村的发展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这就给农村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空间。另外,农村的市场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城市化,将为改善全国近50%的人口,提供“修炼内功”的发展机会。所以,在继续走出去遇到困难时, 还不如杀个“回马枪”,重新走发展农村的道路。
  发展农村,不仅空间巨大,而且也会为减轻城市的发展压力走出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
  降低出口速度,减少外资流入规模,为的是提高国内增长的质量。许多评论家认为,中国减缓经济增长速度,就是一种失败。其实不然,适当降低增长速度,不等于不发展,而是为了更好、更可持续地发展。
  习近平特别强调不要以GDP论英雄,不等于GDP不重要,而是GDP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被分配的更加重要。如果GDP还是靠廉价劳动力,靠无止境的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话,那么,高速度发展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不回避,不畏难,寻找发展瓶颈与出路
  习近平认为当前中国的主要发展瓶颈有二。首先是经济结构扭曲,无法维持可持续的发展。其次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必须把低效率、高污染的过剩产能减下来。
  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再不下决心改变过去的发展路径,寻找新的发展增长点,所谓的“中国梦”就可能落空。
  作为不断来往于中国大陆与英国的我来说,所看到的、听到的,就是国内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生活的环境却是每况愈下。许多朋友刚从国内回到英国的第一句话就是,“国内的污染太严重了,交通状况太恶劣了”。有的朋友说,“全世界最大的距离,莫过于你和我同住北京的五环路。因为从五环的一边,走到五环的另一边,就可能花上半天的时间”。
  为了改变这种高增长带来的拥堵与污染,就必须扭转经济结构,实现高质量的GDP增长。发展农业,深化农村建设,发展服务行业,改善制造业的生产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都是“修炼内功”的举措。结构转型,就是修炼内功,用最低的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最大的GDP产出。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制造业的劳动与材料的生产率,从而把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服务行业中去,才能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   习近平的不啰嗦,就是干实事,不把没有干好的事情先说出来。他的特点,就是先做了再说。例如,调整结构,就必须加强货币与财政的管理。不是企业和地方政府想要干什么、需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这一点,李克强和他的思路是一致的。
  不过,习近平还有另一特色,那就是务实。在基本上同意收紧银根的同时,他也不愿意GDP的增长速度大幅滑落。他提出“保住底线”,就是一种务实的思路。如果经济增长减速没有底线,经济结构调整的好处,就可能被低速带来的经济萧条所抵消。
  保底线,可以说是保守疗法
  如何理解习近平的增长底线,对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走向非常重要。
  我对经济增长底线是这样理解的。首先,速度低不可怕,可怕的是速度低到了一定程度,就业就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头等大事了。假如中国每年可以吸收1千万以上的就业,GDP的增长速度掉了一半也不可怕。如果新的就业量小于1千万,那么,增长的速度就必须提上去,哪怕对短期的经济结构调整不利也必须做。其次,经济增长的降低,必须与GDP增长质量的提高相对应。如果速度低了,增长质量无法提高,那就没有必要通过牺牲速度来换取所谓的质量了。
  那么,什么是GDP的增长质量?
  GDP增长质量可以从下面的角度来考虑。一是每单位GDP的污染和能耗量,越低越好。二是新增GDP的技术含量,越高越好。三是新增GDP是否对收入分配的平等化有利,也就是说,收入分配越得到改善,GDP的增长质量就越高。
  降低污染,提高技术的GDP增长质量的概念比较容易理解,而降低收入差距的GDP增长质量的概念则不是很直观。
  为了帮助理解GDP增长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在此不得不给出一些比较容易看得懂的统计数据。最近有人对113家央企以及其属下的287家上市公司员工的工资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结果发现,所有央企的全员年均工资为11.3万元,其中,金融行业的平均工资为33万元,最高的央企金融公司的平均工资为43万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央企平均工资是城镇其他国有经济单位平均工资的2.5倍,是城市非国有制企业平均工资的3.8倍。
  金融业的央企平均工资是城镇非国有经济单位平均工资的12倍。
  如果拿央企的平均工资与农民的工资收入来比,那就更是让人震惊了。农民的年均收入是1万元,只是金融业央企平均工资的1/33。
  要知道,央企所有的工人占全国劳动力的比例还不到5%,而他们所占的GDP是20%以上,投资的60%以上。如此国企的绝对优势是市场发育不健全的极端表现,也是中国投资结构极端畸形的表现。拿60%的投资,产生出20%的GDP,养肥了5%的劳动力,这也是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突出表现。
  如果把更多的投资和银行贷款分流到私营中小企业,分流到广大的农村,GDP还是增长那么多的情况下,单位投资所产生的GDP与工资收入一定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就业机会和收入一定提高,社会的公平与和谐也会提高。
  所以,提高GDP的增长质量,不仅牵涉到资本的行业流向问题,更是牵涉到所有制的流向问题,也牵涉到城乡的流向问题。换句话说,新的增长路径,就是如何更加均衡地发展,只有城乡、行业和所有制的均衡发展,才有可能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同时弱化当前相当严重的社会矛盾。
  未来的不确定性,拭目以待
  作为领袖,能够不回避,不啰嗦,不畏难,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尽管我对习近平的“三不”精神充满信心,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比人的精神复杂得多。35年积累下来的问题,想在10年内予以纠正,还要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深层次的改革,必将触及既得利益。例如,降低央企和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必然遭到强烈的抵触。降低房价,提高全民的购买水平,必然导致现有既得利益者的公开反对。
  提高执政能力,提高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除了“打老虎,抓苍蝇”以外,还要建立一整套的用人和廉政机制。那么,从何着手?如何削减政府开支与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如何实现民主和走群众路线?这些都是非常困难的挑战。
  深度改革的成果如何,现在很难预测。不过,三中全会召开,在习近平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可以清晰读出狠抓大头、解决主要矛盾和改革难点的信心,充分体现一位最高领袖的敢作敢为,能做能为,相信习近平的“不回避,不啰嗦,不畏难”的精神,是取得改革成功的先决前提。
  (作者为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教授)
  责编/张潇爽 美编/李祥峰
其他文献
多年来,山东省荣城市粮食部门在收购工作中一直采取进村收购的形式,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群众售粮,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售粮积极性,较好地促进了粮油定购任务的圆满完成.但经过多年
超高层建筑是近代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如何对超高层建筑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一直都是结构设计中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合计广州太古汇办公楼1的工程实践,对超高层建
前一个时期,各地纷纷竞相抛售陈化粮,大批量的低价粮涌入流通领域,使长期低迷的粮食市场受到很大冲击,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顺价销售再次进入两难境地:不销,企业背负利息费用,亏不起;销售
上海解放时,新华路是上海的近郊地区,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这里陆续兴建了一批工厂、医院和工房,有的工厂职工,干脆在附近搭建简屋居住,形成工厂、居民、学校、医院犬牙交错,
桩基础是工民建工程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当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和强度要求时,可以利用下部坚硬土层或岩层作为基础的持力层而设计成深基础,其中较为常
本文以绿色建筑节能的特征为出发点,主要从节能角度阐述了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一下几方面因素:居住环境的气候条件,使用环保节能材料以
现下的高层建筑火情频繁发生,正严重影响着公众安全与社会稳定.减少高层建筑的火情隐患、杜绝重大高层建筑安全事故已经迫在眉睫.为此,本文将针对高层建筑的火情特点和造成火
本文认为,区域创新网络的行为主体是企业、政府、大学与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等,培育区域创新网络要从网络行为主体出发,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完善网络的运行机制,推进行
尽管这个时代充满了对官僚制的批判,但韦伯提出的法理型官僚制仍然是现阶段各国政府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合理选择.官僚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发展和改进来
在现代化城市规划当中,场地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的主要工作也就是将建筑工程周围的环境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组织与设计,从而形成一个完成的城市空间。一般来说,场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