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rp5/Dkk4基因在ETU诱导大鼠胚胎肛门直肠畸形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gx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 ARM)大鼠胚胎发育中Sfrp5/Dkk4基因的表达。

方法

对Wistar孕鼠进行乙烯硫脲(ethylenethiourea, ETU)致畸,制作ARM动物模型;分别在孕15 d(E15)、17 d(E17)、19 d(E19)和21 d(E21),于ETU-无畸形对照组(NE组)、ETU-ARM畸形组(AE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中各选取6只胎鼠末端直肠组织,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Sfrp5/Dkk4的表达,并对其表达进行定量与比较分析。

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E15、E17、E19和E21时,Sfrp5在NE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63.55±0.35、24.51±0.41、13.28±0.09和49.67±0.12;在AE组分别为21.43±0.18、59.57±0.44、61.23±0.47和32.73±0.51;在NS组分别为52.17±1.08、23.66±0.87、16.21±1.33和50.01±2.03。Dkk4在NE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0.07±0.09、47.15±0.15、39.88±0.37和13.75±0.47;在AE组分别为54.27±0.61、19.43±0.25、21.09±0.17和57.53±0.49;在NS组分别为23.11±0.15、45.89±0.67、41.44±0.37和17.57±1.99。提示NE组、NS组Sfrp5/Dkk4与AE组E17和E19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E组与NS组在4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结果显示在E17和E19时,Sfrp5在AE组中mRNA高表达,其表达量分别是NE组的1.63倍和1.77倍(P=0.049、0.022)、NS组的2.68倍和3.29倍(P=0.041、0.034);Dkk4在AE组中mRNA高表达,其表达量是NE组的1.75倍和1.87倍(P=0.045、0.024)、NS组的2.04倍和1.36倍(P=0.004、0.028)。

结论

Sfrp5/Dkk4蛋白与mRNA在胚胎发育过程E17和E19中出现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ARM发病的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儿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SANT)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4~2017年入院的4例小于5岁SANT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标本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对SANT
目的探讨婴幼儿十二指肠穿孔的原因、诊断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例婴幼儿十二指肠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为(20.3±9.3)个月,年龄范围9~34个月;发病时间为(3.5±1.2)d,时间范围2~6 d。术前有典型腹膜炎体征4例。腹部X线平片显示膈下游离气体2例,腹腔穿刺4例均抽出淡绿色肠液。结果本组8例均为单发穿孔,其中十二指肠球部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患儿末端直肠的组织病理学研究,探索Shh/Bmp4信号通路基因甲基化修饰对ARM末端直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20例ARM及8例非胃肠道疾病死亡患儿直肠末端组织标本。通过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