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吹拂撒马尔罕:粟特艺术与中国、波斯、印度、拜占庭》出版

来源 :敦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大利学者康马泰著、毛铭译《唐风吹拂撒马尔罕:粟特艺术与中国、波斯、印度、拜占庭》2016年11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康马泰结合主持中亚布哈拉古城考古的挖掘实践及多年研究的心血之作。全书分为四卷:《粟特艺术与中国》《粟特艺术与波斯》《粟特艺术与印度》《粟特艺术与拜占庭》。关于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上的唐代端午节、中国北朝墓葬中的粟特艺术、粟特信仰与佛教、印度教神祇的关系等,书中都有精彩论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康马泰于1989年首先考证出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西墙内涵,并对这些关于唐高宗、武则天以及佛教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揭示整个壁画主题以及更多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思路。全书立论新颖,所配插图皆为最新的考古成果,每篇都有国内学界前所未闻的惊人之语,足可供国内外学者研究参考。
  1999年到2007年間,联合国考古队在中亚五国和印度北部“玄奘之路”上收获重大发掘成果:数百尊佛陀造像,两万平米壁画,几乎可以再造一个敦煌;同一时期,中国北方陆续出土中亚来华粟特人在北朝的墓葬文物,其数量与精美度百年不遇,且和“玄奘之路”海外成果遥相呼应。近年,欧亚各国学者纷纷把上述两批文物糅合分析,取得里程碑式的学术突破。这些在中亚、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的重要考古发现,对于丝绸之路历史和文明的研究具有突破性的学术价值。
  (碎叶遗民)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受生信仰是从宋代开始盛行的一种民间信仰,民间在烧醮受生钱之时,往往还同时烧醮寄库钱,故而学者大多认为受生即是寄库。但是,寄库钱是向地府冥司预存钱财,以备死后支用,而受生钱则是填还冥司受生阴债,含义并不相同,两者应是并列关系,非等同关系。同时,烧醮寄库钱应是演变自丧葬习俗中“事死如事生”观念与佛教预修观念的结合;而受生钱信仰的出现则与唐代再生故事的广泛传播密切相关。可以说,佛教受生说对民间
期刊
内容摘要:为了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浙江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20—21日在敦煌研究院举行。来自法国、德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伊朗等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向会议提交论文108篇,其中有60
期刊
内容摘要:张涌泉新著《敦煌写本文献学》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提供了对中古时代写本文献认识和研究的基本路径。书中呈现出作者的深厚功力:对汉字演化史了然于心;对敦煌写本的书写特征非常熟悉;实现了与写手的沟通,极大地把握了写手的原意;对研究写本的相关文献亦格外谙熟。职是之故,作者认为所有研究敦煌文献的专业工作者均应将该书列为必读之作,以便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准。文末有作者对敦煌文献中的六个口语词(色、唱、坐、
期刊
12月28日上午,“丝绸之路与敦煌学”系列公益学术讲座第三期在敦煌研究院敦煌艺术馆举行。应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的邀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朱玉麒教授、敦煌研究院赵声良副院长分别以《一带一路上的唐风古韵——丝路考古工地与唐诗创作现场》、《敦煌艺术与丝绸之路文化》为题做了学术讲座。  朱玉麒教授以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黑石号”唐代沉船为例,解析了这艘沉船上所装载的长沙铜官窑
期刊
内容摘要: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魏)的营造过程,历来有两种解释:其一是窟内的塑像和壁画统一规划制作,各壁面的造像内容相互关联;其二是按照西壁→南壁和天井→北壁和东壁的顺序依次制作,由于施工途中计划改变,导入了新的构思和中原风格等壁画样式。笔者赞同后者之说。通过对北壁壁画的图像、样式、画技、材料、色彩、供养人像的构成和服装、供养人题记等进行详细分析,认为七幅壁画由四个不同的画家团队绘制。七幅说法图
期刊
王雪梅著《弥勒信仰研究》于2016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本书选取古代印度弥勒信仰为研究对象,借助保存至今的大量印度古代佛教文献及近现代以来陆续发表的考古资料,以古代印度佛教发展的历史进程为线索,多角度、多层面地研讨弥勒信仰在印度的产生、发展、演变轨迹,从而揭示古代印度弥勒信仰的基本内涵、基本进程、基本特性及其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弥勒信仰研究》还将古代印度的弥勒信仰,與佛教其他思
期刊
王使臻、王使璋、王惠月撰著的《敦煌所出唐宋书牍整理与研究》于2016年9月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由上下两编组成。上编《敦煌所出唐宋书牍研究》将敦煌所出唐宋书牍文献尽可能地搜集、分类,从每一类书牍的格式出发,追本溯源,考其源流和发展演变过程,图文并茂,对敦煌书牍文献的研究卓然有成。下编《敦煌所出唐宋书牍辑稿》则将所搜集到的敦煌所出唐宋书牍进行整理,按敕、表、奏状、上书、牒、榜、帖、状
期刊
陈于柱著《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整理研究》2016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发病书》是中古稀见典籍,十多件敦煌写本《发病书》残卷的发现,弥补了中古传世文献之不足,为解决《发病书》在历史上的存在与流行提供了有力证据,有助于保存并丰富唐宋时代的文献典籍,并为中古医疗社会史研究提供了新素材。  《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整理研究》分为文献《整理篇》和《研究篇》两部分。《整理篇》对流散于中外各收藏机构
期刊
著名文物学家孙机先生新著《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2016年07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孙机先生治学,向来以严谨、精深著称。先生每考证一物,均旁征博引,细致解析,据此勾勒出整个时代的背景。本书收录先生有关古代服饰文化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各个时代冕冠、服饰的梳理,透彻分析了古代服饰史上的若干重大变革,尽展华夏服饰之盛况。考究的措辞,雅致的文笔,再配以精美的手绘线图,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精巧华
期刊
2016年11月24—25日,由敦煌研究院主办、《敦煌研究》编辑部承办的“敦煌学研究动态暨《敦煌研究》发展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举行。《敦煌研究》的编委、审稿专家、编辑出版界专家,以及《敦煌研究》编辑部工作人员共28人参加了此次会议。这次会议是关于探究《敦煌研究》期刊发展方向与当今研究热点相结合的主题鲜明的中小型讨论会。  首先由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致辞。王院长回顾了敦煌学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