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发剂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boy8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位北侧,一条小路上,有一家理发店。店主是位男士,看上去不到四十岁,短发,南方口音,面容清瘦苍白,神情有些忧郁。
  我第一次去理发,自始至终没见他笑,感觉他不像是在理发,而像是在翻看一本怎么也理不清的烂账。剪短了我的头发之后,他冷着脸问我:“染一下吗?”我照照镜子,发现头发确实白了不少,就说:“染一下吧。”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染发。染过之后我又照镜子,感觉自己确实年轻了不少,也精神了不少。付钱的时候,我问他:“你这手理发的功夫是怎么练出来的?”他说:“我喜欢干这个。”我忍不住又一次卖弄我那点儿有限的才学,说:“我记得有一副对联,说的就是你这样的理发高手。上联: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下联: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他说:“听不懂。”说完“听不懂”三个字,他就去招呼其他客人,不再理我,这让我有些尴尬。
  有了第一次的尴尬,再去理发,我便不再跟他搭话。
  当然,偶尔也会说一点儿不得不说的话。有一次我问他:“我自己带染发剂可以吗?”他说:“可以。”接下来又是一阵沉默,耳边只有咔咔的异常清亮的剪刀声,剪刀声中我通过镜子看见我的头发一簇一簇从闪着寒光的剪锋上落下来。过了一会儿,他说:“你自己带染发剂,我们要收手工费的。”我说:“可以。”他说:“你知道你适合什么样的染发剂吗?”我说:“不知道。”他一连说出了十几个品牌,我一个都没听说过,也一个都没记住。见我没什么反应,他说:“你好像不懂。”我说:“我是不懂。”他说:“这样吧,我替你选一个,平时就放在我这里,你来了可以直接用,反正你每回都要来我这里剪头发的。”我说:“可以。”
  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他为我挑选的是哪一个品牌。我这个人有一些不自量力的清高,觉得自己没必要关注一些无聊的事物。他则把染发剂之类的东西看得很重,每次给我染发的时候,都要说一些关于染发剂的话题,都要强调他为我选择的这款染发剂多么适合我的发质,价位又是多么合理。我发现他不是不爱说话,而是不爱说与他的行当无关的话。可以肯定,我和他是没有共同语言的,我们不是一路人。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几乎一言不发。更多的时候我希望他沉默,希望只听到他那咔咔的异常清亮的剪刀声。
  某个冬天,我最后一次找他理發。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窗外落着大雪,像落着一簇一簇被剪掉的老人的白发。我说:“我要调走了,调到另一个单位。”他只是“嗯”了一声。我又说:“新单位离这儿挺远,以后可能不来你这儿理发了。”他又只是“嗯”了一声。其实我是在提醒他,我有一盒没用完的染发剂放在他那里,我走的时候他应当给我带上。他却什么都不说,像是根本没有这回事。我当然可以直截了当地向他要,但那样做终归有点儿小市民气。我说过我有些清高,我希望他能主动而自觉地把那盒没用完的染发剂还给我,而我则表现得若无其事,像根本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的样子。


  先剪、后染,一切都停当之后,我掏钱付款。此时我已经打定主意,算了,一盒染发剂嘛,他不提,我也就不提了,不能为了一盒染发剂坏了我的绅士风度。不想,找零钱的时候,他对我说:“真巧,你那盒染发剂这次刚好用完,空了。”说着,他把一只精致的黑色小方盒子递给我看。我看见盒子上写满了文字,但没有一个是我熟悉的中国汉字。我心想:“用没用完,鬼晓得。你们这些小生意人啊,就爱占小便宜。”我笑笑说:“不用看了,我相信你。”他说:“这盒是新的,送给你,留个纪念。”我怔了一下,怔了一下之后才接过来,说了声:“谢谢!”他友好地冲我笑了笑。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笑,当然也是最后一次。
  这盒染发剂真的被我当作纪念品保存了起来,我不打算使用它。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过小年,黄家庄家家户户要“采屋送穷”:砍下竹子,留下顶部的竹叶,制成大扫把,扫除屋顶上的蜘蛛网,对全家进行一次大清洁。“采屋”过后的青竹不能留在家里,必须送到村里的垃圾堆上烧了,这叫“送穷”。丢青竹前,都要念叨:“送穷公,送穷婆,今年吃粿子,明年吃阉鸡。”看着火把青竹吞没了,心中豁然开朗,没了穷运晦气缠身的重负,来年的好光景隐约可见。  早上起来吃过早饭,张山喂了鸡,把鸭子赶到水塘,转来转去,就是
期刊
五十年前的一个早晨,婆轻轻抚摸着我的头顶,说:“你在青石上耍。”  婆下了河堤。她绕过一棵榆树进入了拇指粗的洋槐丛,一会儿就出现在了那块地里。  婆走下河堤的时候,有些摇摇晃晃,但从没摔倒过。  我在青石上看得很远。这条叫水湾子的河曲曲弯弯绕村而过。 我往上看,山很朦胧,那是水来的方向;往下看,山也朦胧,那是水去的方向。当时,冬天的气息没有散尽,沙石上灰蒙蒙的,但卵石间已生出一片一片的潮气,潮气中
期刊
红色的光闪烁着,还有路灯的黄色的光,团成一团胡乱地飘,隐约有虫子的声音也胡乱地飘着。  我注意到了那夜晚中好看的红色,那么响亮。他们是绝不知道这红色的好的,也不知道店里的衣服是全然没有我的好看的。他们是真没注意到我顶好看的衣服,我替他們感到可惜。啊,我把这红色唤作我的红了。没错,是我的红。  我扯一扯我的衣角,又捏一捏我的衣领。我知道这是很好看的衣服的衣角,也是很好看的衣服的领子。我得把我的衣服理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安塞腰鼓进校园的发展现状和具体做法,分析了安塞腰鼓进校园后凸显出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全文旨在倡导安塞腰鼓进校园能得到合理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安塞腰鼓进校园;现状;具体做法;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安塞是闻名遐迩的“腰鼓之乡”,安塞腰鼓被誉为“天下第一鼓”,其先后参加了首届农运会、第十一届亚运会、香港回归庆典、国庆50周年、60周年、70周年等大型庆典活动。2006年,安
期刊
像所有热血青年一样,那时我在山区学校里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一晃十年,我已满面菜色,形如瘦鹤。但校长却说我是个人才,独创“通俗教学法”,在教改的浪潮中头角峥嵘。我不信,说:“如果我是个人才,为什么我都三十了您答应给我找媳妇的事还没影?”校长笑了,说的话有些无赖:“这里女人少,我是姑娘早嫁给你了!”  我也不信校长“女人少”的说法,我们团委就有位年轻姑娘小何老师,个子不高,但一笑起来脸上有两个小酒窝
期刊
小林成绩一直不错,是父母在外人面前唯一拿得出手的话题。  春节过后,小林常年多病的母亲彻底卧床了。父亲一个人,在家种几亩地,农闲时到附近小厂打打零工,方便照顾小林的母亲。  高考成绩出来以后,小林离二本线差了一分。他既没有选择读三本,也没有复读。给在苏南城市里做水电工的表哥打了个电话,他背起行囊,登上了去异乡打工的汽车。  老板看小林斯斯文文的,有些犹豫。小林表哥对老板说:“不要看他长得白白净净的
期刊
这次白云村的人都为田青委屈,一直以来,全村的人都替麦子委屈来着。  麦子嫁过来时,一亮相,村人就啧啧赞叹:“新娘子真好看,像仙女,像朵花,可惜鲜花插在牛粪上!”  麦子确实是一朵鲜花,可是田青也是平头正脸的。村人不管,就替麦子委屈。也有人泛酸,擦亮眼睛,等着看一场好戏。  有人曾戏说,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是最好的爱情。白云村的人从没讨论过爱呀情的。在这儿,日子如脚下的路,他们会说,瞧,那谁家过的,两
期刊
哥那次走的时候,给妈买了许多东西,拉着妈的手,说了半天的话。  哥说,他要出很长时间的差。  妈说注意身体,别老担心她,看都瘦成啥样了……  哥笑着说:“妈,你得与时俱进,现在是以瘦为美。”  妈看着哥笑了。  哥像往常一样抱了抱妈。  哥刚到目的地就给妈打来电话报了平安,后来是三五天一个,最后一个电话也没有了。妈很着急,老是问我:“你哥这是咋了?”  “妈,哥肯定是工作忙。你好好养身体就行,别让
期刊
每年到元旦,奶奶就会从乡下寄魔芋给远在上海的阿拉蕾一家。  魔芋是爷爷自己种的。最开始的几年,寄来的是成品魔芋,它们被处理成酸碱适中、口感天然、可以直接丢进锅里炒菜的胶体模样。后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奶奶渐渐老了,处理这么大坨的东西越来越费劲儿了,寄来的便是没有处理过的新鲜魔芋球、大包的碱粉,外加一片粗糙的铁板擦。每回阿拉蕾爸爸拆开包裹,除了自豪和赞叹,在看到碱粉和铁板擦的时候还会一阵嚷嚷:“碱粉也需
期刊
发小马紫荆是个退役的特警,获得过“特等射手”的荣誉,虎口和食指上结着厚厚的老茧。我在西安高新区的一家酒店里碰上他,吃饭,喝酒,闲聊。酒喝多了,海阔天空地瞎吹。他说他奉命射杀过一只东北虎,而且是一只虎王,六百多斤重,年龄只有四岁。  那天,他从警营急行三百里去往长白山的一个林区,任务是协助处理一只从野性训练基地逃跑的老虎。因为这只老虎即将脱离人们的控制,逃进附近的山林,后果非常严重。  请求特等射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