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可再生能源是替代常规能源、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方式,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对于促进建筑节能、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回首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继续组织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和县级示范,引导和推进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模式。继续组织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扩大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规模,成效显著。
关键词:建筑能源;可再生资源;能源供应;长效机制
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我国中长期能源供需平衡、减少环境污染的的先决条件;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水平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措施。建筑能耗是国家总能量消耗中的大户,开源节流是降低建筑能耗的关键。
一、建筑节能供应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能耗持续上升。其原因,一是建筑面积增加,二是居民家用设备快速增长,建筑照明条件也愈益改善,三是人们对建筑热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空调制冷面积不断扩大,时间也在延长,能源消耗随之增加。目前普遍认为建筑节能是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缓解能源紧张、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这对矛盾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因此,采取建筑节能技术措施不仅能改善室内热环境、减少空调耗能量,还能减少空调机排放的废热废气等改善大气环境,且对削减用电高峰负荷意义重大。
二、可再生能源的模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过程中,也在逐渐地探索新模式,根据市场变化积极培育能源管理公司等新型市场主体。
优先支持保障性住房、公益性行业及公共机构等领域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优先在保障性住房中推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尤其是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未来也将加大在公益性行业及城乡基础设施推广应用力度,使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更多地惠及民生,并积极在国家机关等公共机构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未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努力之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机制将不断地创新,并将依据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探索应用新模式。
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长效机制
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离不开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水平,并做大做强相关产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新技术推广应用,在抓好成熟技术规模化推广应用的同时,切实加大对太阳能采暖制冷、城镇生活垃圾及污泥沼气利用、工业余热及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力度。
鼓励科研单位、企业联合成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技术中心,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产学研一体化。从资金方面,中央财政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品、设备性能检测机构、建筑应用效果检测评估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产品、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通过这些措施,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水平,做强做大相关产业。
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主要依靠国内供应,能源自给率为94%。从2001~2005年我国的实际GDP增长了45%.而能源消费却增长57%.按照我国“十一五”的能源经济发展水平。以能源消费翻一番保证GDP翻两番的既定战略.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有可能达到28亿~30亿t标准煤(据全国人大环资委数据)。如此巨大的能源消费,使我国能源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首先,受资源限制.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资源储量严重不足,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仅占世界人均量的l1.0%和4.0%。加之能源利用技术落后,效率较低,在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能源资源的消耗速度可能比国外更迅速,致使我国将更早面临能源枯竭的威胁;其次,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对煤炭过度依赖。煤炭的大量使用使66%的城市大气中颗粒物含量和22%的城市二氧化硫含量均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煤炭造成的污染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中一个必须考虑的重大环境问题。此外。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矸石、腐蚀性水、煤泥、灰渣和飞灰等,已构成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成为制约所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比例过高。因此.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是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任务。由于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有限,只能通过增加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核废料的处理问题难以解决.致使我国核电只能保持适度规模发展;我国水电资源分布不均且受输电容量技术制约;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开发可再生能源是替代煤炭、弥补油、气供应不足、优化能源结构的一种重要选择。
我国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大.能源安全问题已十分突出。可再生能源属于本地资源.通过一定的工艺技术。可转换为电力和其他形式的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我国60.9%的农村人口主要以传统方式利用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用能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因此,因地制宜地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水能等可再生资源,逐步实现农村用能的优质化和清洁化,既是促进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偏远地区居民用电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可靠方式。在农村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可以保护我国退耕还林的建设成果。为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由此可见,发展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可再生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
世界大部分国家能源供应不能自给自足。都在努力寻求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方式和制定可行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近20年来,在各国政府的支持下,可再生能源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开发利用量不断增加。已成为能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世界各国既定的能源战略来看.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未来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步骤。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资料表明,到2020年新的可再生能源(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能和大水电)将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0%.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总比例將达30%.无论从能源安全还是环境要求来看,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战略选择。
可再生能源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发展可再生能源将提供巨大的就业市场,而且就业潜力会逐渐增加。①到2020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可能提供包括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建设、运行、服务、运输、交通、管理、教育、培训、咨询等相关岗位近百万人的就业机会。②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人力资源需求因城市翻村而有所差别。通常从事研发、设计和制造的人员大多集中在城市,而对于可再生能源主要应用场合的广大农村地区,从业人员主要以运行、维护等方面技能为主。③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人力资源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要加强该行业的职业能力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能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除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外,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建筑能源;可再生资源;能源供应;长效机制
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我国中长期能源供需平衡、减少环境污染的的先决条件;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水平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措施。建筑能耗是国家总能量消耗中的大户,开源节流是降低建筑能耗的关键。
一、建筑节能供应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能耗持续上升。其原因,一是建筑面积增加,二是居民家用设备快速增长,建筑照明条件也愈益改善,三是人们对建筑热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空调制冷面积不断扩大,时间也在延长,能源消耗随之增加。目前普遍认为建筑节能是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缓解能源紧张、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这对矛盾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因此,采取建筑节能技术措施不仅能改善室内热环境、减少空调耗能量,还能减少空调机排放的废热废气等改善大气环境,且对削减用电高峰负荷意义重大。
二、可再生能源的模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过程中,也在逐渐地探索新模式,根据市场变化积极培育能源管理公司等新型市场主体。
优先支持保障性住房、公益性行业及公共机构等领域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优先在保障性住房中推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尤其是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未来也将加大在公益性行业及城乡基础设施推广应用力度,使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更多地惠及民生,并积极在国家机关等公共机构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未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努力之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机制将不断地创新,并将依据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探索应用新模式。
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长效机制
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离不开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水平,并做大做强相关产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新技术推广应用,在抓好成熟技术规模化推广应用的同时,切实加大对太阳能采暖制冷、城镇生活垃圾及污泥沼气利用、工业余热及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力度。
鼓励科研单位、企业联合成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技术中心,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产学研一体化。从资金方面,中央财政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品、设备性能检测机构、建筑应用效果检测评估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产品、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通过这些措施,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水平,做强做大相关产业。
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主要依靠国内供应,能源自给率为94%。从2001~2005年我国的实际GDP增长了45%.而能源消费却增长57%.按照我国“十一五”的能源经济发展水平。以能源消费翻一番保证GDP翻两番的既定战略.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有可能达到28亿~30亿t标准煤(据全国人大环资委数据)。如此巨大的能源消费,使我国能源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首先,受资源限制.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资源储量严重不足,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仅占世界人均量的l1.0%和4.0%。加之能源利用技术落后,效率较低,在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能源资源的消耗速度可能比国外更迅速,致使我国将更早面临能源枯竭的威胁;其次,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对煤炭过度依赖。煤炭的大量使用使66%的城市大气中颗粒物含量和22%的城市二氧化硫含量均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煤炭造成的污染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中一个必须考虑的重大环境问题。此外。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矸石、腐蚀性水、煤泥、灰渣和飞灰等,已构成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成为制约所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比例过高。因此.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是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任务。由于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有限,只能通过增加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核废料的处理问题难以解决.致使我国核电只能保持适度规模发展;我国水电资源分布不均且受输电容量技术制约;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开发可再生能源是替代煤炭、弥补油、气供应不足、优化能源结构的一种重要选择。
我国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大.能源安全问题已十分突出。可再生能源属于本地资源.通过一定的工艺技术。可转换为电力和其他形式的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我国60.9%的农村人口主要以传统方式利用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用能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因此,因地制宜地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水能等可再生资源,逐步实现农村用能的优质化和清洁化,既是促进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偏远地区居民用电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可靠方式。在农村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可以保护我国退耕还林的建设成果。为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由此可见,发展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可再生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
世界大部分国家能源供应不能自给自足。都在努力寻求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方式和制定可行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近20年来,在各国政府的支持下,可再生能源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开发利用量不断增加。已成为能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世界各国既定的能源战略来看.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未来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步骤。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资料表明,到2020年新的可再生能源(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能和大水电)将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0%.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总比例將达30%.无论从能源安全还是环境要求来看,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战略选择。
可再生能源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发展可再生能源将提供巨大的就业市场,而且就业潜力会逐渐增加。①到2020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可能提供包括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建设、运行、服务、运输、交通、管理、教育、培训、咨询等相关岗位近百万人的就业机会。②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人力资源需求因城市翻村而有所差别。通常从事研发、设计和制造的人员大多集中在城市,而对于可再生能源主要应用场合的广大农村地区,从业人员主要以运行、维护等方面技能为主。③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人力资源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要加强该行业的职业能力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能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除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外,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