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来源 :当代旅游(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j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国演义》是一部集中体现帝王将相为争夺权力及地盘而展开一系列斗争的宏伟巨著。虽然这部作品以男性为主导,但女性形象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小说的细致考察,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搜集,从女性的性格、地位、命运等方面对《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女性之义、女性之智、女性之才展现中国古代女性的进步性,通过女性之愚、女性之悲来表现中国传统女性的狭隘性、局限性,以及导致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三国演义》三国女性;古代女性进步性;古代女性局限性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魏、蜀、吴三国的兴衰为时代背景,向世人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个男人的世界和一幅气势恢宏庞大的政治军事斗争的画面,女性在其中描写得很少。但每个角色都是女性在封建王朝男权主义的压迫之下真实的命运写照。他们的大义、智勇、才华是无法被男权主义笼罩的,同时,她们的狭隘与悲哀也逃离不了这个时代的侵染。
  一、女性之义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主题,三国时期是一个大谈忠义的时代,肝胆忠义似乎多用来歌颂男性,其实,果不其然,三国中的女性着实的用着己的行动将“不事二夫”的贞洁加以丰盈,并发扬光大。
  首屈一指的就是刘备的诸夫人,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家眷经历了数次走的遭遇,而在这些经历中甘夫人几乎每次都难逃一劫,饱尝了担惊受怕和颠沛流离之苦,而且在被吕布掳走后不久,刘备就迅速的娶了糜夫人,她回到丈夫身边后不但毫无怨言,还与丈夫的新欢相敬如宾、情同姐妹。
  糜夫人是刘备的正妻,是刘备谋士糜竺之妹。刘备败走江陵,二夫人混杂于百姓中逃生。糜夫人左腿受伤,行走不得,然而手中还抱着非自己所生的刘备唯一的骨肉阿斗,此时赵云赶来相救,糜夫人自知是他们的拖累,怕赵云误了救阿斗,便翻身跳入枯井中,也可谓悲壮。
  刘备还有一位夫人不得不提,这就是孙夫人,孫权的妹妹孙尚香,在《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中称其“美而贤”、“极其刚勇”。当孙权派兵追杀刘备之时,她毅然决定:"丈夫先行,我与子龙挡后”,在她的保送之下,刘备终于全身而退。
  二、女性之智
  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对女性的极端评价更多的易被引起关注,要么把女性说的一文不值,要么把女性说得举足轻重,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貂蝉正是后者,这样的女性往往有着超乎一般女人的大智,她是《三国演义》中为数不多的有独立主体意识的女性形象。当叱咤风云的武将、运筹帷幄的谋臣们都无能为力的时候,一个弱小女子却能巧思谋智、不动干戈、扭转时局,承担起重扶社稷的重大使命,令我们不得不慨叹。
  俗话说:“美女情商高,丑女智商高”,《三国演义》就有这样一位丑女极为聪慧,诸葛亮神机妙算人尽皆知,可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才子竟有一位丑妻,《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说:“诸葛瞻其母黄氏,即黄承彦之女也,母貌甚丑,而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凡韬略遁甲诸书,武侯在南阳时闻其贤无所不晓,武侯在南阳时闻其贤,求以为室,武侯之学,夫人多所赞助焉”。
  三、女性之才
  三国才女最具代表性的就属蔡文姬了,从小便才思聪慧,对音乐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她6岁时隔墙便能听出了父亲把琴弦弹断的声音,长大后她更是琴艺超人。"文姬归汉”古已有传。后世有《文姬归汉图》、《文姬归汉》等艺术作品记载。
  再说说另外两位三国才女江东二乔,她们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史书上说她们皆国色天香,这对姐妹分别嫁与孙策和周瑜,的确是郎才女貌,她们不但有美貌,才情也是了得。
  四、女性之愚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是封建社会中女性不可摆脱的特质。主要体现在女性自身的嫉妒心,目光短浅,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轻视等方面。
  首先,以妒扬名的当首选袁绍之妻刘夫人莫数了,刘夫人虽身份高贵,是青、冀、并、幽四州的"第一夫人”,但心胸狭小。袁绍死后不久,刘夫人果断将其宠妾五人全部杀害,又恐其与袁绍阴间相见,于是"髡其发,刺其面,毁其尸”。
  其次,就是刘表之妻蔡夫人,她是《三国演义》中妇人干政的最典型例子,蔡氏家族在荆州的强大实力和刘表的“妻管炎”,预谋暗杀刘备,最终献荆州,将刘表半生的心血献给了国贼,自己最终也被发配青州,客死途中,实在是死有余辜。
  五、女性之悲
  女性之悲,从刘备的至理名言中,可见一斑:“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刘备的这句话其实是封建社会多数男性的集体心态代表。最惨绝人寰的是猎户刘安杀妻款待刘备的一幕,她被剥夺的不是爱情的自由,而是最基本的生存权力,这是何等的惨无人道!刘安的妻子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三国女性的集体命运,三国中的女性不以量取胜,却在普遍性、深刻性、个性上被称道。但在三国这个男权的时代中,她们就如同荆棘中的一抹红,为这个刀光血影的年代平添了几分女性的光芒。如果没有她们,乱世的英雄们将是呆滞的、死板的,三国的世界是单调的,不完整的。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沈伯俊.三国漫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50.
  [2]伍野春,裴松之.三国志注引书辨析[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2):97-102.
  [3]沈伯俊.三国漫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09.
  [4]四川省社科院文研所.三国演义研究集[M].四川: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5]鲁小俊.三国演义,与民俗文化[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面子问题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面子的介绍引出了面子系统,在讨论了影响面子系统的因素之后着重介绍了三种面子系统。最后探讨了这些系统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关键词:面子;权力;亲密度  一、面子理论  “面子”一词起源于中国,由美国传教士传入美国,并直接翻译为“face”。布朗和莱文森在高夫曼的理论基础上,把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所谓积极面子(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