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教育及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black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传播日渐加速和深入的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全球文化和艺术的深度交流和互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各领域开启了多元文化交融的新局面,在音乐教育及人才培养上同样也是如此。李晶编著的《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4年1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论述了多元文化视角下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理论、方法和路径探索,提出了专业性、开放式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除此之外,编者还根据不同的研究个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首先,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更适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多元文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下,音乐教育及人才培养必须打破单一化的模式,让国际化的音乐类型、民族化的音乐类型和罕见的音乐类型能够平等地呈现在教学情境中,扩大音乐教育及人才培养的视野,在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激发音乐创作的创意和灵感。现代互联网和新媒体日渐发达,教师和学生所能够接受的信息资源日渐开放和多元,在音乐领域,教师和学生所能接触到的音乐类型也越来越多,面对这些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师和学生应该在音乐教育及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秉持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广泛吸收多元化的音乐文化,并在不同音乐文化的比较和融合中,探索和总结不同音乐文化和类型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从而兼收并蓄、博采眾长,创新发展具有自身独特魅力和时代共鸣的现代音乐风格。
  其次,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教育及人才培养还需要教师及时转变音乐教育观念,提高多元音乐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平等地传播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论内涵和艺术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多元文化视角下音乐教育变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音乐教育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因此在多元音乐文化的教育中,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汲取更丰富多元的音乐文化,以平等的音乐视角向学生传播多元音乐文化的相关音乐理念和艺术实践经验。在高校音乐教育及人才培养中,通常会根据音乐类型和乐器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类,教师的专业性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导致对其他的音乐类型和器乐了解不足,在多元音乐文化的背景下,教师应当以更加开放多元的心态,扩大自身在音乐文化上的知识面,不仅要把专业内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做到更好,还要善于在其他音乐类型方面汲取经验和教训,增强不同音乐文化形式的合作和融合,给学生带来异彩纷呈的教学感受,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音乐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教育及人才培养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个性化和互动性的教育模式,不仅如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人才的培养还必须实现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平衡性发展。一方面,面对多元音乐文化,教师很难将所有的音乐类型和文化全部传授给学生,而需要结合学生的体验和需求来进行拓展性传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真正感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在多元音乐文化中挖掘到音乐的多样魅力,从中汲取更多的艺术滋养。另一方面,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互动性教育模式充分借助了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网络平台的资源优势,学生可以在音乐共享平台广泛地接触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在各具特色的音乐中挖掘不同音乐类型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本国本民族的音乐形式和音乐魅力,并激发自身的音乐创作热情和灵感。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过程中,对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教育及人才培养所作的几点思考和总结。笔者认为,多元文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在音乐教育及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多元文化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多元音乐文化要求教师不断丰富和提高音乐文化的认知体系,平等地对待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为学生树立较好的榜样;多元音乐文化也要求学生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传播平台广泛接触多元的音乐类型,挖掘多元音乐各自的独特魅力,并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音乐模式。总而言之,在多元文化视角下,音乐教育及人才培养都应当积极开阔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多元音乐文化的合作和融合,实现国内外音乐的深入沟通和交流,为音乐的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认知基础。
  (课题项目:渭南师范学院校级项目“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多元教育音乐人才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GJHZ11)
  (顾晓莹/硕士,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日益加速的互联网科技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变革,网络时代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在会计学的理论和实践领域,网络技术和理念所引起的变革就十分显著。卢佳友和郑海元编著的《会计学原理》(2018年3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最新出版的会计学理论专著和教材,它是依照最新的会计改革的实际需求,吸收了大量会计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新成果,融合了网络时代背景下会计学应用的新发展,编撰而成的会计学专业教材,其面向
期刊
【摘要】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发生之后,主流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纷纷参与报道和传播,由于事件本身的突发性和事故后果的极度严重性,各种媒体急于发声,在事实真相尚未确定的情况下,逐渐发展成一件由新闻报道引发的极富争议的公共事件,事故原因的“剧情”一再反转。其中,不少主流媒体以其失实的报道推波助澜,造成了恶劣影响。主流媒体在这场“闹剧”中的失职与失范,使其公信力遭受重创。其“病根”源于主流媒体内部潜藏已久
期刊
【摘要】互联网使得信息传播与分享打破了既有国家体制的桎梏,形成一个全球范围的互联网信息社区,这对国家治理体制的再建设、国家治理逻辑的重构,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一个国家广播电视新媒体法治建设的路径,要从影响其构建的政治体制、产业技术、文化传统等基础要素来思考和推进。  【关键词】政治体制;产业技术;文化传统;广播电视新媒体;法治基础要素建设  “媒介即人的延伸”,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都给人自身
期刊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新月异和激荡变化的思想文化碰撞和新媒体创新语境,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日益强调其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的针对性,具体到高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中,它要求教学者在全程体验的视野下去观察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思政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更加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走向社会。陈志勇编著的《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4年2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期刊
在新闻业界,记者常这样感叹:“‘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怎么写”考验叙述力、表达力,讲究写作方法出新、出彩;而“写什么”则考验辨别力、发现力,要一下子点到报道选题的要害,找到了新闻创新的源头。从《人民日报》的调查类报道来看,调查类新闻报道分量重、时间精力花费大,因此研究“写什么”尤为重要。  2015年1月,《人民日报》创办记者调查版,统筹资源打造深度报道专栏《人民眼》。该专栏紧紧围绕习近
期刊
新闻自诞生以来,已从最初的传递消息发展成了一种产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新媒体的发展与教育融合起来,引导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我们要意识到新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更要意识到新媒体对我们生活、工作和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校的大学生,对新思想和新观念的接受比较快,会影响自身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新闻学是关于规律和基本概念知识的
期刊
【摘要】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是对传统文化传播的一次大胆创新与有益探索。该节目带来的启示是:精神内核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传播模式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关键,受众群体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核心。该节目自始至终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赢得了大多数年轻观众的心。在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今天,产品内容创新是根本,通过技术手段的创新,借助融媒体传播渠道,将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具有正能量的作品
期刊
【摘要】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电视栏目《梨园春》受到空前挑战。电视荧屏丰富的节目类型、激烈的行业竞争与媒介传播方式的多元化都要求《梨园春》在节目内容和传播方式上与时俱进。电视节目高品质的内容是核心竞争力,成熟、多元的宣传推广也是增强节目吸引力,增加受众关注度的必要手段。《梨园春》通过对栏目自身内容和传播方式的融合创新,使得戏曲的声音没有淹没在大量的信号中,走出了一条传统媒体的创新发展之路。  【关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春晚应运而生。受众对网络春晚的关注度逐年提升。网络春晚利用其天然的互联网属性,依托高科技,以其丰富的资源、多样的形式、即时互动等特性得到了越来越多受众的关注与参与,逐步走向了常态化、正规化。  【关键词】网络春晚;央视春晚;大众文化;主流文化  大年三十,准八点,开电视,看春晚,和贴春联、吃年饭、放鞭炮一样成为中国人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毋庸置疑,中央电视
期刊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基础性课程之一,它的主要教学目标落脚于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采用相对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充分掌握英语的交际和应用技巧,但是随着大学英语素质化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学英语逐渐开始要求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技能之外,进一步深入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张业春编著的《英美文学与教学研究》(2018年1月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以英美文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