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微囊泡对高糖诱导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zh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微囊泡(hUMSC-MV)对高糖诱导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Sprague-Dawley大鼠RGC;超速离心法分离提取并鉴定hUMSC-MV;观察hUMSC-MV与RGC的内化作用。实验分为正常RGC对照组(A组)、高糖对照组(B组)、正常共培养组(C组)、高糖共培养组(D组)进行。A组细胞正常培养,B组细胞为33 mmol/L葡萄糖培养,C组细胞为hUMSC-MV培养,D组细胞为33 mmol/L葡萄糖、hUMSC-MV共培养。采用细胞计数CCK-8试剂盒测定各组RGC活性;采用膜联蛋白(Annexin)V/碘化丙啶(PI)测量各组RGC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RGC内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Bcl-2)、Bax、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

结果

超速离心法提取的hUMSC-MV形态为单个或成簇的圆形膜性囊泡样结构,直径约为100~ 1000 nm. hUMSC-MV表面高表达CD44、CD29、CD73、CD105,阴性表达CD49f、第二型人类白血球抗原、CD34、CD45。大鼠RGC与hUMSCs-MV良好内化。CCK-8及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结果显示,B组细胞活性低于A、C、D组(F=107.92,P=0.000),B组细胞凋亡率高于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2.11 ,P=0.000)。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D组RGC内Bcl-2、Bax、Caspase-3 mRNA表达(F=219.79、339.198、1 071.21,P=0.000、0.000、0.000)以及Bcl-2、Bax、裂解的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F=544.28、295.79、533.18、224.75 ,P=0.000、0.000、0.000、0.000)均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D组RGC内Bcl-2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Bax、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裂解的Caspase-3蛋白表达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hUMSC-MV可通过降低高糖诱导下大鼠RGC内Bax、Caspase-3的表达及活化,增加Bcl-2表达发挥对RGC损伤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水肿区水通道蛋白4(AQP4)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72只,体重220~2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脑挫伤+等渗盐水组(B组)和脑挫伤+高渗盐水组(C组),每组24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中度TBI大鼠模型,并分别给予等渗盐水和高渗盐水进行干预。伤后6, 24, 48 h行神经功能学评分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7月— 2017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嘉定分院收治的72例老年单侧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RAS组和常规组。其中ERAS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65~92岁,平均78.6岁。左侧19例,右侧16例。致伤原因:扭伤25例,摔伤10例。按Ev
目的探讨术前穿支定位技术辅助下设计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前臂及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 2017年8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前臂及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31~68岁,平均52.3岁。创面缺损面积11 cm×10 cm~18 cm×14 cm。均采用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完成修复,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伤椎固定联合短节段固定治疗伴单侧椎弓根骨折的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 2016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伴单侧椎弓根骨折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19~68岁,平均48岁。损伤节段:T10 1例,T11 6例,T12 11例,L1 19例,L2 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侧经伤椎固定组(单侧组,15例)和
目的探讨利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Gustilo ⅢB、ⅢC型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 2017年1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胫腓骨Gustilo ⅢB、ⅢC型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1~67岁,平均39岁。创面缺损面积6 cm×20 cm~7 cm×38 cm。Gustilo骨折分型:ⅢB型31例,ⅢC型1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疾病,主要累及视杆细胞从而导致夜盲,疾病终末期由于视锥细胞同时受累造成患者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丧失,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但有研究发现,在RP病理过程中虽然丧失了光感受器的功能,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功能以及与视觉中枢的神经连接却得以保存,为光遗传学在其治疗上的应用提供了条件。光遗传学通过在神经元上表达以视紫红质离子通道蛋白- 2为代表的光敏蛋白,控制神经元
遗传性眼底病是造成患者视力不可逆损害的一重要原因,因其预后差、临床缺乏有效干预手段而备受关注。随着大量遗传性眼底病致病基因的发现以及基因编辑技术与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基因与干细胞治疗应运而生,成为治愈这类疾病的新希望。基因治疗更多针对早期遗传性眼底病,以导入野生型基因片段替代突变基因来维持现有的视网膜细胞活力;干细胞治疗则更多地针对晚期遗传性眼底病,以健康的干细胞来置换和填充失去功能的视网膜细胞。虽
目的观察大鼠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外泌体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只Lewis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大鼠。实验组大鼠建立EAU模型,并于建模后第9天单次球周注射外泌体100 μl(含量50μg);对照组大鼠注射相同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建模后不同时间点,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结构,并对其临床和病理进行评分;
目的了解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降低TBI发生率及提高救治效率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 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TBI数据库内所有TBI住院患者的病史信息,并对其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严重度、患者来源、就诊时间及诊断与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 368例TBI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0~60岁,且男性患者(1 741)明显多于女性患者(627
目的观察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患者Norrie病(NDP)、卷曲蛋白4 (FZD4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 (LRP5 )、四旋蛋白12 (TSPAN12)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4个无血缘关系家系的9例FEVR患者的18只眼和5名家系中正常成员纳入研究。详细收集患者病史、家族史;患者以及家系正常成员均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