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入手,分析了生态农业的内涵和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农业;内涵;特点;建设的大力点
农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产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石油农业)漫长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出现了生态农业,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且发展势头很快,大有不可阻挡之势。许多专家指出,生态农业不仅高度地涵盖了各种先进农业的理论和模式,而且使各种先进的理论和模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可以说这是农业理论和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突破,是人类长期追求的一种最为理想的农业。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点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二)生态农业的特点
1.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3.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4.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生态和谐的产业体系
农业的生态产业链是由生态种植业、生态林业、生态牧业、生态渔业及其延伸的生态型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农产品消费业之间,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要素复合形成密切联系的呈网状的生态产业体系。各产业部门之间是一个相互制约的有机体。每个生态链又由若干个生态链条组成,如种植业下面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畜牧业下面有牛、马、羊、猪和家禽等链条。各个链条之间又互相交叉,一个链条的产品可能是另一个链条的原料。
我们在发展生态农业产业体系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要充分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其次,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发展资源优势,调整种、养、加的产业结构,以一种产业为主,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构建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连接以及各产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科学链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最终实现由以企业或村落农户为单位的集约型、循环型经营向县区乡内的企业集群和农业生态园区的区域层面发展(生态户一生态村(农场)一生态园区)。
(二)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也可称为“生态食品”。它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其核心就是农产品出自洁净生态环境、限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化学制品的使用、加工过程符合相应操作规程而生产的食品。
由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准正逐步从温饱向小康过渡,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食品保健,发展有机农业已成为多方共识。可以想象,无污染的生态食品的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目前,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等绿色食品已初步显示它潜在的市场。
(三)大力发展观光生态农业
观光生态农业,又称生态旅游农业或休闲农业。它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休闲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休闲者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彰显地域特色。首先要提升观光产品的档次。其次要打响特色品牌,不要千篇一律,你有我也有,你无我也无,应该各具特色。最后要改善旅游环境与接待质量。
(四)大力发展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的概念最早产生于中国。1986年我国学者包建中研究员提出了“发展高科技应创建三色农业——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的新观点。绿色农业指传统的植物种植业。蓝色农业指蓝色海洋的水生农业。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利用微生物坚韧的繁殖生产能力,在工厂化条件下生产植物、动物所必需的营养品和保健品。其科学基础是“微生物学”,技术主体是“生物工程”,它包括高科技生物工程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白色农业是在工厂中以微生物发酵工程为基础,采取大规模一年四季生产,不受季节和气候的限制,把传统绿色农业向“光”(阳光)要粮、向地要粮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向“草”(秸秆)要粮、向废弃物要粮的生产方式。与传统种植业生产粮食相比,它具有生产周期短,高产、高效,产品无污染、无毒副作用,有益人和动物健康,节约水土资源,不污染环境,资源可综合利用的特征。因为生产过程非常严格,而且人们在工厂车间内都要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所以形象化地称为“白色农业”。“白色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生态农业的希望。
(五)大力推广节约型生态农业技术
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关键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必须广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普及生态农业技术。
1.继续推广沼气利用技术。从沼气利用的技术经济角度考虑,沼气所产生的热能和电能值是低于燃油、煤炭和薪柴的,平均每平方米产生的热工值比l升石油少1/3,相当于0.6升左右的燃油。从沼气利用的成本核算上讲,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能使之盈利。但是,从社会、经济和环保的角度来看,沼气作为可再生的、环保的和有利于生态农业的一种能源,是农业和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沼气的开发利用不仅解决了农村能源问题,还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制取沼气的有机废弃物、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后所产生的残渣是生态农业种植中的上好肥料。另外,沼气利用通过集中沼气发酵的厌氧消化系统,可作为控制阻断畜禽传染病的重要卫生设施,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2.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技术。一是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二是大力推广秸秆饲料、肥料;三是农作物秸秆气化、利用秸秆发酵生产沼气等技术;四是秸秆栽培食用菌。
3.推广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为主的农业技术。目前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很低,一般氮肥只有20qo~40%,农药在作物上附着率不超过10%一30%,其余大量流入环境造成污染。如化肥大量进入江湖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鱼类生存。农药在杀病菌害虫的同时,也增加了病虫的抗性,杀死了有益生物及一些中性生物,结果引起病虫再猖獗,使农药用量愈来愈大,施用的次数愈来愈多,进入恶性循环。
4.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
5.推广节水、节能农业技术。农业生产受水资源的制约很大。必须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发展节水旱作农业。在旱作农业区建设集雨补灌设施,推广覆盖集雨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喷灌、微灌、滴灌技术等旱作节水技术,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
关键词:生态农业;内涵;特点;建设的大力点
农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产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石油农业)漫长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出现了生态农业,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且发展势头很快,大有不可阻挡之势。许多专家指出,生态农业不仅高度地涵盖了各种先进农业的理论和模式,而且使各种先进的理论和模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可以说这是农业理论和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突破,是人类长期追求的一种最为理想的农业。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点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二)生态农业的特点
1.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3.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4.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生态和谐的产业体系
农业的生态产业链是由生态种植业、生态林业、生态牧业、生态渔业及其延伸的生态型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农产品消费业之间,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要素复合形成密切联系的呈网状的生态产业体系。各产业部门之间是一个相互制约的有机体。每个生态链又由若干个生态链条组成,如种植业下面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畜牧业下面有牛、马、羊、猪和家禽等链条。各个链条之间又互相交叉,一个链条的产品可能是另一个链条的原料。
我们在发展生态农业产业体系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要充分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其次,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发展资源优势,调整种、养、加的产业结构,以一种产业为主,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构建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连接以及各产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科学链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最终实现由以企业或村落农户为单位的集约型、循环型经营向县区乡内的企业集群和农业生态园区的区域层面发展(生态户一生态村(农场)一生态园区)。
(二)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也可称为“生态食品”。它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其核心就是农产品出自洁净生态环境、限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化学制品的使用、加工过程符合相应操作规程而生产的食品。
由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准正逐步从温饱向小康过渡,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食品保健,发展有机农业已成为多方共识。可以想象,无污染的生态食品的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目前,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等绿色食品已初步显示它潜在的市场。
(三)大力发展观光生态农业
观光生态农业,又称生态旅游农业或休闲农业。它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休闲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休闲者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彰显地域特色。首先要提升观光产品的档次。其次要打响特色品牌,不要千篇一律,你有我也有,你无我也无,应该各具特色。最后要改善旅游环境与接待质量。
(四)大力发展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的概念最早产生于中国。1986年我国学者包建中研究员提出了“发展高科技应创建三色农业——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的新观点。绿色农业指传统的植物种植业。蓝色农业指蓝色海洋的水生农业。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利用微生物坚韧的繁殖生产能力,在工厂化条件下生产植物、动物所必需的营养品和保健品。其科学基础是“微生物学”,技术主体是“生物工程”,它包括高科技生物工程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白色农业是在工厂中以微生物发酵工程为基础,采取大规模一年四季生产,不受季节和气候的限制,把传统绿色农业向“光”(阳光)要粮、向地要粮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向“草”(秸秆)要粮、向废弃物要粮的生产方式。与传统种植业生产粮食相比,它具有生产周期短,高产、高效,产品无污染、无毒副作用,有益人和动物健康,节约水土资源,不污染环境,资源可综合利用的特征。因为生产过程非常严格,而且人们在工厂车间内都要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所以形象化地称为“白色农业”。“白色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生态农业的希望。
(五)大力推广节约型生态农业技术
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关键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必须广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普及生态农业技术。
1.继续推广沼气利用技术。从沼气利用的技术经济角度考虑,沼气所产生的热能和电能值是低于燃油、煤炭和薪柴的,平均每平方米产生的热工值比l升石油少1/3,相当于0.6升左右的燃油。从沼气利用的成本核算上讲,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能使之盈利。但是,从社会、经济和环保的角度来看,沼气作为可再生的、环保的和有利于生态农业的一种能源,是农业和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沼气的开发利用不仅解决了农村能源问题,还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制取沼气的有机废弃物、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后所产生的残渣是生态农业种植中的上好肥料。另外,沼气利用通过集中沼气发酵的厌氧消化系统,可作为控制阻断畜禽传染病的重要卫生设施,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2.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技术。一是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二是大力推广秸秆饲料、肥料;三是农作物秸秆气化、利用秸秆发酵生产沼气等技术;四是秸秆栽培食用菌。
3.推广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为主的农业技术。目前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很低,一般氮肥只有20qo~40%,农药在作物上附着率不超过10%一30%,其余大量流入环境造成污染。如化肥大量进入江湖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鱼类生存。农药在杀病菌害虫的同时,也增加了病虫的抗性,杀死了有益生物及一些中性生物,结果引起病虫再猖獗,使农药用量愈来愈大,施用的次数愈来愈多,进入恶性循环。
4.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
5.推广节水、节能农业技术。农业生产受水资源的制约很大。必须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发展节水旱作农业。在旱作农业区建设集雨补灌设施,推广覆盖集雨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喷灌、微灌、滴灌技术等旱作节水技术,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