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初探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88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提倡素质教育今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方向。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做到优化篇章安排的框架结构,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课堂结构大致划分为三类:讲授课、试卷评讲课、实验课或实习课。本文将侧重对讲授课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整体构思,做好篇章安排的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包括整个高初中知识章节的框架、每节教材、每课的框架结构。
  1、构建书本知识的框架结构。
  这就像是面对一张尚未做出任何规划的地图,首先应从整体到局部,做出比较合理的规划来。比如:高中生物分别从细胞、遗传、稳态、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科技的发展几个方面来对生物进行诠释和阐述。如果把整个高中生物教学比喻成一张社会的地图,那么,细胞部分大体相当于一个家庭的基本运作情况;遗传部分则侧重于家庭中的婚姻与繁衍问题;稳态则是从整个社会中各个家庭的作用出发,协调统一地发挥着具体的作用,以维持社会的稳定,以期共同的进步;生物实践部分侧重于能力的培养;现代科技专题部分,则是对个别家庭中表现突出的事例予以揭示和引导。
  明确了以上内容,在安排具体的章节知识的时候,就非常明确了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了。如内环境和稳态,那实际上就是讲的家庭和家庭之间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问题。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运来了每个家庭所需要的东西,运走了产生的废物,仅此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个人以为,走进生物的大门,深入“里面”去学习,比在“外面”一个一个专业知识点的讲解,效果将更好。
  2、每堂课的框架结构
  如上面所述,明确每章每节每课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是构建每堂课框架结构的基础。然后参照教参、课标、考纲、目的要求制定出本堂课的具体操作方式。如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断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对书本知识的再利用,即举一反三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的规划。
  注意课堂教学的六个“化”。
  即:网络清晰化,思路条理化,知识细致化,语言艺术化,设问层递化,情景对照化
  1、网络清晰化。即点与点,节与节,章与章知识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网络。也就是做到“心中有教材”
  2、思路条理化。就是整堂课先干什么,再做什么,前后知识在什么地方设置伏笔,什么地方照应等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3、知识细致化。即对重点知识,必须从正、反、逆、变,从来源、去路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现在的高考强调的是立足于书本,而高于书本。书本知识就那么多,怎么高,如何高,不外乎就是求变。而变,有正向的延伸,反向的逆向思维,缺陷条件的应用,新环境下的探索等。
  4、语言艺术化。是指讲授时,语言要有艺术性。不仅表达要准确,而且要抑扬顿挫,注意生动形象的表达。
  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其复制和增殖利用的是细菌的原料,能量。我这样描述:噬菌体某种东西进到细菌体内了,它要“吃饭”,要“穿衣”,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它产生后代要能量吧?那又从哪里来?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5、设问层递化,就是对每个知识点先引出什么,设立一个什么问题,解答之后如何引出下一个问题,再得出什么结论,课前要反复的推敲。
  6、情景对照化。即前设疑,后印证。也就是语文知识中的伏笔的应用。前面设置一个场景,为后面解决某个疑难问题提供依据,再引出另外的问题,设置另外的场景,等到另外的某个时刻应用。
  二、选材要有针对性,即常说的要做到因材施教。我称之为“梯步教学法”。
  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智力其实是相差不大的,所以这里的不一样,是指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做教师的都知道,同样的知识点,对有的学生来说,是滚瓜烂熟,对有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片茫然。所以,同样的知识点在处理方式上,对不同的学生就应该不同。即对层次好的,梯步设置陡点,步幅大点,知识处理深入点;反之,对相对较差的,则相对表面化一些。目的是好学生对其求精、求广,后者则重视基础教育。如神经系统突触结构的教学中,对成绩相对较差的班级,重点讲述其结构、传递方向、电位变化,最终明确其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对好成绩的班级,除了上述知识的处理外,还必须对递质释放过程,线粒体的作用,突触间隙液体的成分隶属关系,递质起作用后的去向,某种药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递质后对传递效果的影响,后膜受体是如何起作用等进行分析。
  三、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上述方式,整体上目的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很大程度上,学生依然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的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除了思想上的参与外,在很多时候,还必须调动他们身体上的参与。在以讲授课为主导的课堂中,个人以为,不妨设立如下模块,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1、以多媒体直观教学,充分吸引他们的眼球。
  2、多动笔。除了演算或画图解外,设计实验方案或试验步骤也可用。
  3、上黑板展示自己的演算过程或对遗传图解进行标识,再让另外的同学进行现场的评改或纠正。
  4、对个别知识点提出正反两种观点进行现场辩论。目前教材中这样的事例很多,如基因工程的利弊等。
  5、模型的建构过程,不妨现场取材。以同排的两名同学为一组,以草稿纸为原料。如血糖调节模型的建构,DNA模型的建构等。
  6、对某些知识,可以先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来讲解,然后教师再总结。
  以上即是笔者从教多年来一点粗浅的心得和体会。总结起来就是:教师方面,要向管理要质量,向40分钟要效益;学生方面,则尽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这个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现在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教学中努力激活学生参与,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自主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引导“发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淡化“教”的痕迹,强化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善于学习的能力,最终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只是由于各种条件的不成熟,使得这一模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但是,放眼未来,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绝不是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学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文也就贻笑大方了。
  (作者单位:山西省应县四中)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教学”的含义出发,提出对“有效教学”及对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理解。同时进一步讨论应从教学的基本要素出发来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研究如何加强国外课程改革经验本土化,发扬中国传统教学中的优势。因此:坚持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才能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结合教学实际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式,才能实现中学地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
白斑综合征(WSS)自1988年首次发现以来,到2000年几乎席卷世界沿海各国,对全球对虾养殖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至目前为止,由于对WSS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对其进行早期预防就显得极
寒hán冷lěnɡ的de冬dōnɡ天tiān快kuài来lái了le,小xiǎo鼹yǎn鼠shǔ搬bān来lái和hé小xiǎo青qīnɡ蛙wā做zuò邻lín居jū。   小xiǎo鼹yǎn鼠shǔ到dào小xiǎo青qīnɡ蛙wā的de窗chuānɡ前qián看kàn他tā,可kě是shì小xiǎo青qīnɡ蛙wā整zhěnɡ天tiān躺tǎnɡ在zài床chuánɡ上shànɡ一yí動dò
期刊
摘要: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笔者认为,把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本质定位为平等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是遵循教学发展规律的教学定位。  关键词:政治 教学 自我定位  好的教学应为大多数学生所接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形成新技能,实现教学方式更新,倡导全新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注重:重体验,创设情景,做引导者;重探究,主动学习,做研究者;重过程,优化环节,做创新者;重总结,厚积薄发,做实践者。发扬合作的精神。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程 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形成新的技能,即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指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上,以往的做法往往陷入教学的误区,比如不能摆正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缺乏真正的对话,忽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能力,等等。其实,在新课标要求下,阅读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学生和阅读材料互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能力、方法、习惯等一系列目标的课内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着力点  一、渗透政治思想教育  我们小学教
【摘 要】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初高中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原本作为高中的学生应该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上达到“过关”的基本要求,应能写各种文体。但事实并非如此,高中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补初中的作文课。《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作法,把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