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的微格训练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通过对语文课堂训练微格教学研究的浅谈, 对语文课堂训练艺术作微格的分解探索。微格教学是建立在基础效应、分解效应、集中效应和放大效应的训练艺术基础上的,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对每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系统培训的微型教学活动。促进和推广微格教学在语文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基础效应;变难为易;分解效应;化大为小;集中效应;聚中求比;放大效应;由此及彼
  在语文教学面向素质教育发展的教学探索中,语文教学重在训练,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世纪之声。
  若对诸多语文名师的课堂训练范例按语文课堂训练的各种技能,作细分的、小步的研究,从中梳理出一些训练规律,探究训练艺术的真谛,不失为一种有助于研究、认识、把握训练技能的有效方法。从根本上说,这是把“微格教学”理论应用于语文微格训练艺术的探索。
  微格教学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时,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阿伦和他的同事,对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试教”进行改造。他们把教学技能分解成各个小部分,如:导入、讲解、演示、答问、结课等,进行单独训练,经过分析、反馈、评价,使受训者的教学行为逐步完善。这样便形成了微格教学这一方法。
  对语文课堂训练艺术作微格的分解探索,之所以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是因为它具有下述良性效应:
  一、基础效应—变难为易
  京剧流派的表演艺术,可谓炉火纯青了。但其发展过程,却是从简单的唱、念、做、打等基本功做起,经过长期苦练,才成为戏台上令人倾倒的一招一式。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它的整体优化,也是由教师的各项扎实的基本功构成的。如教《革命烈士诗二首》这篇课文时,一个学生由于对“就义”一词理解错误,而在口头造句时用错了,教师便相机渗入了一项成功的训练:
  师:你知道“就义”是什么意思吗?(板书:就义)
  生:(不加思索)是“死了”的意思。(师:板书:死?)
  师:那么有人因病死亡也是“就义”啰?
  生:(觉察说错了)“就义”是被人杀害的意思。
  师:被人杀害?如果有人在吵架时被对方杀害,算不算“就义”呢?(板书:杀害?)
  生:(不好意思)不能算。
  师:为什么呢?能说说道理吗?
  生:因为“就义”是被敌人杀害,是好人牺牲在坏人手里。
  师:照你说来,战士们为了抗击敌人,在战场上牺牲了,也叫“就义”了吧!(板书:牺牲?)
  生:这……不一样,“就义不是一般的牺牲,而是专指那些革命志士落在敌人手里,坚贞不屈而被敌人杀害的。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就“死”、“牺牲”、“杀害”、“就义”这四个词的主要区别和使用范围作了归纳,再让学生修改病句。
  这一成功的教例,表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这里,教师不是把答案原原本本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矛盾,发现错误,最后获得正确的结论。显然,教师如果没有这些展开各项训练的能力基础,是无法实现语文训练的整体目标的。而对微格训练艺术的探索,正是体现了从基础做起的正确途径。
  二、分解效应—化大为小
  语文课堂训练是一个大系统,包蕴十分丰富,基础知识要训练,基本能力要训练,情感意志要训练,行为习惯也要训练。因此,对课堂训练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类,便于明确每一项训练的具体目标和实施途径是十分必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分解”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就是可以化大为小,便于从小处入手,再积小为大,提高训练的整体水准。
  语文课堂训练内容的分解,在基础知识的训练方面,主要有识字训练、解句训练、段落训练、篇章训练、标点训练等;在基本能力的训练方面,主要有听写训练、造句训练、朗读训练、听说训练、复述训练、背诵训练、写片断训练、学法训练等;在心智发展的训练方面主要有观察训练、思维训练、想象训练、情感训练、行为习惯训练等。如:教《李时珍》一课时,有这样一个训练片断:先出示写有“本草纲目、医学家、药物学家、药方、时代行医、古方、疑难病症、对症良方、药材、药性、药效、完善、救死扶伤”等13个词语的小黑板,要学生看半分钟后再默写,看谁记得多、写得多,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忆的。有的说是按次序记的;有的说是按字数多少归类记的,如四个字的有几个,三个字的有几个;有的说是按相同的字归类记的,如带“药”字的几个,带“方”字的几个;还有的说是将词语编成句子的……。教师又进一步让大家讨论哪种记忆方法好,最后归结出:找出词语之间的联系,一串串地记/,比单个地记效果好。这无疑是一个很有训练力的成功教例。为了便于深入研究,我们不妨将它归入“听写训练”这一分类。分解的结果,不仅可以使我们丰富听写训练的方法,而且,优化听写训练的对策,获得满意的分解效应。
  三、集中效应—聚中求比
  对语文微格训练艺术的探索,不仅要将包孕丰富的语文训练进行科学分类,分解出各个训练单位,而且还要进一步将同类的各种训练设计集中起来,在聚合中比较,在求异中选优,从而产生积极的“集中效应”:聚中求比,以不断优化同类训练设计的方法和途径。如朗读在语文训练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朗读训练的操作方法十分单调,教师在讲析、问答之余来一句“现在请同学读读这部分课文”或“谁能把语气读出来”之类的苍白引导,学生接受朗读训练也就难免味同嚼蜡。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朗读训练方法却别出心裁。用哀婉的语调读着“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随后问:“‘常常幸福’……该是愉快的感情,‘矫健的身躯’、‘ 慈祥的面庞’是赞美的语言,为什么老师读得反而低沉了、轻了、慢了?”让学生从反思老师的范读中去深化感受。他们哽噎着说:“因为周总理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从此再也看不到了。”“因为这种幸福,中国人民不会再享受得到了!”在这样深受感动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自然就情动于中而吐于声了。这无疑是一种成功的朗读训练方法。那么还有哪些好方法呢?在微格训练的聚合比较中,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答案。
  四、放大效应—由此及彼
  研究语文的微格训练,不应忽视其“放大效应”。
  当我们把诸多成功的训练教例分类集中后,其中某一类语文训练的个性特征就会得到集中强化,显示出规律性,这样就会使我们获得启示,能够迁移这种规律去作新的训练设计。这种“由此及彼”的迁移机制的产生,便源于将训练分类集中后,某项训练的个性特征集中强化所产生的“放大”作用。如句子训练中有这样的教例:教《李时珍》,对其中的一句话“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提出了训练要求:“这一句话还可以有其他说法吗?有几种呢?”教师一点,学生就动起脑筋来了。有的说:“李时珍既行医,又研究药物。”有的说:“李时珍不仅行医,还研究药物。”有的说:“李时珍除了行医,还研究药物。”还有的把这句子改成:“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还研究药物。”这是句式变换的训练,在这里发挥了加深理解课文、积累语言材料、灵活转换句式等多种训练效果。在句子训练的同类教例中,像这种句式转换的训练比较多,于是句式转换的个性特征,在集中以后得到了强化,显示出这一类训练的某些规律。这样,教师也就易于運用这种规律去作新的训练设计,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语言转换训练的方法和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了实时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有限词汇语音合成技术。在分析这类系统的特点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的一般方法。介绍了具有RS-422A通信接口的语音合成系统的设
摘 要:墙壁和课桌涂鸦是从另外的一个视角考察当代大学生生活和心理状况的一个风向标和晴雨表,如果要想读懂它,就必须对其内容、成因、表现形式加以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墙壁与课桌涂鸦;心理健康;原因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大学生们成长的足迹。在这片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上,当代大学生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青春、理想、爱情、学业、生活,以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
由于诸多内外部因素影响,当前不少金融机构对公存款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境,找准根源并解惑破题迫在眉睫。论文通过剖析农行湖北荆门分行在此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可资借鉴的经验做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语文阅读训练基本上要达到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也就是学生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摘 要: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无疑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完成。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新授课文的阅读引导上下功夫,根据课文内容,运用音乐、插图、实物、典故、谈话等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导课;音乐;插图;实物;典故;谈话;兴趣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
期刊
期刊
期刊
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如今,计算机已经作为一门学科深入到初中教学中。但就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