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城是怎样被发现的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0年3月27日,傍晚,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位白人老者和几名向导、几头骆驼在缓慢地行走着。沿着古塔里木河的河道,他们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在太阳落下的时候,他们终于来到了一个土岗上。这时,白人老者发现骆驼身上的水袋在漏水,所剩的水已经寥寥无几。祸不单行,向导发现他们落脚必须用的铁铲也丢失了。老者决定,所有人员立刻就地休整,向导独自返回寻找铁铲。
  行进中,独行的向导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古城的城墙、街道、房屋,甚至还有烽火台。向导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使劲揉了揉眼睛,才敢确定这一切并不是幻觉。他立刻返回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老者。老者异常兴奋,他们循着向导的指引来到了那一片古城。由于没有了水,匆匆查看后他们就离开了。第二年他们又按照原路回到了这里,进行了大量发掘。老者根据当地出土的佉卢文简牍“kroraina”一词,推定古城名为“楼兰”。此后,楼兰这个名字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深深地吸引著世界。最早发现楼兰古城的维吾尔族向导,名叫艾尔迪克;那位白人老者,就是赫赫有名的探险家、瑞典人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写有汉字的纸片、120片竹简和几枝毛笔。这个被斯文·赫定称为“沙漠中的庞贝城”的古城震惊了整个世界。随后,许多国家的考古学家、地理地质学者、探险队接踵而至……
  各国探险队在楼兰古城及罗布泊地区发掘出的文物数量之丰富、价值之大,震惊了全世界。在各种出土文物中,楼兰古城出土的汉锦和晋代手抄《战国策》最为珍贵。汉锦大约制作于公元1-2世纪,做工精细,色彩绚丽,并绣有文字,如“延年益寿”“昌乐光明”“延年益寿宜子孙”等吉祥字样。这里发掘出的晋代手抄字纸,比欧洲人最早的纸张都要早600余年。以斯文·赫定为代表的探险家们,盛赞楼兰是一个湮没在“沙漠中的宝地”,是遗落在历史角落的“博物馆”,是“东方的庞贝城”。
  延续了数千年的文明,湮没了数千年的记忆,慢慢揭开了神秘面纱,楼兰古城,在风沙和荒烟中渐渐显露出来。
  考古专家根据楼兰古城附近遗址出土的古墓干尸推论,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时间,楼兰地区生活着一群以游牧为生的人,他们金发碧眼,与古欧罗巴人种同宗。或许是因为逐水草而猎,他们仅留下几具干尸,就神秘地消失了。
  其后2000余年,这一地区的历史出现断层,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中均找不到楼兰一丝痕迹。
  西汉时,楼兰又出现了,是西域36国之一。张骞通西域后,楼兰成为东西方交通的要道。司马迁时代,“楼兰”一名已为汉人所知,这些记录就是依据张骞出使西域的所见所闻而来。
  魏晋时期,中央政府设置西域长史一职,治所就在楼兰,楼兰也因此成为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从长安出发,古丝绸之路一路西延,到达楼兰时开始分为南北两道。楼兰作为亚欧大陆心脏位置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
  晋代之后,楼兰突然再次消失,一个曾经繁华一时的西域重镇,在此后的1500多年里再次销声匿迹。
  从公元前176年始见记录,至公元前77年更名为“鄯善”盛极一时,再到4世纪左右突然消失,楼兰留在文献中的历史十分短暂,也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其他文献
“如果现在有一个人,再沿着我那条路去走,可能都找不到这些东西了。”田川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当时我看到它(他)们,我就知道我在拍垂死的它(他)们,这些剧种,还有那些人。”  田川写了一本名为《草莽艺人》的书,他记叙和拍摄了中国北方数省的民间戏剧以及这些艺人台前幕后的真实生活。但他写下的显然不是戏剧史,而更像一本细致的观察笔记。地方戏消失的最后瞬间  2001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田川在长春跟着二人转
过去5年,李克强曾在国外发表过十余次演讲。不少外媒评价,李克强的演讲风格平实、风趣,经常引来全场笑声。在历次出访演讲中,引经据典成为李克强演讲的一大特点,并以此向世界推介中国价值观  在近日访问印度期间,李克强分别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和出席中印商务合作峰会晚宴时发表了演讲。这也是他担任国务院总理以来首次在国外进行演讲。  在领导人的外事活动中,演讲往往是传递信息、表达态度的重要手段,更是展现个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