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感化寒冷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u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是:严字当头、爱字为首。批评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短板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桶能装水的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对犯了错误甚至是很严重错误的同学耐心的做工作,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关键词】班主任;爱;教育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鼓励他们独立工作,进行创造,获取成功。”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是:严字当头、爱字为首。批评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短板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桶能装水的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对犯了错误甚至是很严重错误的同学耐心的做工作,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在处理班级事情时,面对后进生,应谨慎对待,不能简单粗野地呵斥和指责,也不能过早地“盖棺定论”,应以诚相见,循循善诱,和他们交朋友,促膝谈心,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让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自觉地去转变自己。
  1 案例
  812这个班初二时是我接手的,第一天学生报到,小莉(化名),她就没有来,打电话过去是母亲接的,说是偷偷拿着钱已经好几天没回家了,而且这种事情是经常发生。正式上学那天她来了,把费用也交了。她性格很怪癖,与同学关系紧张,经常为了点小事和同学打架,顶撞老师,有时甚至故意给班干部出难题,在不喜欢的课上恶作剧,最严重的是竟然多次离家出走。
  1.1 原因分析
  通过我多次找她谈话,同时又向曾经的班主任了解了一下。原来其父母因和邻居打架造成残疾,对于法院判决不服,曾多次到上级上访,甚至都去过北京上访,女孩从小学开始就帮着父母书写上访信,跟着父母到处奔波。家中还有一姐姐已经进入社会,属于一社会女混混,长期在外不回家,父母对其是不闻不问。特殊的成长环境加之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致使我明白了她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会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1.2 个案处理
  于是,我多次找她谈话,希望她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毕业生。但几次努力,她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我反思了工作方法,简单的谈话,简单的批评,教育效果甚微。我必须攻心为上,功城为下,决定先专程深入到她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当我到达她家的房门时,接待我的是其母亲。母亲拄着一根拐杖(脚瘸了),了解中知道是在那次打架中被打伤的,家里还是很早以前的老房子连个像样的家具也没有,父亲不在家说是外出打工了,要很久才回来一趟,母亲想管但无力管她,在街道属低保家庭。在家访回校的路上,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转化她的行动在悄然中进行。
  我首先设法接近她,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发现她喜欢写文章和绘画。于是我每周和她进行书信交流,做秘密的交换,当回知心姐姐。起初她不肯写,于是我先写信给她,慢慢的在我的努力之下,终于得到了她的反馈。通过接触,我与她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上课的纪律并无大改进。后来,我有意识地一边与她通信一边与她交流讨论生活,进而讨论学习。在校园里遇到她,我会有意识地先向她问好,只要她的学习,纪律有一点进步,我就及时给予表扬。通过半学期的努力,她上课认真起来,纪律好起来。我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与她交流学习体会。向校图书馆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丰富她的课外文化生活。看着她上课遵守纪律的神态,看着她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看着她主动为班级大扫除??我会心地笑了起来。
  2 案例分析
  2.1 了解学生,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应该是充满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认为“爱是教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小莉这样特殊家庭的后进生,我主动亲近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触动她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温暖她,用情去感化她,用理去说服她,从而促进她改正错误。 “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2.2 给予较多的情感关怀
  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予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2.2.1 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
  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2.3 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
  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2.2.4 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
  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3 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很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團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其他文献
不同阶层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物质消费群体,其消费氛围、消费习惯、消费感受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瞩目。为了客观、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