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五年了,林在同学聚会上突然感到一种难言的压抑,同时毕业的哥们儿早就在单位中站了一席之地,小有成就意气风发的样子真有点让他刺痛,想当初,他也是班上被看好的精英。然而只有他现在还在原地,还在那个响当当的公司中做着一些不咸不淡的工作,人已是老人了,却还不如新来的大学生有锋芒,眼看着年龄一天天不等人,这个时代不就是年轻就是本钱的时代吗,快30了,却看不到方向了,但自己的人缘在部门里看起来还不错啊,如果说是能力上的问题,那些新近来的大学生岂不是更没有可比性?究竟什么原因让自己在部门中做得郁郁寡欢,工作成了让自己备感消极的鸡肋?
或者很多朋友都会有同感,在一个公司里呆了很长的时间却看不到能让自己兴奋的工作前景,人际关系不好不坏,上司眼中可有町无,工作繁琐但没有挑战性,晋升和加薪看起来好像永远是别人的事……
其实,每一个进入职场的人在一开始都不会是无缘故地选择跳槽或不思进取,只是一些看不见的失误让他们非常被动地面对了这个局面。这些失误就包括——
没有进入主流圈子
在现实生活中,职场中圈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圈子不一定是贬义的,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效团队的代名词,进入一个精英聚集的圈子,就是进入公司主流群体成为上司眼中有分量的人的最重要的一步。当然一个圈子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团体,那么它总是有它不那么高尚的一面的,比如排除异己,享有最大利益,但是它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提高效率和获得最有分量的工作以及工作成绩更直接地让上司看到,面对这些,有什么理由假装清高而不愿融入主流圈呢?除非他不想在这个环境中土存,适当地有目的地进入主流圈是至关重要的。
进入主流阉的直接方法足接近其中的主要人物,罗在这方面很有经验,当他—进到公司中,就敏锐地发现自己的部门中除了经理以外,还有两个人是经理的左膀右臂,虽然没有头衔,但很多工作他们就能说了算,其他更多的人多半会看他们的眼色行事,而他们也确实很能干。罗的细心让他发现了他俩的一大爱好,就是下班后去打壁球,正巧罗也是一个壁球的高手,有一次,其中一位出差办事,罗不经意地在球馆遇到另一位,又不经意地成为很好的双打对手,这样一来二去,谁还能阻挡他们的友谊呢?
老好人形象
工作了那么多年,可是在重要的事情上永远不会有人想起你来,在重大的事情投票时,永远不会有人在乎你的意见,若有人间到你,永远不会有人说你不好,也许太好就是你的问题。现代的职场不需要老好人,没主见和平庸就是老好人的代名词,它更是一个弱者的代称,无足轻重,多么可怕,有脾气有时则意味着有能力,有时则意味着蛋糕不能少了他的。检讨一下你自己吧?当你的利益被侵犯,当你的意见被人一笑了之时,你问问自己多久没有调皮一下了,多久没有对上司说NO了?多久没有拒绝过那些看上去就无理的要求了?
安曾经用过很另类的方式来给予同事颜色。那时,工作了三年的安无沦能力和修养都是极好的,但是对很没道理的要求她就是拉不下脸来拒绝,于是所有吃力不讨好的活都派给了她,而在升职的问题上,上司永远会照顾那些一碰就炸的“煤气瓶”,后来安感到正是自己的忍让才比公平变得失去意义,’才纵容了别人对她的漠视。在又一次晋级的关键环节,安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资料,那是三年来人大小小的业绩,摔在主管的桌上,直接地告诉他:自己不能再当牺牲品了,不能再做他搞平衡的上 具,必须给个说法。安说,她已经准备和主管大干一场,大不了走人,但出人意料的是,主管面红耳赤,很爽利地将这个机会给了安,至于那些“煤气瓶”他是如何安抚的,安不得而知,但是安知道在这个本质上还是弱肉强食的职场上偶尔做一只刺猬,不主动伤人,一旦遇到危险,展开尖锐的刺,有时候这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的方式呢!
能力欠缺型
停留在现职上的时间过久有对可能还说明了另一个问题,是不是你的能力确实不如身边的人?也许这才是真正致命的原因。能力还是决定一切的因素,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能力,就是进入了主流团队,想必也只能在里面做那个跟班的,要出头之日难啊!然而能力是方方面面的,业务能力,交际能力,身体和心灵的耐受度种种,只要愿意让自己拥有一项强过别人的本事大概不难,难的是看不清自己能力所在,用自己的短处去比较别人的长处,难的是没有危机意识,不会主动“充电”。
小尤在单位呆了五年,但是从销售部到内勤,自己想想都觉得丢人,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痛定思痛之后,利用搞内勤空闲时间多的优势,捡起书本,今年考上了MBA,公司为了留住他,给了他足够的学习时间和人力资源主管的头衔。有时候笨法子也是一种方法,中国历史上就有科举及第一说呀。
上司眼中的沙子 你是不是无意中已经成为了上司眼中的沙子呢,原因可能两方面,一是遇到了嫉贤妒能的上司,你的才智让他恐惧,你越是出色,他越是压抑,没办法,面对这样的状况,你除了期待奇迹——更换上司或是来自越级的力量帮助,大概只有跳槽一条路。另一个原因是你是不够敬业的员工,迟到早退,工作不积极。总之能找到的毛病你全有,上司怎么可能欣赏你呢?如果是这原因,当你意识到后大概就会有所改进了。 不景气的团队
在响当当的公司中,却摊上了一个最不景气的团队可能是你辛勤工作多年,仍无所成就的一个大势上的原因,因为部门或者团队不景气,公司里的好事自然不会轮到你和你的同事。面对这样的局面,努力跳到一个好的部门是谋求发展的一条捷径,前提则是你足够的牲任。
(编辑/林春山)
或者很多朋友都会有同感,在一个公司里呆了很长的时间却看不到能让自己兴奋的工作前景,人际关系不好不坏,上司眼中可有町无,工作繁琐但没有挑战性,晋升和加薪看起来好像永远是别人的事……
其实,每一个进入职场的人在一开始都不会是无缘故地选择跳槽或不思进取,只是一些看不见的失误让他们非常被动地面对了这个局面。这些失误就包括——
没有进入主流圈子
在现实生活中,职场中圈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圈子不一定是贬义的,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效团队的代名词,进入一个精英聚集的圈子,就是进入公司主流群体成为上司眼中有分量的人的最重要的一步。当然一个圈子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团体,那么它总是有它不那么高尚的一面的,比如排除异己,享有最大利益,但是它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提高效率和获得最有分量的工作以及工作成绩更直接地让上司看到,面对这些,有什么理由假装清高而不愿融入主流圈呢?除非他不想在这个环境中土存,适当地有目的地进入主流圈是至关重要的。
进入主流阉的直接方法足接近其中的主要人物,罗在这方面很有经验,当他—进到公司中,就敏锐地发现自己的部门中除了经理以外,还有两个人是经理的左膀右臂,虽然没有头衔,但很多工作他们就能说了算,其他更多的人多半会看他们的眼色行事,而他们也确实很能干。罗的细心让他发现了他俩的一大爱好,就是下班后去打壁球,正巧罗也是一个壁球的高手,有一次,其中一位出差办事,罗不经意地在球馆遇到另一位,又不经意地成为很好的双打对手,这样一来二去,谁还能阻挡他们的友谊呢?
老好人形象
工作了那么多年,可是在重要的事情上永远不会有人想起你来,在重大的事情投票时,永远不会有人在乎你的意见,若有人间到你,永远不会有人说你不好,也许太好就是你的问题。现代的职场不需要老好人,没主见和平庸就是老好人的代名词,它更是一个弱者的代称,无足轻重,多么可怕,有脾气有时则意味着有能力,有时则意味着蛋糕不能少了他的。检讨一下你自己吧?当你的利益被侵犯,当你的意见被人一笑了之时,你问问自己多久没有调皮一下了,多久没有对上司说NO了?多久没有拒绝过那些看上去就无理的要求了?
安曾经用过很另类的方式来给予同事颜色。那时,工作了三年的安无沦能力和修养都是极好的,但是对很没道理的要求她就是拉不下脸来拒绝,于是所有吃力不讨好的活都派给了她,而在升职的问题上,上司永远会照顾那些一碰就炸的“煤气瓶”,后来安感到正是自己的忍让才比公平变得失去意义,’才纵容了别人对她的漠视。在又一次晋级的关键环节,安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资料,那是三年来人大小小的业绩,摔在主管的桌上,直接地告诉他:自己不能再当牺牲品了,不能再做他搞平衡的上 具,必须给个说法。安说,她已经准备和主管大干一场,大不了走人,但出人意料的是,主管面红耳赤,很爽利地将这个机会给了安,至于那些“煤气瓶”他是如何安抚的,安不得而知,但是安知道在这个本质上还是弱肉强食的职场上偶尔做一只刺猬,不主动伤人,一旦遇到危险,展开尖锐的刺,有时候这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的方式呢!
能力欠缺型
停留在现职上的时间过久有对可能还说明了另一个问题,是不是你的能力确实不如身边的人?也许这才是真正致命的原因。能力还是决定一切的因素,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能力,就是进入了主流团队,想必也只能在里面做那个跟班的,要出头之日难啊!然而能力是方方面面的,业务能力,交际能力,身体和心灵的耐受度种种,只要愿意让自己拥有一项强过别人的本事大概不难,难的是看不清自己能力所在,用自己的短处去比较别人的长处,难的是没有危机意识,不会主动“充电”。
小尤在单位呆了五年,但是从销售部到内勤,自己想想都觉得丢人,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痛定思痛之后,利用搞内勤空闲时间多的优势,捡起书本,今年考上了MBA,公司为了留住他,给了他足够的学习时间和人力资源主管的头衔。有时候笨法子也是一种方法,中国历史上就有科举及第一说呀。
上司眼中的沙子 你是不是无意中已经成为了上司眼中的沙子呢,原因可能两方面,一是遇到了嫉贤妒能的上司,你的才智让他恐惧,你越是出色,他越是压抑,没办法,面对这样的状况,你除了期待奇迹——更换上司或是来自越级的力量帮助,大概只有跳槽一条路。另一个原因是你是不够敬业的员工,迟到早退,工作不积极。总之能找到的毛病你全有,上司怎么可能欣赏你呢?如果是这原因,当你意识到后大概就会有所改进了。 不景气的团队
在响当当的公司中,却摊上了一个最不景气的团队可能是你辛勤工作多年,仍无所成就的一个大势上的原因,因为部门或者团队不景气,公司里的好事自然不会轮到你和你的同事。面对这样的局面,努力跳到一个好的部门是谋求发展的一条捷径,前提则是你足够的牲任。
(编辑/林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