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50-02
案例简析:
1.学生情况
庄某,是我班的一个学生,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平时比较忙,无暇管他。他从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十分溺爱这个独苗子,只要孩子有什么要求,她都会答应,导致庄某做事任性,不受约束。庄某在进入小学后,环境发生了变化,无法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约束,经常欺负其他同学,与同学们的关系非常僵硬。虽然庄某头脑聪明,也挺上进的,但总因管不住自己,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在学校处于孤立的环境中,大大挫伤了自己的自尊心。
2.心理探因
庄某从小受到长辈们的百般呵护,听惯了好话,习惯了别人让步,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和惟我独尊、自由散漫的个性。进入小学后,因行为习惯不好,与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而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形成了心理障碍;另一方面他思维方式偏激,心胸狭隘,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总认为是别人和他过不去,对老师、同学与家长的批评极为反感,老是怀疑人家说他的坏话。
阐述: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这一切都将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可见,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尤为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生活教育的观点看来,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这也让我们明白,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生活是一致的,我们应该“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而语文教学作为最基础的学科,自然不能离开生活。如果我们能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像春风化雨一般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并将它化作自己健康成长的翅膀。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我就谈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尝试。
一、春雨洒芳菲——体验成功
一个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一个极少享受过成功喜悦的孩子,怎么可能在长大之后,有一个“自信”的形象、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有的,尤其是小孩子,正是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借助教学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培养十分重要。语文课堂上,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很多,教师要经常予以鼓励和肯定,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功与满足的喜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学生以后会变得更加自信。为此,在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意“分层设置”:问题有深有浅,作业有易有难,任务有轻有重。
二、源头活水来——尽情宣泄
俗话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写下来。平时,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并要求他们在文章中做到讲真话,表真情。当然,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学生在日记和作文中难免会出现思想上、认识上的片面理解,情感上的把握失控等情况。这时,我们教师就能很快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及时以批语或谈心等方式纠正学生的不良举动,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记得一次,我在批阅周记的时候发现有的学生竟然写放鞭炮吓唬同学——“为了展示我超凡脱俗的智慧,我决定把看似普通的放鞭炮变得更有趣,更刺激。于是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我先拿一个鞭炮藏在手心里,每当靠近一个同学,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点燃鞭炮,可想而知,结果是多么令我感到惬意……”。虽然文章内容真实,且语言也较生动、幽默,但学生这种不良的思想却让我倍感忧心。于是,我赶紧找到该生,并告诉他,他的这篇周记写得真实、“有趣”,说明你对生活的观察很认真,也很用心,只是放鞭炮吓唬同学这件事情,十分危险,希望你以后不会再做这样的事情。这个同学听我分析完,红着脸,低着头,小声地说:“现在我知道放鞭炮吓唬同学,是不对的,我再也不做危险的活动。”面对类似的这种情况,我们就应抓住契机,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还应不忘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润物细无声——树立榜样
经常看到有关“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一切”的文章,这不禁令我感受到细节是文化,需要我们去学习;细节是科学,需要我们去研究。也让我更深深地体味到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记得有一次上课,我刚迈进教室门口便看见一张纸屑静静地躺在讲台前,于是我弯下腰,随手将它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从此,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也都能看到我班同学弯腰自觉捡拾垃圾的身影。可见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着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所以,我们教师就应当以自身为榜样,在学生面前,用自己健全的个性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使学生在细节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与此同时,语文课本中那一篇篇闪烁着人性光芒,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处处皆暗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这不也正是我们教育所需要的吗?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在体验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操给予自己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
如《爷爷和小树》写的是冬天爷爷爱护小树,照顾小树,夏天小树给爷爷遮挡烈日,整篇文章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可以培养学生初步认识人和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家庭的影响,不少学生存有自私任性,心胸狭小,计较个人得失,不顾大局等不良的心理。在教学《完璧归赵》时,我针对以上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对文中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品读,即抓住人物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活动进行仔细分析讨论,反复朗读,使蔺相如和廉颇所具有的良好心理品质铭刻在学生心灵深处,充分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不居功自傲,客观冷静;以及廉颇知错就改,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在学习、品读形象中受到具体而深刻的感染和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总之,教学是一个非常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过程,而心理健康渗透的过程也是随机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去探索,去研究,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适时、适度地穿插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教书与育人同行,让我们的教育如春雨一样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案例简析:
1.学生情况
庄某,是我班的一个学生,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平时比较忙,无暇管他。他从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十分溺爱这个独苗子,只要孩子有什么要求,她都会答应,导致庄某做事任性,不受约束。庄某在进入小学后,环境发生了变化,无法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约束,经常欺负其他同学,与同学们的关系非常僵硬。虽然庄某头脑聪明,也挺上进的,但总因管不住自己,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在学校处于孤立的环境中,大大挫伤了自己的自尊心。
2.心理探因
庄某从小受到长辈们的百般呵护,听惯了好话,习惯了别人让步,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和惟我独尊、自由散漫的个性。进入小学后,因行为习惯不好,与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而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形成了心理障碍;另一方面他思维方式偏激,心胸狭隘,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总认为是别人和他过不去,对老师、同学与家长的批评极为反感,老是怀疑人家说他的坏话。
阐述: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这一切都将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可见,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尤为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生活教育的观点看来,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这也让我们明白,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生活是一致的,我们应该“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而语文教学作为最基础的学科,自然不能离开生活。如果我们能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像春风化雨一般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并将它化作自己健康成长的翅膀。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我就谈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尝试。
一、春雨洒芳菲——体验成功
一个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一个极少享受过成功喜悦的孩子,怎么可能在长大之后,有一个“自信”的形象、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有的,尤其是小孩子,正是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借助教学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培养十分重要。语文课堂上,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很多,教师要经常予以鼓励和肯定,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功与满足的喜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学生以后会变得更加自信。为此,在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意“分层设置”:问题有深有浅,作业有易有难,任务有轻有重。
二、源头活水来——尽情宣泄
俗话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写下来。平时,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并要求他们在文章中做到讲真话,表真情。当然,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学生在日记和作文中难免会出现思想上、认识上的片面理解,情感上的把握失控等情况。这时,我们教师就能很快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及时以批语或谈心等方式纠正学生的不良举动,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记得一次,我在批阅周记的时候发现有的学生竟然写放鞭炮吓唬同学——“为了展示我超凡脱俗的智慧,我决定把看似普通的放鞭炮变得更有趣,更刺激。于是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我先拿一个鞭炮藏在手心里,每当靠近一个同学,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点燃鞭炮,可想而知,结果是多么令我感到惬意……”。虽然文章内容真实,且语言也较生动、幽默,但学生这种不良的思想却让我倍感忧心。于是,我赶紧找到该生,并告诉他,他的这篇周记写得真实、“有趣”,说明你对生活的观察很认真,也很用心,只是放鞭炮吓唬同学这件事情,十分危险,希望你以后不会再做这样的事情。这个同学听我分析完,红着脸,低着头,小声地说:“现在我知道放鞭炮吓唬同学,是不对的,我再也不做危险的活动。”面对类似的这种情况,我们就应抓住契机,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还应不忘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润物细无声——树立榜样
经常看到有关“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一切”的文章,这不禁令我感受到细节是文化,需要我们去学习;细节是科学,需要我们去研究。也让我更深深地体味到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记得有一次上课,我刚迈进教室门口便看见一张纸屑静静地躺在讲台前,于是我弯下腰,随手将它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从此,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也都能看到我班同学弯腰自觉捡拾垃圾的身影。可见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着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所以,我们教师就应当以自身为榜样,在学生面前,用自己健全的个性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使学生在细节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与此同时,语文课本中那一篇篇闪烁着人性光芒,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处处皆暗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这不也正是我们教育所需要的吗?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在体验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操给予自己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
如《爷爷和小树》写的是冬天爷爷爱护小树,照顾小树,夏天小树给爷爷遮挡烈日,整篇文章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可以培养学生初步认识人和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家庭的影响,不少学生存有自私任性,心胸狭小,计较个人得失,不顾大局等不良的心理。在教学《完璧归赵》时,我针对以上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对文中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品读,即抓住人物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活动进行仔细分析讨论,反复朗读,使蔺相如和廉颇所具有的良好心理品质铭刻在学生心灵深处,充分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不居功自傲,客观冷静;以及廉颇知错就改,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在学习、品读形象中受到具体而深刻的感染和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总之,教学是一个非常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过程,而心理健康渗透的过程也是随机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去探索,去研究,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适时、适度地穿插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教书与育人同行,让我们的教育如春雨一样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