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约翰·莫尔绘画奖的思考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的展场、奖项、制度的分析,揭示约翰·莫尔绘画奖在中国发展的状况及瓶颈,而其发展现状又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部分缩影。从而为当代艺术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及资源,凸显艺术奖项设置及学院化收藏在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领域的特殊意义,并为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的未来经营之路及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之路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当代艺术奖项
  1 约翰·莫尔绘画奖及其中国情缘
  约翰·莫尔绘画奖是一个在英国拥有近60年历史的绘画奖项。创立于1957年,每两年一度。以创始人约翰·莫尔命名。大赛要求在一个公正、匿名的前提下,评委会仅能凭借画家绘画作品本身,来选出最后的获奖者。
  2010年,约翰·莫尔绘画赛事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引进中国国内,组成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的工作团队,并在短短几年内找到了自身独特的定位,在国内的诸多艺术赛事及大奖中逐步获得认可并引起热议。取得如今的认可,这并非毫无道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汪大伟院长,也是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的主要领头人之一,他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美术学院要花大力气办这看似入不敷出的绘画奖?”“意义何在”估计是汪院长听过的关于约翰·莫尔绘画奖最多的提问。汪院长站在“大家长”的角度真诚的表示,办中国的约翰·莫尔绘画奖是因为这是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希望学生们能够处于国际化的艺术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这样的艺术熏陶并拥有国际化艺术眼光,哪怕微不足道的影响也许也会留下痕迹。英国的约翰·莫尔奖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奖项值得引进中国,一方面也给学生们特别是青年艺术家或是艺术爱好者带来希望和鼓励。因此,有了好的出发点,再加上原本成熟的管理运作机制,就有了得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今天的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
  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全部秉承英国约翰·莫尔绘画大赛的运作理念与机制,展览的评委会由3位英方评委与2位中方评委构成,独立进行评选,标准由作品的品质全权主导,直至获奖者产生。另外,每届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共选出一名约翰·莫尔大奖获奖者和四名约翰·莫尔绘画奖获奖者。大赛规定所有获奖作品都将于利物浦双年展期间在利物浦国家美术馆展出,大奖获得者可在英国曼彻斯特中国艺术中心驻地创作三个月并举办个展。其余四名获奖者也可在利物浦驻地创作一个月并举办群展。因此,约翰·莫尔奖(中国)至今能成功举办四届(2010~2016年),参赛艺术家遍及港澳台在内的34个中国省市地区,每届参赛者数量保持千数递增,而它依然秉持一贯公平、公正、公开的宗旨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大舞台上。
  2 走进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展场
  几次的机缘,使我不止一次地走进约翰·莫尔(中国)的展览现场和对话交流现场。也正因如此,每一次“相遇”,都使我更加了解这个赛事。令人欣慰的是,整个约翰·莫尔赛事不仅只呈现每两年一次的获奖及入围作品展览,今年(2016)还举办了2010 ~ 2014历届获奖者作品巡展。这足以说明其对新锐艺术家培养的重视。
  这次巡展,分别在北京、澳门、重庆和上海举办。可以说这是一次“编年体”的展览,更是一次“横截面”的展览,是对往届获奖者在得奖之后的发展状况的一次集中展示。以至于让关注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的人能更清晰的了解它的脉络和历程。参展的是三届以来每届前5名的获奖者,共15名艺术家及其80多件作品。
  以上海巡展为例,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获奖艺术家们作品元素的多样性,或许也能通过观察其获奖之后的创作,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洞察和揣测他们获奖前后的心路历程,最重要的是,或许我们也能够身临其中,去感知和体会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兴奋点和兴趣走向。这次巡回展是整个约翰·莫尔赛制的亮点之一,也是不同于其他绘画奖的优势之一,也许这正是约翰·莫尔绘画奖从英国引进中国所擦出的火花,它告诉我们一个真正有历史和传统的奖项,需要这样对获奖者“回顾展”和“跟踪展”才能串出历史脉络,才能有系统、有逻辑地举办好、经营好一个赛制,使其健康地发展下去并且生生不息。
  再谈到2016年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的展览现场,展厅的陈设及展品的布置无不体现大赛的国际化标准及要求。展览还配套了一系列的专家对话及学术研讨。这无疑也是评判一个展览或一个奖项专业程度的维度之一,也是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想要向外界传递自己理念的方式之一,这一点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是做得很到位的。总体来说,2016获奖及入围的作品缺乏“惊艳”之感,让人总觉得似曾相识。有些作品似乎少了内涵,个别作品粗糙似半成品。对于这样一个国际化的舞台,我认为无论硬件、软件设施都几乎到位,但专业水准还有待提高是一个非常关键及重要的问题。或者我们理解为,这些问题是我们透过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这个赛制能看到的属于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
  3 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思考
  首先,笔者认为中国艺术院校的艺术品收藏制度及理念,应该向英国约翰莫尔大学“取经”。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的获奖作品,除了大奖作品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收藏外,剩下的会由约翰莫尔大学收藏。约翰莫尔人文学院院长表示,收藏中国的获奖作品,会将之陈列在约翰莫尔大学校内,而不是束之高阁,是希望其学生能最近距离感受中国的当代艺术,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艺术环境。且希望作为学院,能参与收藏一部分的中国当代艺术,日积月累,便能了解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演变,梳理出历史脉络,这是一种记录,是他们愿意看到的。中国的许多艺术院校弱于收藏,且零星,缺乏对一种艺术形式或一段艺术历史的针对性收藏,是当下中国院校艺术收藏的普遍问题。
  其次,是对中国当代艺术奖项的思考。无论是约翰·莫尔的赛制还是巡展最有价值的意义仍在于获奖者本人。这是一个面向大众的舞台,其“不认人只认画”的特色也是最有魅力之处。透过赛制,主办方扮演着“为当代艺术输入新鲜的艺术血液”的角色;而透过展览,又使观众们承担着“检测者”的职责去跟踪获奖者们的未来走向。周而复始,环环相扣,形成良性循环。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是一个有自己态度和原则的赛制,也是一个有自己价值观的组织和大家庭,它希望引领更多的人有更多的视角去看待世界,而获奖作品也正是它想要透过这众多的画面与观者传递和诉说的价值所在。由此,相较于中国其他当代艺术奖项,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的优势无疑凸显。
  最后,是笔者由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引发的中国当代艺术的相关问题。类似于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这样的当代艺术展览如今不厌其烦地在各地上演,许多画廊及艺术机构也打着“当代艺术”的招牌或“发掘新锐艺术家”的幌子“招摇过市”,然而“何为当代艺术”,且“新锐艺术家”通过展览被发掘后,又真的给社会、观众和展览本身留下了什么?这着实是一个在月暗灯昏、繁华褪去后需要我们略有所思的问题。
  虽然,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有其优势与不足,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的是“接受主义美学”告诉我们:作品的最终诠释和完成将是在观众观看后才完全产生。所以,我们要尊重对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多元的价值判断,允许批判的声音,也充分肯定其区别于其他绘画奖项的优秀成分。
  参考文献:
  [1] 赵丽莎.约翰·莫尔绘画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J].美术报,2016.
  [2] 凌敏.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2010-2014历届获奖者作品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
  [3] 凌敏.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2016历届获奖者作品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极热天气会破坏生产效率,尤其是犯罪分子的作案效率.美国多个警察机关上周末在社交媒体账户上发推文称犯罪活动暂时停止.“天气确实太热,不宜外出犯罪.”伊利诺伊州帕克福雷
期刊
对于教育来说,不是消除差异,而是尊重差异、承认差异.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差异教学,促进个性发展.分层教学理念的提出核心就是因材施教,
期刊
用语文学科所特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固本厚根”。具体讲就是引导学生开掘汉语汉字人文价值,即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注意体验中华民族独特的语文感受,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简言之,培养“民族的认同”。追求自由的精神,即强调个人(特别是学生)的自由与尊严,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及自主,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培
2018年底,青年影星塔伦·埃格顿领衔的罗宾汉电影票房大卖.这是继2010年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罗素·克劳主演的《罗宾汉》之后的又一部大制作.在2010年的电影中,克劳与诺丁汉
期刊
期刊
构建高中英语高效智慧课堂,让每一位学生成功是我们永远不变的追求.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他们的
期刊
思维导图是一种具有思维发散和引导作用的思维工具,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去,可以促进学生记忆、学习和思考,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
期刊
音乐会主持的创作过程是指由文字创作到有声语言呈现的全过程。其中主持词写作的部分有助于主持人了解曲目、深入角色,并能在整个音乐会中培养驾驭能力,为主持创作确立基础,
新英语课标向英语教学提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要求,当前英语教学现状对达到新课标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语境缺失,语言输入不足等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英语戏剧编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