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春虽然气温回升,但却是乍暖还寒,尤其是湿度较大,总让人感到寒气透骨,若是疏于保护,颈椎病、肩周炎等就会乘虚而入;已患有颈椎增生的中老年人,若在春寒时长久暴露于寒湿中,常导致局部肿胀,颈椎病的症状加重。而另有些人,天天坐在电脑前、空调下,因风寒外袭更有劳倦损伤而导致气血凝滞,致使颈肩出现僵直、疼痛,这种情况在中青年中较为常见。由此可见,春寒料峭时,做好颈肩部的保健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颈椎痛因:劳累与风寒
陆先生第一次感到颈部不适时,是在连夜埋头赶写一份企划报告之后。当他在曙光初露时搁下笔的那一瞬间,突然觉得颈部僵硬着不能活动,一动就痛。一连痛了3天,颈项又开始活动自如。但好景不长,在一次寒夜加班后,颈部疼痛又发作了,手指还感觉麻木、无力,居然把一台手提电脑掉落在地。更为严重的是,接着又出现了头晕、心慌、皮肤发凉的症状。医生的诊断是:因劳累与风寒夹击,外加长时间埋头工作,导致颈椎疼痛。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多由颈椎退行性改变、增生、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脊椎、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出现的一组复杂的症候群。多因风寒、外伤、劳损及长期埋头工作的不良姿势或反复落枕等因素所致,临床发病缓慢,轻重不一。初起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不适和颈项强直;若压迫神经根,可见颈肩痛、颈枕痛;压迫第五颈椎以下者,可出现颈僵、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手指麻木、肢冷、上肢发沉、无力,手中所持之物经常不自主地坠落地面;若椎动脉受到刺激和压迫,常有眩晕、头痛、头昏、耳鸣等症状,多在头部转动时诱发并加重;若脊椎受压者,可有四肢麻木、酸软无力、颈部发颤、肩臂发抖,严重者活动不便;若压迫交感神经,则可出现头沉、头晕、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凉、皮肤发凉,个别患者可有听觉、视觉异常。临床上多为混合症状。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的“骨痹”、“肩颈痛”范畴,其病因为脏腑不足、风寒外袭、劳倦损伤,致使气血凝滞、筋骨不利而罹患此病。
防治措施:
⒈在埋头工作或伏案学习半个小时后,要抬头活动颈部,左右上下转动20次以上。但在颈椎病发作期间,不要转动头部,否则会加重病情。
⒉不要让颈部受凉,特别是在空调环境下,别让颈部对着风吹。
⒊颈椎病初起时,可采用自我按摩法。具体操作是:手部按摩第二掌骨侧颈穴、头穴、肝穴,也可按摩手部颈、颈项、肩、颈椎、胸椎反射区;按摩足部胸椎、颈椎、颈项、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肾、肝、输尿管、膀胱反射区。
⒋若仍不见好转,则应去医院诊治。
风湿侵袭肩周疼痛
在早春的寒风中,老周依然穿着一套单薄的运动服围着公园跑步,还出了一身汗。跑完步,他顺便买了一捆莴笋,提着上楼时,突然感觉肩部有些酸痛,特别是肩外侧处,像针刺似的。在自家晾台上做了几套活动肩部的保健操后有所好转,但到晚上睡觉时,突然感觉肩痛明显加剧,甚至用手按上肩膀就觉得疼痛。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是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疾病。肩痛是肩周炎的一种常见信号,一般好发于40岁~60岁的中老年人。可因肩部受寒或病变如肌腱炎、滑囊炎、肩部损伤等引起,或继发于颈椎病,也可无特殊原因引起肩痛。
本病以肩中放射性或弥漫性疼痛、静止痛为特点,早期以疼痛为主,后期出现功能障碍。肩痛的早期病人往往诉说肩部有些酸痛,表现为昼轻夜重,常见于肩前、肩外侧或肩后等部位。此时关节活动尚属正常,逐渐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如用手上举梳头和向后摸背等均觉不便,以后出现肩部疼痛加剧,肩关节活动完全受阻,局部按压有广泛性疼痛。后期产生组织粘连,功能障碍加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的“肩凝症”、“漏肩风”范畴,其病因为年老体虚导致的气血不足,受风寒后正气下降,外加慢性劳损,致使肩部气血瘀滞,复感风寒湿邪,造成肩部气血凝滞而导致此症。有人也称之为“冻结肩”,在肩前、肩后或肩外侧可摸到压痛点。
防治措施:
⒈肩部不要受到风湿的侵扰,更须防止肩部外伤,切不可用力过猛地抬举重物,以免引起肩周痛。
⒉经常有规律地活动上臂。可侧立在墙边,将患侧朝着墙,将手指在墙上慢慢向上爬行,以此逐渐加强肩关节的运动;或在高处装一个滑轮,用绳子穿过,用手拉住绳的两端,用健侧拉起患侧的肢体进行锻炼。此法能治疗肩痛,也是预防肩痛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⒊疼痛严重的患者,也可服用止痛剂或镇静剂,这对缓解症状有一定效果。
⒋若仍不见好转,则应去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