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一下,在南美洲阿根廷、巴西的某个河流上,有我们的港口,广阔的潘帕斯平原、富饶的粮食产地,有我们的码头,通过我们的物流渠道,可以顺利地把粮食运回中国,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这是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对中粮未来发展的一段畅想。实际上,这家有着66年历史的中国食品巨头一直向着国际大粮商的目标不断迈进。
日前,作为中国首批央企改革的试点,中粮集团和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共同成立中粮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打造国际农业投资平台。
就在2014年,中粮并购了香港农产品、能源产品、金属矿产品全球供应链管理公司来宝农业公司和荷兰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尼德拉公司,顺利在南美和中欧扎根。
并购后,中粮资产超过610亿美元,仓储能力1500万吨,年加工能力8400万吨,年港口中转能力4400万吨,年经营量1.5亿吨,同时还拥有包括种植、采购、仓储、物流和港口在内的全球生产采购平台和贸易网络。中粮海外营业收入将逐步超过国内业务,实现产业链全球布局,正式开启打造国际大粮商之路。
作为与新中国同龄的“老”企业,近年来中粮已基本完成从单纯的食品贸易,向集食品生产、加工、储运、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新”企业的转型。但一直以来,作为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食品生产企业,中粮始终奉行“忠于国计、良于民生”的企业精神,致力于保证中国粮食安全,也一直坚守着食品安全的品质良心。
中粮的国际化步伐反映了中国近年来粮食供给情况的变化。据中粮总裁于旭波介绍,近10年来,中国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供求状况明显改善,但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不同品种自给率差异较大。
“消费结构升级是驱动需求增长的直接原因,水土资源约束对未来中国粮食增产形成很大挑战,同时受农业生产效率低制约,未来消费结构升级将继续给粮食安全带来较大压力。”于旭波说。
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在宁高宁看来,除了研发增产,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发展自由贸易是解决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中粮早在1980年就在海外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如今,中粮的资产和机构分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业务运营点超过600个,在五大洲均有布局。
“我们希望通过海外收购建立起来一个国际网络,能够有效地进行采购,使得全球的粮食市场更加高效,更加有序,造福生产者,造福消费者。”宁高宁说。
日前,中国公布了“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方案,成为未来中粮国际化的重要指引,中粮将以开放融合的心态,加快构建国际贸易网络。
在于旭波看来,在中粮国内通达农产品贸易物流、下游完善的品牌业务布局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海外布局有利于拉动中粮在国内市场的产业链,同时也能通过投资加快当地生产设备和管理方法等的转型升级、促进就业等方式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需要。
作为食品企业巨头,中粮一直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全产业链的管理和生产模式确保产品的品质安全和优良。
2009年,中粮提出打造覆盖原料进口端、生产加工过程、产品出口端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如今围绕相关方管理、可追溯体系、检验检测、绩效评估等建立了17个子系统,配套800多条相关管理规定和方法,覆盖了中粮集团米、面、油、糖、肉、奶、茶、酒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同时制定了严格的检查和评价标准。
与此同时,中粮还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入国际领先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与方法。2011年,中粮作为中国食品生产企业的代表,成为“全球食品安全倡议”国际组织的董事会成员,不仅学习到很多国际同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让世界了解到中国政府、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措施与决心。
据于旭波介绍,中粮集团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在食品安全体系上的设备投入、技术投入、团队投入等投资了至少5亿到10亿元。
“我们始终认为,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捍卫食品安全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旭波说。
这是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对中粮未来发展的一段畅想。实际上,这家有着66年历史的中国食品巨头一直向着国际大粮商的目标不断迈进。
日前,作为中国首批央企改革的试点,中粮集团和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共同成立中粮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打造国际农业投资平台。
就在2014年,中粮并购了香港农产品、能源产品、金属矿产品全球供应链管理公司来宝农业公司和荷兰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尼德拉公司,顺利在南美和中欧扎根。
并购后,中粮资产超过610亿美元,仓储能力1500万吨,年加工能力8400万吨,年港口中转能力4400万吨,年经营量1.5亿吨,同时还拥有包括种植、采购、仓储、物流和港口在内的全球生产采购平台和贸易网络。中粮海外营业收入将逐步超过国内业务,实现产业链全球布局,正式开启打造国际大粮商之路。
作为与新中国同龄的“老”企业,近年来中粮已基本完成从单纯的食品贸易,向集食品生产、加工、储运、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新”企业的转型。但一直以来,作为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食品生产企业,中粮始终奉行“忠于国计、良于民生”的企业精神,致力于保证中国粮食安全,也一直坚守着食品安全的品质良心。
中粮的国际化步伐反映了中国近年来粮食供给情况的变化。据中粮总裁于旭波介绍,近10年来,中国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供求状况明显改善,但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不同品种自给率差异较大。
“消费结构升级是驱动需求增长的直接原因,水土资源约束对未来中国粮食增产形成很大挑战,同时受农业生产效率低制约,未来消费结构升级将继续给粮食安全带来较大压力。”于旭波说。
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在宁高宁看来,除了研发增产,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发展自由贸易是解决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中粮早在1980年就在海外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如今,中粮的资产和机构分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业务运营点超过600个,在五大洲均有布局。
“我们希望通过海外收购建立起来一个国际网络,能够有效地进行采购,使得全球的粮食市场更加高效,更加有序,造福生产者,造福消费者。”宁高宁说。
日前,中国公布了“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方案,成为未来中粮国际化的重要指引,中粮将以开放融合的心态,加快构建国际贸易网络。
在于旭波看来,在中粮国内通达农产品贸易物流、下游完善的品牌业务布局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海外布局有利于拉动中粮在国内市场的产业链,同时也能通过投资加快当地生产设备和管理方法等的转型升级、促进就业等方式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需要。
作为食品企业巨头,中粮一直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全产业链的管理和生产模式确保产品的品质安全和优良。
2009年,中粮提出打造覆盖原料进口端、生产加工过程、产品出口端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如今围绕相关方管理、可追溯体系、检验检测、绩效评估等建立了17个子系统,配套800多条相关管理规定和方法,覆盖了中粮集团米、面、油、糖、肉、奶、茶、酒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同时制定了严格的检查和评价标准。
与此同时,中粮还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入国际领先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与方法。2011年,中粮作为中国食品生产企业的代表,成为“全球食品安全倡议”国际组织的董事会成员,不仅学习到很多国际同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让世界了解到中国政府、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措施与决心。
据于旭波介绍,中粮集团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在食品安全体系上的设备投入、技术投入、团队投入等投资了至少5亿到10亿元。
“我们始终认为,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捍卫食品安全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旭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