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业技术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各国产业技术政策实施后产生的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据经济学家测算,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实施产业技术政策后产生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加,几乎要超过60%。日本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短短60多年时间里,实现经济的赶超,并使生产率迅速提高,应该说主要是靠各个时期所施行的合理的产业技术政策。日本产业技术政策的演进过程及其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从中汲取适合于发展我国产业技术的有利因素。
  
  一、日本产业技术政策的演进
  
  产业技术政策即政府在技术与经济的接壤处,为二者的弥合及为建立技术成果转移机制而采取的全部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它通过影响市场结构来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创新积极性,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能力从而提高综合国力,其政策目标是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
  从二战至今,日本的产业技术政策几经变更,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1 战后恢复时期(1945~1955年)。这一时期日本产业技术基础脆弱,其产业技术政策是以引进、消化欧美技术为中心,以提高日本的产业技术水平,实现日本经济的重建与复兴。主要措施有:推行技术非军事化政策;引进国外技术推动经济重建、复兴和促进产业合理化;建立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技术进步的有关政策机构;明确和突出技术在实现经济自立中的战略地位;为企业研究开发提供政府资助。
  2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0年)。这一时期日本产业技术政策的重点转向促进企业把技术进步的基础从引进外国技术转移到自主技术开发,为此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是:创造促进私营企业之间联合开发研究的环境,建立大型研究项目计划制度,以联合产学官力量,促进大型的先导性技术的长期研究开发。
  3 能源危机时期(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日本政府的产业技术政策重点进一步发生转移,推出了以研究开发新能源为目标的“阳光计划”和节约能源为目标的“月光计划”。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前沿领域政府研究开发组织机构体系,并以鼓励尖端技术的研究开发为重点,完善产业技术政策。
  4 新技术革命时期(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日本提出科技立国的战略,其产业技术政策是追求创造性的技术政策,同时强调重视基础研究,核心是创造性的自主技术开发,重点是能源技术、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交通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和防灾技术等八大领域。
  5 冷战后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9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长期的慢性萧条之中,尽管1996年一度出现了走向复苏的迹象,但由于政府实施了提高消费税这一财政政策而再度落入低谷。进入21世纪,日本依然面临着各种问题:在信息通信和生物技术领域,日本落后于欧美;日益突出的有害物质、地球环境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适应2l世纪市场需求的供给体系,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市场。为此,日本通产省确定了21世纪产业技术政策的重点:根据产业技术战略进行资源分配,建立评价体制;注重技术的创造活动;技术创新,完善体制;普及技术开发,促进成果转化;完善知识基础,加强标准化活动。
    二、日本产业技术政策的主要手段
  
  从经济理论的角度,可以将产业技术政策的手段分为供给推动和需求拉动两大类型。供给推动主要通过政府的研究计划、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直接推动,需求拉动主要是政府委托研究和政府采购。从日本的情况看,日本产业技术政策的主要手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研究开发给予大量拨款。日本私人产业研究开发支出占全日本的73.8%,主要用于开发,而在基础科学研究_上投入少;反之,政府部门研究开发费用虽只占26.4%,但在基础研究上的花费却较高。
  2 建立国家研究开发机构体系。从总体上讲,日本的研究开发活动由不同类型的组织进行,一是大型企业的地区和中央研究实验室,二是各类非盈利研究组织,三是国营研究公司,四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国立(公立)研究所,五是国立、地方公立和私立大学。其中,国营研究公司、国立(公立)研究所、国立(公立)大学组成日本的国家研究开发机构体系。
  3 制定税制优惠措施。税制优惠措施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目的是为了提高它们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对那些企业犹豫不决的研究开发项目产生一定的利益驱使效果。
  4 法律法规的保障。一般来说任何一项产业技术政策的:背后都有法律基础的支持。如专利权、箸作权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各种法律与制度,是从法律上保障从事研究开发等技术知识活动主体对其生产成果的所有、使用权利的制度。有了法律法规的保障就会提高各经济主体研究开发的积极性。
  
  三、日本产业技术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在不同时期实施的合理的产业技术政策促进了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极大提高了生产率,使国家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它所产生的成效,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并从中找到一些启示:
  1 政府制定高效的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对国家利益至关重要。
  随着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而当前经济竞争的实质是技术基础、技术能力的较量。培育国家的产业技术基础和产业技术能力,不仅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要有强有力的政府政策引导。日本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演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日本原来以引进、消化、吸收、改进为主线的产业技术政策思路和发展模式到致力于解决技术的创新与自立问题,都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政策意图,适应了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体现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当前,我国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强大压力,必须加快制定和实施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强化我国产业技术基础,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改善产业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未来以知识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竞争新环境。
  2 政府制定产业技术政策增加对研究开发的资金投入,是引导社会特别是企业投入的重要手段。
  日本政府认为,对科学技术的支持是对国家未来的投资,对研究开发投资是政府各项投资中回报率最高的。政府介入研究开发投资,是因为个体对研究开发的投资收益远远小于社会获得的收益,个体回报率在20%~30%之间,而社会回报率高达50%,加之研究开发的高风险性,导致单纯依靠私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以至企业所需要的最佳研究开发投资的需求。而政府研究开发投资的增加,能够刺激企业相应增加投资,而政府削减研究开发投资也将导致社会研究开发投资的减少。应该看到,私营企业和政府对研究开发投资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果将研究开发作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即基础研究、商业化前研究开发和产品商业化三个阶段,政府投资的重点,是由于高风险性和回报率低导致的基础研究和商业化前研究开发投资的不足。同时,政府也要进行满足社会需求的研究开发活动,如国防、卫生、环境、运输领域的应用研究,增强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从这些方面来看,制定产业技术政策引导企业的投资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结合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研究确定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高政府对研究开发投资的效率,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是我们应高度重视的问题。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增加政府对研究开发的投资,包括对企业的资助并不是政府的让利,而是政府的责任,是对国家未来的投资,只有不断增加政府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资,才能刺激企业等社会机构相应增加投资,否则就会造成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不足的严重后果。
  3 政府机构高效率的协调配合,并逐步制定、完善法律法规,是实现产业技术政策目标的必要保障。
  日本政府自1956年起就设有主管全国科技工作的部级机构——科技厅。1959年,日本在总理府设立“科学技术会议”,负责审议日本科技政策,并对重大科技事项进行决策。“科学技术会议”主席由首相担任,成员来自与科技工作有关的省厅大臣和一些著名科学家,这种制度和名称日本一直沿用到2001年科技体制改革之前。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为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二战后,日本为推行“科技立国”战略,制定了许多科技方面的立法,据统计,仅在二战后30年内日本颁布的经济技术法规就有1万件之多。
  我国正处于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消除旧体制遗留的部门利益、条块分割的障碍,确立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统一性、权威性以及各部门的协力配合,避免国家有限资源的分散、重复、低效浪费,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要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将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制度化、法制化,保证国家整体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了儿童心理发生的涵义,阐述了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并重点介绍了个案研究和已有研究的对比。对比结果显示:在感知觉、情绪、语言、社会性发展和气质方面出现了有研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