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始终面临着一元化与多元化、全球化与民族化的深刻矛盾,面临着创新与超越的新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被列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民族的未来。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策略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情感教育融合在一起,必须注重情感教育的特殊效果,以保持在最佳状态,有效地控制受教育者的情绪,以创造有利于积极的条件背景下,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教育的目的[1]。
一、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不够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素质提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高度来认识。但有部分高校存在重利用网络加强学生和学校管理,轻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在大学生的素质中,网络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这就要求各高校必须始终把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2]。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载体创新问题
随着高校扩招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比如大学生在校外集中居住带来了许多管理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覆盖面、有效性,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生活的问题。同时,当代大学生通过现代传媒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了,使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输入教育信息的手段和载体显得相对滞后,传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信息主导优势正在消解。如何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的特点,运用现代科技新成果增强传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科技含量和感染力,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是:专业教师队伍与德育教师资源未整合,德育智育“两张皮”现象仍存在;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整体力量薄弱,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没有充分发挥育人优势;专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现状严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整体力量还未形成;内部资源整合不够[3]。凡此种种,导致各高校普遍存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兼职人员多、岗位变动频繁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可行性
从哲学、教育学等学科角度来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来揭示其教育现状和规律,从而为有效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不仅丰富了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还拓展了大学生情感教育问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从而将发展网络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到更高的领域,并不断结合于校园和大学生本身的情感实际中,创新和发展各种途径的建设思路[4]。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对培养各行业职业人才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对各高校的发展建设不断加强扶持力度,进一步明确了职业人才的培养途径和岗位定位,这为高校加强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政策基础。在新的大好形势下,高校的发展和培养人才思路,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整体环境,让所培养的人才物有所用、物超所值。坚持德才兼备,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正确的、科学合理的改革教学管理体系,为人才培养重新制定规划和构建环境。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塑造学生的内在品质,内外兼修培养专业人才
教学质量的优劣,是高校成果的直接体现,所以大多高校教学质量格外重视,并不断为提升质量而改革创新。通过对高校学生的调查了解,大部分具有优秀品格的学生,其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强,学习心态也比较好。具有良好品格的人,其接受知识和创新能力更强,而我们对知识技能的传授,自然事半功倍。所以,对于道德教育的投入和产出,肯定会带动我们其他方面的提升。
网络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道德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应当提升到更高层次,通过合理有效的活动形式去弘扬和培育。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育学生诚实守信,最普遍的是利用网络开展诚信考试倡议。每学期期末,不少院校都会开展此类活动,通过活动加强学生自身自觉品格的修养,培养他们的对事物判断的能力,规范网络思想政治行为。
网络思想政治建设将为我们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不可限量的提升,是因为它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内在品质,让其内外兼修。培养他们在意志品质上的优秀,即是对学生未来的负责,也是对自身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提升教学质量,又反馈于学生的成才和院校的发展。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有效的传统形式又要与时俱进
传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人们所能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工作。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教育者要与大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促膝谈心,以找准大学生的思想脉搏,通过谈心、交流,沟通思想,有效地增强思想工作的效果。目前,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行教材内容老套、滞后,缺乏时代性,教育的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其次,有的高校并没有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结合具体的对象和独特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抽象不生动,特点不突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洞乏力。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在高校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存在很大问题,必须要进行革新。
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或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即在网络空间以网络为载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内有的学者以为,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普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其领域、方式及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新趋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除了以其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化、信息容量大、虚拟性等技术特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外,更以其平等、自主、交互性的社会性内涵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作为对时代的回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是技术和工具层面上的,而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转换。从广义上讲,我们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指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还指网下针对网络影响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工作特点强化实际效果
在实行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任何形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发展的检验,才能评判区分出优劣,这是检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评判一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否合理的方式方法。高校不能放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否则会造成大学生的畸形发展,背离我们教学育人的根本本质。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的重要能量储备之一,大学生培养应该是科学合理的、全面性的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发展,要求我们从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入手,全方位的去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质能力。
(四)坚持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相融合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将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调节到很高的程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驱动效应。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情感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愉悦的情绪。兴趣、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将推动主体设立的目标与实践活动的需要,及时按照目标的理解,以反映客体。兴趣可以对大学生的认知活动具有直接导向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把真正的、良好的美作为行动指针,使学生具有良好道德行为的积极体验,激发其追求高贵之美的激情,并朝着正确的行为方向前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以及陶冶学生情绪,打开学生情感的心灵过程。情感与理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人情味,充满亲切感和温暖感,产生亲和力。只有这样,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会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否则会显得苍白无力。
四、结束语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有效的传统形式又要与时俱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工作特点强化实际效果以及坚持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等来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引起教育者高度重视与关注,及时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合理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青年学生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树祥主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90-92.
[2]王媛.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经济师,2010(04):112-113.
[3]张玉奇.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03):106-107.
[4]徐茜.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观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07):87-88.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策略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情感教育融合在一起,必须注重情感教育的特殊效果,以保持在最佳状态,有效地控制受教育者的情绪,以创造有利于积极的条件背景下,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教育的目的[1]。
一、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不够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素质提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高度来认识。但有部分高校存在重利用网络加强学生和学校管理,轻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在大学生的素质中,网络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这就要求各高校必须始终把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2]。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载体创新问题
随着高校扩招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比如大学生在校外集中居住带来了许多管理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覆盖面、有效性,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生活的问题。同时,当代大学生通过现代传媒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了,使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输入教育信息的手段和载体显得相对滞后,传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信息主导优势正在消解。如何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的特点,运用现代科技新成果增强传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科技含量和感染力,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是:专业教师队伍与德育教师资源未整合,德育智育“两张皮”现象仍存在;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整体力量薄弱,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没有充分发挥育人优势;专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现状严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整体力量还未形成;内部资源整合不够[3]。凡此种种,导致各高校普遍存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兼职人员多、岗位变动频繁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可行性
从哲学、教育学等学科角度来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来揭示其教育现状和规律,从而为有效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不仅丰富了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还拓展了大学生情感教育问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从而将发展网络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到更高的领域,并不断结合于校园和大学生本身的情感实际中,创新和发展各种途径的建设思路[4]。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对培养各行业职业人才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对各高校的发展建设不断加强扶持力度,进一步明确了职业人才的培养途径和岗位定位,这为高校加强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政策基础。在新的大好形势下,高校的发展和培养人才思路,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整体环境,让所培养的人才物有所用、物超所值。坚持德才兼备,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正确的、科学合理的改革教学管理体系,为人才培养重新制定规划和构建环境。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塑造学生的内在品质,内外兼修培养专业人才
教学质量的优劣,是高校成果的直接体现,所以大多高校教学质量格外重视,并不断为提升质量而改革创新。通过对高校学生的调查了解,大部分具有优秀品格的学生,其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强,学习心态也比较好。具有良好品格的人,其接受知识和创新能力更强,而我们对知识技能的传授,自然事半功倍。所以,对于道德教育的投入和产出,肯定会带动我们其他方面的提升。
网络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道德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应当提升到更高层次,通过合理有效的活动形式去弘扬和培育。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育学生诚实守信,最普遍的是利用网络开展诚信考试倡议。每学期期末,不少院校都会开展此类活动,通过活动加强学生自身自觉品格的修养,培养他们的对事物判断的能力,规范网络思想政治行为。
网络思想政治建设将为我们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不可限量的提升,是因为它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内在品质,让其内外兼修。培养他们在意志品质上的优秀,即是对学生未来的负责,也是对自身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提升教学质量,又反馈于学生的成才和院校的发展。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有效的传统形式又要与时俱进
传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人们所能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工作。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教育者要与大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促膝谈心,以找准大学生的思想脉搏,通过谈心、交流,沟通思想,有效地增强思想工作的效果。目前,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行教材内容老套、滞后,缺乏时代性,教育的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其次,有的高校并没有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结合具体的对象和独特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抽象不生动,特点不突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洞乏力。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在高校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存在很大问题,必须要进行革新。
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或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即在网络空间以网络为载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内有的学者以为,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普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其领域、方式及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新趋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除了以其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化、信息容量大、虚拟性等技术特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外,更以其平等、自主、交互性的社会性内涵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作为对时代的回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是技术和工具层面上的,而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转换。从广义上讲,我们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指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还指网下针对网络影响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工作特点强化实际效果
在实行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任何形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发展的检验,才能评判区分出优劣,这是检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评判一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否合理的方式方法。高校不能放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否则会造成大学生的畸形发展,背离我们教学育人的根本本质。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的重要能量储备之一,大学生培养应该是科学合理的、全面性的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发展,要求我们从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入手,全方位的去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质能力。
(四)坚持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相融合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将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调节到很高的程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驱动效应。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情感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愉悦的情绪。兴趣、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将推动主体设立的目标与实践活动的需要,及时按照目标的理解,以反映客体。兴趣可以对大学生的认知活动具有直接导向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把真正的、良好的美作为行动指针,使学生具有良好道德行为的积极体验,激发其追求高贵之美的激情,并朝着正确的行为方向前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以及陶冶学生情绪,打开学生情感的心灵过程。情感与理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人情味,充满亲切感和温暖感,产生亲和力。只有这样,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会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否则会显得苍白无力。
四、结束语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有效的传统形式又要与时俱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工作特点强化实际效果以及坚持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等来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引起教育者高度重视与关注,及时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合理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青年学生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树祥主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90-92.
[2]王媛.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经济师,2010(04):112-113.
[3]张玉奇.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03):106-107.
[4]徐茜.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观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0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