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5556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自身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清中,使红细胞破坏加速的一种溶血性疾患。早在本世纪初就有法国学者叙述过此种疾患具有红细胞自身凝集的特点,因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不同,称为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但当时未受到学术界公认,直到1938年Dameshek和Schwartz二氏用动物实验证明了,注射抗红细胞血清可以产生溶血性贫血,以及从部分患者血清中找到红细胞抗体之后,本病才受到更多人的注意。近廿年来国外有关本病的报告累见不鲜,并对其临床、血液学和免疫学表现已有丰富的认识,关于治疗及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国内侯氏及陈氏等曾有一些临床及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氏试验)的报告。本文将我所自1958年至1963年4月收治的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一些临床资料(表1,2)和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我们遇到一例中华分枝睾吸虫病患者在用氯喹啉治疗过程中,发生溶血性黄疸而致死亡。兹特报告如下。
期刊
大量醋酸脱氧皮质固酮(DOCA)引起阿狄森氏病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一例报告
期刊
非恶性肿瘤所致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病程较长,预后较好,故称之为良性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其病因可由于上腔静脉之静脉炎,外部受压,纵隔炎(梅毒、化脓性感染或结核所致)及近年来文献报告之荚膜组织胞浆菌,或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导致之局限性静脉炎所引起。
期刊
复王文蔚医师
期刊
1893年Hektoen氏首次报告恶性肿瘤转移至心脏,1924年Rosler氏第一次做出临床诊断,至1950年Prichard氏总结文献已有500例,其后12年间据所见文献,包括国内11例在内约有729例。
期刊
蟾蜍俗称癞虾蟆,其肉可治小儿疳积惊风、驱虫及疮疽发背。蟾酥制剂对坏死性口炎、龈炎、急性冠周炎及龈流血等有显著疗效,亦可用作强心药,如成药金蟾丸、六神丸、蟾蜍毒甙(bufotalis)等,由于对心脏作用不强,今已罕用。兹将本院近年遇到因食蟾蜍中毒后所致心律紊乱三例报告于下。
期刊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内科学会消化病组,于最近几个月内,连续开了三次座谈会,针对附近农村常见消化病的诊断和治疗交流了经验。三次的内容为:“肝病”、“溃疡病”和“慢性腹泻”。
期刊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又称Evans氏综合征,首先于1949年由Evans及Duane二氏报告。此后Evans氏等(1951)、Dacie氏(1954)和Harris-Jones氏等(1958)相继有数例报道。国内陈氏等也曾报告一例。兹将作者等最近所见一例摘录如下。
期刊
乙烯二胺四乙酸双钠钙(CaEDTA)治疗铅中毒,尚有一些问题需要阐明。现就我院100例铅中毒住院患者的观察研究,对上次报告未涉及的问题作一简要报道。
期刊
作者对100名24~51岁(平均34岁)的正常人进行心电图Master氏二级梯标准运动测验及双倍运动测验,以考核哪一测验对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更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