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东

来源 :VOGUE服饰与美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ye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的小荧幕是《伪装者》和《琅琊榜》的胜利,这两部从剧本、表演到制作都相当精良的作品,一下拉开了与不少国产剧的距离。而作为两部戏主心骨之一的靳东,也成了风口浪尖的人物。熟悉他的,知道在电视剧《温州一家人》、话剧《屠夫》以及《日出》中他早有过惊艳的表演,而不熟悉他的,可以从这里,慢慢开始。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我只要喜欢这部作品,就有能力做好。但事实上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完全高估自己的能量,影视作品是一个集体创作的项目,尽管在这些年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坚守我想要的东西,但也改变不了整个剧组,更别说是行业和全局。但我还是想反复地强调,每个人努力做好自己,不管对行业还是社会,就是最大的贡献了。”
  拍摄靳东有一个让人意外的开始,一直被称为老干部的他,穿着军绿色的长款大衣走进来,没有前呼后拥的包围,也没有夹道开路的阵仗,不同于《伪装者》中他略显厚实的肩膀,下戏的他很快就瘦了回来。于是我们的话题就从他为戏增重开始轻松地展开,哪知聊了不到五分钟,他就发出了上面那段感叹,果真是靳东,非典型的靳东。
  成名已久 但怀初心
  2015年,伴随着《伪装者》、《琅琊榜》的效应,和同剧的胡歌、王凯等演员一样,靳东的名字一下登上各种热搜榜,尤其是他在《伪装者》中所塑造的明楼大哥,其无可厚非的表演,使之成为小荧幕上绝对的年度第一,微博粉丝也从几十万一下暴涨到三百万,按当时他和李雪(《伪装者》导演)那个“涨一万粉丝请一顿饭”的赌来看,靳东着实欠下了不少饭。新来的粉丝们开始像挖宝一样整理出他的陈年旧事,媒体们则争先恐后地追问他“走红的滋味”,还给他立下“大器晚成”的评价,面对这一切,靳东也曾不客气地说出“什么叫红,什么叫不红?我在自己的领域(话剧)早就红得发紫了好吧”,结果被用作标题,他赶快检讨自己“性情所致,口无遮拦”。
  这一切的一切,他的风口浪尖,别人的蜂拥而至,本身都像一部极其精彩的电视剧,不过是第二季,看客们无论多心急如焚地等待新的故事,在那之前都得花上点时间,把第一季补上才行一如若不然,你可能永远看不到这其中最美好的部分。
  1976年出生的靳东已经39岁了,前阵子有人贴出了他29岁时在电影《秋雨》中的剧照,活脱脱的花美男形象让不少人惊讶不已,要知道,在《伪装者》中,他可是个不靠颜值靠演技的典型,哪知明楼大哥那微微有些发福的中年体态,正是靳东自己的提议。
  “增重了20斤,还是挺难受的,每天胃都特别不舒服,但就我个人的意愿来说,我觉得还不够,没达到我想要的,因为时间太短了。”靳东坐在我们对面,声音带着话剧演员惯有的洪亮和浑厚,“这其实足以说明今天影视界的现状,不会给演员留太长的时间准备,我理想的状态是拍一部戏之前起码有五个月的准备时间,当然《伪装者》已经算相当不错的了。”
  这样的感叹在靳东的采访中并不少见,和很多人眼中中国影视圈的阳春白雪不同,他的想法可能略显悲观或者说现实,他看得到收视率也看得到票房,但那似乎永远不是他会关心的话题,比起大数据,他更想知道剧本是否完善;比起合作对象有过多少大热作品,他更关心这个人是否靠谱;比起时下流行的剧目,他更想去参与那些严肃、有深度的题材——不管卖座不卖座。一起拍摄的时候,同剧的演员下了戏相约去唱歌,他不去,因为得为第二天的表演做准备;试演的时候拍摄花絮的工作人员对着他拍个不停,他生气,因为影响他进入情绪。让他给粉丝寄语,他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闲来发条微博,他写“今天,你读书了吗?”——还是繁体字的。
  这样的靳东在这样的演艺圈显得很特别,所以人们说他是老干部、老首长,可他自己并不觉得心态老,也不觉得这有什么,直得拿出来讲的。对他来说,他只是按自己小时候所看到的那样去生活去工作,他从自己的父母师长身上学会了怎么对待自己喜欢的事物,然后就这样一天一天地继续着,他觉得自己没变,只是这世界变了。忠于自我的哲学
  “我小时候偏科偏得特别严重,可能山东人就是这样,接受的是孔老夫子的教育,我们在无意识地情况下去背唐诗宋词,那种氛围是一个常态,当时可能不理解,但后来就会发现这些东西对自己的影响。”说起靳东的小时候,按现在的话算是个文艺青年,他读《三字经》也读莎士比亚,而正像他所说的那样,很多年以后,他才明白这些事物已经长到了自己的血液和骨子里。
  考大学的时候,靳东本来想上中文系却未果,于是陷入了对未来的思考,“70年代的人其实很多思维是固化的,我们都没出过国,没面对过商业社会,只想着考一个好大学,毕业后分个好单位,分到一个大一点的房子,领多一点的工资,娶一个心仪的女孩子,然后生个孩子,终此一生。可我觉得我一下看到了自己的60岁,我看到自己蹲在一个办公室,每天拿两份报纸,喝茶下棋,聊那些所谓的幸福,我不想这样,可能我从小就叛逆吧,我不甘心。”
  那是靳东特别迷茫的一段时间,每天呈现在脑海里的只有三个字:没意思。无论做什么样的尝试,都觉得没意思,直到他碰到了表演,碰到了生命中第一个角色,《东方商人》中的少年高显阳。这个经历打开了他生命中一段新的可能性,此后他继续表演,直到23岁重回校园,考进中央戏剧学院的音乐剧班,还被刘烨戏称是“史上年纪最大的新生”。2005年主演电影《秋雨》,被吴宇森评价为“开拓了表演方法一个新的空间,甚至让我觉得以往看过的表演都是一个套路”,期间参演了不少电影、电视剧和话剧。2012年,他获得了国内话剧的最高政府奖项金狮奖,和他一起上台的还有徐峥、秦海璐、胡军等人。正如靳东所说的,在话剧领域,他早就红了,只是在略显浮躁的小荧幕上,他一不穿越,二不耍宝,所以花了更多的时间,才走到人们面前。
  靳东最喜欢的书是关于美国西点军校的《没有任何借口》,他自信满满地告诉我们,在他人生的近四十年中,他很少向别人说“对不起”,因为他不会把这三个字作为廉价的借口,与其道歉,不如在一开始就更严格地要求而避免需要道歉的状况。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以为他只是“戏比天大”,其实他在任何需要严肃对待的事情面前,从来没有松懈过。“在舞台上训练的时候,有一条戏剧法则叫做‘行动大于一切’,有时候真的可以把台词拿掉,用表演来表达。我觉得这句话用在我成长过程里特别合适,我现在的做事方式90%都来自于我的父母,而其实父母不需要说什么,他们的行动本身就能说明问题,因为语言是最苍白无力的,无论说得再多,都不如用行为去告诉我该怎么做。”   本着这样的想法,靳东也很矛盾。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他一直不断约束自己,不要去说话,因为说了也没意义,可有些时候,他却又觉得不得不说,“以前人微言轻,大家不愿意听我说,现在有人愿意听了,我却也明白说了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价值,但我内心深处对未来仍满怀期待。”
  说到这儿,靳东自嘲似地笑笑,“之前我上台领奖,工作^员老是制止我,让我别说这个,说点儿轻松的。可我觉得怎么了’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东西,现在让我高兴的是,我们喜欢的东西大家接受了,不是指这两部戏(《伪装者》、《琅琊榜》),而是指这种认真做事的价值观,这是让我最高兴的事。”
  一个伤感主义的笑容
  采访靳东,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他读书自省,你听之有味,说到感慨之处,不懂分寸’却是潇洒敞亮,比起“他不懂迎合媒体”更像是“他觉得没必要迎合媒体”,若是你心怀善意,他会滔滔不绝地说东说西,毫无戒备。他说起国外的各种剧社,说起玉树地震后去那里的见闻,说起少年时与崔健、刘元、王迪一起在录音棚里录歌,有崔健的歌,也有陶喆的歌,他甚至会说起父亲赠他的口琴,“父亲以前当兵在海边,他说每次吹口琴都会有,点儿哀愁,可能是乡愁,我小的时候对这个感觉印象特别深,还有就是他当兵的时候总是吃海带,现在也闻不了海带的味道。”
  靳东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跟他相处得十分融洽,虽然他在工作上要求一向很高,却很少发脾气,用他的话说是采用鼓励法,平时多鼓劲,经常送礼物。比起老干部,他们觉得靳东更是一个特别传统的三观很正的人,正直、认真,但玩闹的事情也少不了。前不久他听说一个工作人员摔倒了,立刻给对方发微信关心地问:你没事吧?对方心里大暖,说没事,紧接着他就问:那地板没事吧?
  靳东听着别人的评价,也笑,他说自己是个会努力制造快乐的人,可骨子里却是偏悲观的,或者说是容易伤感的。大约在十年前,他自认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终于脱离了小时候的固有观念,开始享受一些物质生活,也曾有过一掷千金只为欢心的时刻,却没办法真正的快乐起来,于是他想到了戏剧理论中基本的表演三要素,“就是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当时我就觉得戏剧理论和哲学理论是共通的,我们活到人生的这一步,不去谈空洞庞大的东西,只说自己能给自己所生活的周遭群体带来点什么,我觉得这是我一直关心的话题。”从20岁开始,靳东就一直以人文主义关怀者自居,事实上,这也正是他伤感的根源,“莎士比亚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我倒是不觉得自己是,曹禺先生说过,‘你要想读懂我的剧本,首先你要读懂我的苦闷’,我想我可能是有很多苦闷的。我从小就渴望美好的东西,我想到我生命尽头的时候,也始终会心存美好。我只是觉得,我努力去做的和我眼睛看到的,差别有点大,或者说是理想和现实之间差了很大的距离。可是不管相差多远,我还是坚信一切可以是美好的。”他顿了顿说,“我曾经跟我朋友开玩笑说,我这一生最受不了的就是在情感上伤害我,我特别相信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或者其他任何感情,遇到感情的问题,我甚至不愿意花时间和脑力去客观审视,我就相信这个,我知道情是很容易碎掉的,可越是容易碎掉,越是很难奢求的东西,得到了才会更珍惜——就像我相信一切可以是美好的。”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你很难想象,一个39岁的男人以什么样的表情和语气说出这么一段“不合时宜”的话,事实上这段话就像靳东所坚信的东西一样,那么毫无戒备的美好,却又充满着千军万马的说服力。他身上那些自以为的常规,那些少见却让人一见倾心的秉性,或许正改变着什么,改变着你本来以为的常规,这个世界的常规。
  然而归根结底,人的复杂永远不可能用一句“伤感”去概括,靳东也是一样。就像他会兴奋地讲起在录音棚的故事,会挂着少年的微笑说起父亲,他也会一脸神往地回忆自己骑摩托车的“跑山”经历:多年前在美国,他从洛杉矶开车到拉斯维加斯,途中自己的汽车被三四十辆哈雷超过,当时他就被震惊了,由此开始了自己的摩托车之旅。在还不那么忙的几年前,他会约上车队的朋友,从北京出发经过怀柔、密云,还去过内蒙,一路砂石坎坷,崎岖不平,可那感觉,却是其他事情都没办法替代的。
  “就像逍遥骑士吗?”我们问他。
  “对,就像逍遥骑士。”他露出了一个真正高兴的笑容,一个暂且放下了悲观与伤感的笑容。
其他文献
年轻人青春洋溢,不需要名贵珠宝的陪衬,因而许多珠宝品牌推出更为年轻化的风格设计,无论是材质还是创意,都充满个性十足的亮点。  可以自由搭配,是现如今个性化珠宝的一大趋势。精细小巧的设计让叠戴变成了一种有趣的尝试,通过将不同材质、颜色、风格的设计叠搭在一起,让它们变得更加私人化。英国珠宝设计师Monica Vinader同名品牌的设计就适合叠搭佩戴,而这也是它在社交媒体上成为出镜率颇高的明星单品的原
幕布缓缓升起,灯光刹那间聚集在舞台中央。他,踏着不紧不慢的步伐走出来。一身玄衣,英姿潇洒,眉目间尽是阳刚之气。他在舞池中优雅地转身、跳跃,仿佛成了银河中耀眼的明星。此后,他便成了指引我前进的北斗星,在我每一次遭遇挫折打击时,给我前进的动力。他就是我心中最耀眼的那颗星。  猪豆豆点评:偶像的榜样,前进的力量;追星有度,活力无限。  指導老师 王慧英
夏天去海边,即便在一百年前也算是年中盛事,淑女们纷纷打扮“妆”点起来,誓当碧浪白沙之间最耀眼的那朵小花。好奇将近一百年前的Vogue淑女夏日去海滩时打扮成什么样子?别小瞧她们,从资料库里找出的老Vogue图片发现,“祖母辈”的淑女们可讲究得很。在上世纪20年代东方风情品位席卷西方社交圈时,头上绑着发带,撑着一把日式小伞,一身丝绸浴衣常是海边时髦女性的标志性打扮。快一百年后的今天,时髦的你应该打扮成
刚刚由塔沃洛日卡出发的时候,那车夫就斜了眼睛望了望那阴黯天空中弥漫着的黑云。风很大,风向不定,四面八方都刮起来,直似攻击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又好像是一只被锁住的猛犬,在横冲直撞,凶狠地又抓又咬,但是每一次都經不起猛力的一脚,只得缩回去。一会儿又扑过来,又暴怒地跳回去,尖叫、狂吠,眦裂地、痉挛地吼着。风雪绞起的漩涡,在地上旋转、奔腾、乱滚;路上遍地是雪,路已经被雪深深地埋没了。黄昏近了,风雪更大了。怒
A POMANTIC ENCOUNTER蕾丝、褶裥、丝绒盛装下的维多利亚风格女郎在红砖碧瓦的中式宫廷中演绎了一段梦幻奇遇。  也许是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工业化流水线设计而想抒发古典情怀,或者对社交网络上五彩缤纷的造型产生厌倦,设计师们在2015秋冬T台上通过黑色、褶裥、立领、紧身胸衣,带你回溯浪漫与黑暗交织的维多利亚时代。  时装设计有时是创造一种情绪,而非有逻辑可循,本季流行于T台之上的维多利亚风格
接连不断的雾霾天使得空气净化器成为居家办公的必备。但不要以为使用了空气净化器就可以安全呼吸,错误的选择或者使用不当,反而会事与愿违。让我们来告诉你,空气净化器到底怎么用。  空气污染可使空间内的人出现烦躁、迟钝、视觉和注意力下降等不良反应,更严重的还会引发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病症,都知道在这种大环境下要用空气净化器来改善周围的生存环境,但空气净化器到底要如何挑选,如何正确使用,很多人却并不清楚。  机
多少人爱她银幕上的风采,多少人爱她独立洒脱的姿态,在Vogue Film中高圆圆化身戏梦巴黎的女演员,她时而优雅,时而忧郁,时而痴狂,仿佛电影才是她灵魂的徜徉地。  遇见另一个自己  这次在巴黎拍摄高圆圆的创意灵感是法国的电影和女演员。异国的化妆师,异国的摄影师,没人知道她是谁,被人以新鲜的目光审视,她希望在巴黎还原作为演员的本质。“有新鲜的火花,有摄影师的突发奇想,虽然没有连贯的故事,但我更像一
70年代复古浪潮大举席卷2015春夏T台,在那个时代自由奔放的情怀感召下,10个不可错过的潮流带你领略新季风尚。  CELINE  NEW PROPORTIONS将视觉的重点转移到下半身,蓬松的流苏行走间尽显动感。  黑色棉质短袖上衣、黑色羊毛针织流苏开衩半身裙酒红色小羊皮芭蕾舞鞋均为Celine,玫瑰金镶钻项链及戒指Pomellato。  MAX MARA  FULLY FLORAL纷繁热烈的花
有些转变是水到渠成,有些突破则需要非凡的勇气。从超模到银幕新女神,从民谣歌手到新锐艺术家,从演员到话题作家、影视制作人……五位女性与我们分享了她们精彩的职业转变之路。  杜鹃:再征新途  在模特界已经攀上过巅峰的杜鹃正在学习做一个演员。她的人生转折点都并非刻意为之,但她相信凭着自己的能力和热情可以再征新途。  杜鹃最近又在纽约小住了几个星期,拍摄由罗东导演、关锦鹏监制的《纽约纽约》。这是她参演的第
演员李媛有着高挑中性的外表,用她粉丝的话来说,是既能“美如张柏芝”,又可帅气得像“国民老公”。也就是这股劲儿,让我们镜头下的她自由游走在妩媚、帅酷之间。  翻看着手机屏幕,李媛嘴里懒洋洋地蹦出几个乐队名字:“卡奇社、超级市场,国内乐队听的都是电子音乐。”相较于自己的职业,她似乎更热衷于谈论音乐,“还有他的,不知道怎么念。”指着手机播放列表里日本作曲家Tsunenori的名字,她说道。  “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