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土音乐进课堂”作为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需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重新审视,使操作与理论的互动并驾齐驱。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来看,它不是把“原生态”的田野声像搬进课堂,更不是学生穿上少数民族服饰的“秀场”复制,应该提倡本土文化中诞生出来的真正意义上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它不仅涉及到教育改革的问题,而且已经具备了一种文化上的战略意义。如何通过对本土音乐创造性的提升,使之成为符合当代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审美需求的共同语汇,使民族歌乐的符号文法具备自身形态结构的推动力,建立起属于中国本土的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