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方法 从药物炮制的目的及炮制中辅料对药效的影响两个方面加以分析。结果 同一种药物,由于炮制方法不同,疗效也就相应不同。不但能降低或增强药物的某些作用,甚至会完全改变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中药经辅料炮制后,在性味、药效、升降沉浮、归经和毒副作用等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可根据临床用药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结论 作为中药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好中药饮片炮制工作,以适应祖国中医中药的飞速发展的需要,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做贡献。
【关键词】 中药炮制;临床药效;影响;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82-01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的原则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剂技术[1]。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悠久的一门制药技术。炮制方法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中药的药效与药性[2]。中药大多属于生药,有的具毒性或烈性,有的气味恶劣而不利服用,必须通过炮制,才能供临床应用。因此,中药炮制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从药物炮制的目的及炮制中辅料对药效的影响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供同行参考。
1 药物炮制的目的
炮制的传统理论和实践,是以临床治疗的要求为基础。药物通过炮制,可以洁净药物保证用量准确,便于调剂和制剂,改变药物的性能,缓和或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刺激性或副作用[3]。前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炮制药歌有:“芫花本利水,非醋不能通;陈皮专理气,留白补胃中;附子救阴症,生用走皮风;草乌解风痹,生用使人蒙;炮当依法,方能专化工。”等说法。如山楂消食健胃,炒制消食化积,炒炭则有消积止泻的作用。生大黄有泻下作用,这是由于大黄含有蒽醌类衍生物,经过炮制后的大黄,蒽醌类衍生物被分解,泄下作用显著下降,如酒制大黄泄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于淤血症及不宜峻下者。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生地性苦寒,为清热凉血生津,炮制后为熟地,药性从苦寒转变为甘温,功效也相应地转为养肝肾、补血。可见同一种药物,由于炮制方法不同,药效也就相应不同。不但能降低或增强药物的某些作用,甚至会完全改变药物的性能和功效。
2 炮制中辅料对药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常需要加入一些辅料,如酒、醋、蜜、姜、盐、麸炒等,目的是中药经辅料炮制后,在性味归经、升降沉浮、作用趋向、药性药效、毒副作用等方面发生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在加辅料炒中,河砂、滑石粉均有中间传热体作用,土、蛤粉既有中间传热体作用,又可协同增效。中间传热体主要是利用辅料的温度使药物受热均匀,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成分煎出。协同增效主要是利用辅料的药性影响药物的作用,如苍术、枳壳麸炒可协同增强健脾燥湿作用。
2.1 液体辅料
2.1.1 酒炒 酒甘辛大热,气味芳香,矫味矫臭、能升能散,行药势,善行药热,活血通络,祛风散寒。如大黄性沉降,清热通便,导滞消积,如用于跌打损伤,气滞血瘀,可用酒炒大黄,取酒性能散的作用,改变其沉降之性,而收到去瘀生新之效。酒有黄酒、白酒之分,所含主要成分乙醇是良好的溶酶。药物经酒制后,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加疗效。炙药多用黄酒,浸药多用白酒。如药物性味苦寒的黄芩、黄柏等酒炙可缓和药性,引药上行。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的药物当归、川芎酒炙可协同增效。有不良嗅味的药物乌梢蛇、紫河车酒炙可矫嗅去腥。女贞子、肉苁蓉等酒蒸主要增强药物的补益作用。
2.1.2 醋炒 醋古称酢、苦酒,醋性味酸、苦微温,收敛解毒,止痛散瘀,能入肝经,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破滞消坚作用。同时醋具酸性,能使药物中所含有的游离生物碱等成分结合成盐,增强溶解度而易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常用米醋。如活血药元胡为行气活血的常用药,醋制能使作用缓和而持久,能入肝并增强其止痛作用,提高療效。理气药香附为治疗肝气郁滞所致的各种病症,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功效,醋制后能增强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作用。甘遂、商陆等峻下逐水药醋制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五灵脂、乳香、没药等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物醋制可矫嗅矫味,五味子醋蒸可协同增强酸涩收敛之性。
2.1.3 蜜炒 蜜性平味甘,有甘缓益脾,润肺止咳,解毒、缓和药性、矫味矫臭等作用。生则性凉,熟则性温,故能补中,能增强止咳药或补气药的作用。中药炮制常用的是炼蜜,能和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药物药效,如止咳平喘药百部、款冬花蜜炙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麻黄蜜炙缓和辛散之性。马兜铃蜜制除缓和苦寒之性,还能矫味免吐等。生甘草味甘而性偏凉,能泻火解毒,蜜制后味甘性温,补脾益气。
2.1.4 盐炒 盐性味咸寒,下行软坚散结,强筋骨,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入肾经,温肾药以盐制增强其补肾作用,如补骨脂味辛温,盐制后抑其辛温之性,引药入肾,加强其固肾之力。车前子临床上多用于利水通淋、清热明目,经盐制后能引药下行,加强利水作用。杜仲、巴戟天盐制后增强补肝肾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盐制后增强理气疗疝作用。知母、黄柏盐制后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益智仁盐制后增强缩小便和固精的作用。
2.1.5 姜汁炒 生姜性味辛、温,升腾发散而解表,能发表散寒,温中止呕,祛痰,解毒。药物经姜汁制后能抑制其寒性,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厚朴姜制可缓和副作用,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竹茹姜制可增强止呕作用,黄连还可缓和苦寒之性。半夏、南星、白附子用生姜制以降低毒性。
2.1.6 甘草汁 甘草性味甘、平,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的作用。药物经甘草汁制后能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如甘草汁煮远志、吴茱萸等。
2.1.7 米泔水 又称“米二泔”。能益气除烦,止渴,解毒。对油脂有吸附作用。常用来浸泡含油质较多的药物,如米泔水漂苍术、白术等,可除去部分油质,降低药物辛燥之性,增强补脾和中的作用。 2.1.8 黑豆汁 黑豆性味甘、平,能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滋補肝肾。药物经黑豆汁制后能增强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如何首乌等。
2.2 固体辅料
2.2.1 麦麸 能增加药物的颜色、香味、矫正其腥味外,并能增强药物药效。如苍术、枳壳麸炒可增强健脾燥湿作用。
2.2.2 白矾 白矾性味酸、寒,能解毒,祛痰杀虫,收敛燥湿,防腐。与药物共制,可防止腐烂,降低毒性,增强疗效,如白矾制半夏、天南星等。
2.2.3 滑石粉 中药炮制用滑石粉炒药物和煨药,如滑石粉炒刺猬皮,滑石粉煨肉豆蔻等。炒制主要是使韧性大的动物药质地变得酥脆,利于粉碎;煨制主要是除去过量的油脂,以消除刺激性,增强止泻作用。
2.2.4 土 中药炮制常用的是灶心土、黄土、红土、赤石脂等。灶心土味辛温。能温中和胃,止血,涩肠止泻等。土炒白术、山药、白芍、当归等均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2.2.5 稻米 稻米性味甘、平,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米炒党参可增强健脾止泻作用;斑蝥、红娘子米炒可降低毒性、矫嗅矫味。
2.2.6 豆腐 豆腐具有较强的沉淀与吸附作用,与药物共制后可降低其毒性,去除污物,如豆腐煮藤黄、硫黄降低毒性;豆腐煮珍珠洁净药物。
2.2.7 蛤粉 蛤粉性味咸寒,能清热,利湿化痰,软坚。蛤粉炒阿胶可降低滋腻之性,矫味,增强清热化痰作用。
2.2.8 河砂 中药炮制用河砂作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主要取其温度高、传热快、受热均匀,可使坚硬的药物经砂炒后质地松脆,以便粉碎和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
3 讨 论
中药炮制是祖国中医药学遗产重要的一部分,是几千年来我们祖先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掌握,注意观察药物的不同处理方法对药效的影响。炮制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对主药起到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影响主药理化性质等作用。对药物的药性、升降沉浮等具有一定的影响,常用的辅料分为两大类: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液体辅料主要包括酒、醋、盐水、生姜汁、蜂蜜、甘草汁、黑豆汁、米泔水等。固体辅料主要包括稻米、麦麸、白矾、豆腐、土、蛤粉、河砂、滑石粉等。炮制中首先要熟悉该辅料对药物有无药性影响,在哪些炮制方法中使用,使用中有何特点,目的是什么。总之,为使中药符合遣方用药需要,应针对药物本身性质,采用不同方法炮制药物,使其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充分发挥其适当的药物作用。作为中药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好中药饮片炮制工作,以适应祖国中医中药的飞速发展的需要,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向东.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J].蛇志,2007,19(3):213.
[2] 刘文凤.试述中药的炮制与临床疗效[J].中医药导报,2011,17(3):100.
[3] 李梅,万红.浅谈中药加工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9):64.
[4] 何俊标.简述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J].当代医学,2008,14(23):146.
【关键词】 中药炮制;临床药效;影响;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82-01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的原则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剂技术[1]。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悠久的一门制药技术。炮制方法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中药的药效与药性[2]。中药大多属于生药,有的具毒性或烈性,有的气味恶劣而不利服用,必须通过炮制,才能供临床应用。因此,中药炮制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从药物炮制的目的及炮制中辅料对药效的影响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供同行参考。
1 药物炮制的目的
炮制的传统理论和实践,是以临床治疗的要求为基础。药物通过炮制,可以洁净药物保证用量准确,便于调剂和制剂,改变药物的性能,缓和或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刺激性或副作用[3]。前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炮制药歌有:“芫花本利水,非醋不能通;陈皮专理气,留白补胃中;附子救阴症,生用走皮风;草乌解风痹,生用使人蒙;炮当依法,方能专化工。”等说法。如山楂消食健胃,炒制消食化积,炒炭则有消积止泻的作用。生大黄有泻下作用,这是由于大黄含有蒽醌类衍生物,经过炮制后的大黄,蒽醌类衍生物被分解,泄下作用显著下降,如酒制大黄泄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于淤血症及不宜峻下者。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生地性苦寒,为清热凉血生津,炮制后为熟地,药性从苦寒转变为甘温,功效也相应地转为养肝肾、补血。可见同一种药物,由于炮制方法不同,药效也就相应不同。不但能降低或增强药物的某些作用,甚至会完全改变药物的性能和功效。
2 炮制中辅料对药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常需要加入一些辅料,如酒、醋、蜜、姜、盐、麸炒等,目的是中药经辅料炮制后,在性味归经、升降沉浮、作用趋向、药性药效、毒副作用等方面发生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在加辅料炒中,河砂、滑石粉均有中间传热体作用,土、蛤粉既有中间传热体作用,又可协同增效。中间传热体主要是利用辅料的温度使药物受热均匀,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成分煎出。协同增效主要是利用辅料的药性影响药物的作用,如苍术、枳壳麸炒可协同增强健脾燥湿作用。
2.1 液体辅料
2.1.1 酒炒 酒甘辛大热,气味芳香,矫味矫臭、能升能散,行药势,善行药热,活血通络,祛风散寒。如大黄性沉降,清热通便,导滞消积,如用于跌打损伤,气滞血瘀,可用酒炒大黄,取酒性能散的作用,改变其沉降之性,而收到去瘀生新之效。酒有黄酒、白酒之分,所含主要成分乙醇是良好的溶酶。药物经酒制后,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加疗效。炙药多用黄酒,浸药多用白酒。如药物性味苦寒的黄芩、黄柏等酒炙可缓和药性,引药上行。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的药物当归、川芎酒炙可协同增效。有不良嗅味的药物乌梢蛇、紫河车酒炙可矫嗅去腥。女贞子、肉苁蓉等酒蒸主要增强药物的补益作用。
2.1.2 醋炒 醋古称酢、苦酒,醋性味酸、苦微温,收敛解毒,止痛散瘀,能入肝经,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破滞消坚作用。同时醋具酸性,能使药物中所含有的游离生物碱等成分结合成盐,增强溶解度而易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常用米醋。如活血药元胡为行气活血的常用药,醋制能使作用缓和而持久,能入肝并增强其止痛作用,提高療效。理气药香附为治疗肝气郁滞所致的各种病症,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功效,醋制后能增强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作用。甘遂、商陆等峻下逐水药醋制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五灵脂、乳香、没药等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物醋制可矫嗅矫味,五味子醋蒸可协同增强酸涩收敛之性。
2.1.3 蜜炒 蜜性平味甘,有甘缓益脾,润肺止咳,解毒、缓和药性、矫味矫臭等作用。生则性凉,熟则性温,故能补中,能增强止咳药或补气药的作用。中药炮制常用的是炼蜜,能和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药物药效,如止咳平喘药百部、款冬花蜜炙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麻黄蜜炙缓和辛散之性。马兜铃蜜制除缓和苦寒之性,还能矫味免吐等。生甘草味甘而性偏凉,能泻火解毒,蜜制后味甘性温,补脾益气。
2.1.4 盐炒 盐性味咸寒,下行软坚散结,强筋骨,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入肾经,温肾药以盐制增强其补肾作用,如补骨脂味辛温,盐制后抑其辛温之性,引药入肾,加强其固肾之力。车前子临床上多用于利水通淋、清热明目,经盐制后能引药下行,加强利水作用。杜仲、巴戟天盐制后增强补肝肾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盐制后增强理气疗疝作用。知母、黄柏盐制后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益智仁盐制后增强缩小便和固精的作用。
2.1.5 姜汁炒 生姜性味辛、温,升腾发散而解表,能发表散寒,温中止呕,祛痰,解毒。药物经姜汁制后能抑制其寒性,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厚朴姜制可缓和副作用,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竹茹姜制可增强止呕作用,黄连还可缓和苦寒之性。半夏、南星、白附子用生姜制以降低毒性。
2.1.6 甘草汁 甘草性味甘、平,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的作用。药物经甘草汁制后能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如甘草汁煮远志、吴茱萸等。
2.1.7 米泔水 又称“米二泔”。能益气除烦,止渴,解毒。对油脂有吸附作用。常用来浸泡含油质较多的药物,如米泔水漂苍术、白术等,可除去部分油质,降低药物辛燥之性,增强补脾和中的作用。 2.1.8 黑豆汁 黑豆性味甘、平,能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滋補肝肾。药物经黑豆汁制后能增强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如何首乌等。
2.2 固体辅料
2.2.1 麦麸 能增加药物的颜色、香味、矫正其腥味外,并能增强药物药效。如苍术、枳壳麸炒可增强健脾燥湿作用。
2.2.2 白矾 白矾性味酸、寒,能解毒,祛痰杀虫,收敛燥湿,防腐。与药物共制,可防止腐烂,降低毒性,增强疗效,如白矾制半夏、天南星等。
2.2.3 滑石粉 中药炮制用滑石粉炒药物和煨药,如滑石粉炒刺猬皮,滑石粉煨肉豆蔻等。炒制主要是使韧性大的动物药质地变得酥脆,利于粉碎;煨制主要是除去过量的油脂,以消除刺激性,增强止泻作用。
2.2.4 土 中药炮制常用的是灶心土、黄土、红土、赤石脂等。灶心土味辛温。能温中和胃,止血,涩肠止泻等。土炒白术、山药、白芍、当归等均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2.2.5 稻米 稻米性味甘、平,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米炒党参可增强健脾止泻作用;斑蝥、红娘子米炒可降低毒性、矫嗅矫味。
2.2.6 豆腐 豆腐具有较强的沉淀与吸附作用,与药物共制后可降低其毒性,去除污物,如豆腐煮藤黄、硫黄降低毒性;豆腐煮珍珠洁净药物。
2.2.7 蛤粉 蛤粉性味咸寒,能清热,利湿化痰,软坚。蛤粉炒阿胶可降低滋腻之性,矫味,增强清热化痰作用。
2.2.8 河砂 中药炮制用河砂作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主要取其温度高、传热快、受热均匀,可使坚硬的药物经砂炒后质地松脆,以便粉碎和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
3 讨 论
中药炮制是祖国中医药学遗产重要的一部分,是几千年来我们祖先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掌握,注意观察药物的不同处理方法对药效的影响。炮制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对主药起到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影响主药理化性质等作用。对药物的药性、升降沉浮等具有一定的影响,常用的辅料分为两大类: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液体辅料主要包括酒、醋、盐水、生姜汁、蜂蜜、甘草汁、黑豆汁、米泔水等。固体辅料主要包括稻米、麦麸、白矾、豆腐、土、蛤粉、河砂、滑石粉等。炮制中首先要熟悉该辅料对药物有无药性影响,在哪些炮制方法中使用,使用中有何特点,目的是什么。总之,为使中药符合遣方用药需要,应针对药物本身性质,采用不同方法炮制药物,使其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充分发挥其适当的药物作用。作为中药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好中药饮片炮制工作,以适应祖国中医中药的飞速发展的需要,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向东.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J].蛇志,2007,19(3):213.
[2] 刘文凤.试述中药的炮制与临床疗效[J].中医药导报,2011,17(3):100.
[3] 李梅,万红.浅谈中药加工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9):64.
[4] 何俊标.简述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J].当代医学,2008,14(2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