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散光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p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植入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伴有散光的中高度近视患者61例(113眼),进行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TICL),于术后1、3、6个月及1、2年进行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并发症的观察.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眼压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总体差异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时间点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术前BCVA为4.98±0.12,术后1、3、6个月及术后1、2年BCVA分别为5.04±0.08、5.02±0.09、5.05±0.10、5.04±0.09、5.03±0.11,各个时间点的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090,P>0.05).术前UCVA为4.03±0.07,术后各时间点UCVA分别为4.92±0.10、4.96±0.09、4.95±0.12、4.94±0.11、4.94±0.08,术后各个时间点的UCVA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F=6.508,P<0.05).术后屈光度较稳定,散光度均在0.5 D以内;TICL在眼内稳定,术后6个月时106眼(93.8%)旋转小于5°,7眼(6.2%)旋转在5°~10°之间.术中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散光安全、有效,可预测性及稳定性好。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地形图引导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PRK)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PKP)术后高度散光及不规则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非随机、回顾性研究.收集PKP术后因高度散光或不规则散光而接受地形图引导的T-PRK治疗的患者18例(20眼).记录并分析术前及进行本研究时末次随访的裸眼视力(UDVA)、最佳矫正视力(CDVA)、届光状态、角膜地形图及视觉症状变化等,应用秩和检验对视力、
目的 通过对比性临床观察,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引导下定位睫状沟,行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4月至201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将34例(37只眼)需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患者按术前应用UBM检查和未用UBM检查分为两组:1组18例19只眼,术前行UBM检查,定位睫状沟在巩膜表面投影位置,依此确定手术
目的 探讨碘酊烧灼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 对15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采取碘酊烧灼联合那他霉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碘酊烧灼联合那他霉素治疗,轻度者治愈率100%,中度者70%,重度者33%.结论 碘酊烧灼联合那他霉素对轻中度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效果较好,对重度者效果欠佳。
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医院将定于2013年5月19日至6月28日(6周),在温州举办“视光学与技能强化进修班”。培训内容涵盖临床眼视光学理论和方法、视觉功能检查与临床处理、眼镜临床验配、临床角膜接触镜验配、屈光手术学、低视力临床诊疗与康复、眼视光诊疗中心管理等眼视光学临床诊疗知识与技能以及最新进展。以视光学理论为基础,强调临床技能培训,使学员掌握最基本的视光学理论与临床技能。
期刊
目的 对比分析爱必肤与传统缝合方法处理眼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91例伤口整齐清洁的眼睑外伤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成A、B两组,A组43例选择行人体组织粘合剂黏合创口法,B组48例选择传统丝线间断缝合法,观察并比较手术疼痛率,创口愈合情况及术后瘢痕情况.结果 手术疼痛率及瘢痕程度方面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有创口均一期愈合.结论 使用爱必肤处理眼睑外伤具有方便,高效,减少瘢痕
目的 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和中央角膜厚度进行5年随访测量,探索其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LASIK手术患者48例(48眼),平均屈光度(-6.25±2.87)D.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2年、3年、5年,采用OrbscanⅡ测量其角膜后表面曲率(中央6 mm区域)和角膜厚度.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
文中表应按统计学的制表原则设计,力求结构简洁。在表格设计方面应注意以下内容。1.表的横、纵标目间应有逻辑上的主谓语关系,主语一般置于表的左侧,谓语一般置于表的上侧。采用三线表,如有合计行或表达统计学处理结果的行,则在该行上再加一条分界短横线。
期刊
目的 观察4种仪器测量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前后的眼前节解剖结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30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于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用UBM、Visante OCT、Pentacam及IOL-Master对所有患者眼前节进行生物测量,分析手术前后眼前节参数的变化及四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16.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筛入路治疗筛窦源性眶良性肿瘤的简易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筛窦源性眶良性肿瘤患者60例采用鼻内窥镜下经筛入路治疗,并设置对照组(行内眦部联合鼻侧皮肤切开肿瘤取出术)60例:观察眼球突出等恢复情况,对比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手术时间长短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满意,术中术后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此术式简单
奈帕芬胺(Nepafenac)是一种新型眼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NSAIDs).与传统NSAIDs相比,Nepafenac具有渗透力强、靶向作用强、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近年来成为眼科用药的研究热点.此文将对Nepafenac在眼科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