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佛教由知识系统、哲学系统、道德行为系统——三大系成。知识系统里头,国外直接是科学知识系统,虽然有的知识不那么地符合科学,但很大部分都是现在科学家承认的科学知识。从三大系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思想成果做个简要介绍。
关键词: 性空;哲学;世界观
分别试谈三大系统的科学性特点:
1.知识系统——括物质世界(色法)知识和精神世界(心法)知识。
物质世界微观原子结构到三千大千世界,微观原子有八种物质成分,八元素组成的,佛经里有记载。三千大千世界,包括我们现在的地球,有10亿个地球那么大,这是三千大千世界的概念。密严世界,有的叫华严世界,这还不是全部世界,佛教的世界观是无限的,现在物理研究提出来第五空间、第六空间,以至十一、十二空间,都提出来了。
比如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以及世界形成的过程成、住、毁、空,整个过程佛教中都有知识说明。佛教认为人是物质和非物质的结合物,物质只占人体的20%,就是这看得见的肉体、骨头、精髓、大脑,这些只占人体的20%。80%是看不见的、无形的,感觉、思想、心理、情绪等组成的人体,将人的精神属性称作心法。心的主体称心王,心的功能和心理现象称作心所生法,汉文译为“心所”。
美国哈佛大学的班森教授说:“西藏具有最卓越的内在科学文明,这就是藏传佛教。它对心智影响身体潜力之了解,西方是望尘莫及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瑟曼教授说:“藏传佛教是西藏的精神科学。”
这就是佛教的心理科学,现如今在世界上最推崇的一个部分。
2.哲学系统——有人说:“没有哲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藏族不但有哲学,而且有系统、完备、发达的哲学。佛教最高的哲学是中观,——即“性空幻有”。认为存在都是虚幻的(幻有),世事如幻,一切存在都沒有实体本质(性空)。2500多年前佛陀说的《般若波罗蜜多经》系列中说的缘起性空之理,被现代科学证明了。爱因斯坦说:“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每一次科学新发现都能验证它的观点,这就是佛教。”量子理论之父普朗克说:“我对原子的研究最后的结论是——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由快速震动的量子组成”。量子物理学家薛定谔说:“最后把一个粒子不能看成一个恒常的实体,而应该看成一个瞬间生灭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连续不断而造成了恒常实体这样的错觉。”
追溯这样思路的历史,似乎最初是由乔达摩·悉达多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提出的(乔达摩·悉达多是佛陀在家时的名字)。这个概念并非虚无主义,它不是否认现实或存在,但它确实是对存在本质的最深的见解。” 万物性空的推理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一和多”的推理法。
佛教哲学上的无常、苦、空观念中的“空”被证明了,都被爱因斯坦证明了,爱因斯坦说是人们的错觉,这个和佛教的观点不谋而合,“无常”和“苦”是经验范围不难证明的。这个就是哲学上的问题,哲学上还有很多,小乘的毗婆沙、经部、大乘的唯识论还有中观论等很多。东方哲学就是佛教哲学。他们很早就研究了,日本人在知识上非常重视,在佛教研究上他们都是第一流的。他们对佛教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3.道德行为系统——慈悲利众被称作大乘心。
慈悲就是爱心,平等的爱。利益众生,这是大乘佛教的最高价值观,称作大乘心,也就是说我们进入大乘佛门到自己解脱成佛只有一个目的——众生获得幸福快乐。这就是佛教的目的,众生获得幸福快乐,这样的立志发心出于一个热爱一切众生的大慈大悲心——就是现在说的大爱。佛经中说:“掌握一法,就等于掌握万法。这一法就是慈悲心”。大慈大悲和见空智慧相结合,是大乘佛教的核心。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阳光水分、成熟的果实三个概念来表达的。修慈悲心就是要把一切众生看做母亲,我们念一句经、念一句六字真言都是发心为了众生幸福。藏传佛教不是为了下一世生到极乐世界这样的发心,不是为了自己。我们阿妈啦叩头、转寺的时候有的记者问:你是为了什么?她回答说:“为了众生的幸福”。多么伟大啊!朴素而伟大的感情!把一切众生看做母亲、看做大恩人,以平等大爱对待。这就是佛教的最高道德价值观。
佛教哲学是佛教用来阐述佛教真理的学问。佛教哲学,是佛教阐述佛教宇宙观、阐述佛教世界观的学问。佛教哲学直接以佛教的教义为其内涵,因此,佛教哲学的内容,异常的丰富和多彩。由是,也造成了佛教哲学是一个困难的题目。
参考文献:
[1]阿色·益西降错仁波切.生命的飞翔.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08
[2]索甲仁波切/著 郑振煌/译.西藏生死书.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04
[3]杨庆堃/著 范丽珠/译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修订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11
[4][德]马克斯·韦伯/著,龙婧/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08
关键词: 性空;哲学;世界观
分别试谈三大系统的科学性特点:
1.知识系统——括物质世界(色法)知识和精神世界(心法)知识。
物质世界微观原子结构到三千大千世界,微观原子有八种物质成分,八元素组成的,佛经里有记载。三千大千世界,包括我们现在的地球,有10亿个地球那么大,这是三千大千世界的概念。密严世界,有的叫华严世界,这还不是全部世界,佛教的世界观是无限的,现在物理研究提出来第五空间、第六空间,以至十一、十二空间,都提出来了。
比如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以及世界形成的过程成、住、毁、空,整个过程佛教中都有知识说明。佛教认为人是物质和非物质的结合物,物质只占人体的20%,就是这看得见的肉体、骨头、精髓、大脑,这些只占人体的20%。80%是看不见的、无形的,感觉、思想、心理、情绪等组成的人体,将人的精神属性称作心法。心的主体称心王,心的功能和心理现象称作心所生法,汉文译为“心所”。
美国哈佛大学的班森教授说:“西藏具有最卓越的内在科学文明,这就是藏传佛教。它对心智影响身体潜力之了解,西方是望尘莫及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瑟曼教授说:“藏传佛教是西藏的精神科学。”
这就是佛教的心理科学,现如今在世界上最推崇的一个部分。
2.哲学系统——有人说:“没有哲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藏族不但有哲学,而且有系统、完备、发达的哲学。佛教最高的哲学是中观,——即“性空幻有”。认为存在都是虚幻的(幻有),世事如幻,一切存在都沒有实体本质(性空)。2500多年前佛陀说的《般若波罗蜜多经》系列中说的缘起性空之理,被现代科学证明了。爱因斯坦说:“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每一次科学新发现都能验证它的观点,这就是佛教。”量子理论之父普朗克说:“我对原子的研究最后的结论是——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由快速震动的量子组成”。量子物理学家薛定谔说:“最后把一个粒子不能看成一个恒常的实体,而应该看成一个瞬间生灭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连续不断而造成了恒常实体这样的错觉。”
追溯这样思路的历史,似乎最初是由乔达摩·悉达多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提出的(乔达摩·悉达多是佛陀在家时的名字)。这个概念并非虚无主义,它不是否认现实或存在,但它确实是对存在本质的最深的见解。” 万物性空的推理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一和多”的推理法。
佛教哲学上的无常、苦、空观念中的“空”被证明了,都被爱因斯坦证明了,爱因斯坦说是人们的错觉,这个和佛教的观点不谋而合,“无常”和“苦”是经验范围不难证明的。这个就是哲学上的问题,哲学上还有很多,小乘的毗婆沙、经部、大乘的唯识论还有中观论等很多。东方哲学就是佛教哲学。他们很早就研究了,日本人在知识上非常重视,在佛教研究上他们都是第一流的。他们对佛教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3.道德行为系统——慈悲利众被称作大乘心。
慈悲就是爱心,平等的爱。利益众生,这是大乘佛教的最高价值观,称作大乘心,也就是说我们进入大乘佛门到自己解脱成佛只有一个目的——众生获得幸福快乐。这就是佛教的目的,众生获得幸福快乐,这样的立志发心出于一个热爱一切众生的大慈大悲心——就是现在说的大爱。佛经中说:“掌握一法,就等于掌握万法。这一法就是慈悲心”。大慈大悲和见空智慧相结合,是大乘佛教的核心。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阳光水分、成熟的果实三个概念来表达的。修慈悲心就是要把一切众生看做母亲,我们念一句经、念一句六字真言都是发心为了众生幸福。藏传佛教不是为了下一世生到极乐世界这样的发心,不是为了自己。我们阿妈啦叩头、转寺的时候有的记者问:你是为了什么?她回答说:“为了众生的幸福”。多么伟大啊!朴素而伟大的感情!把一切众生看做母亲、看做大恩人,以平等大爱对待。这就是佛教的最高道德价值观。
佛教哲学是佛教用来阐述佛教真理的学问。佛教哲学,是佛教阐述佛教宇宙观、阐述佛教世界观的学问。佛教哲学直接以佛教的教义为其内涵,因此,佛教哲学的内容,异常的丰富和多彩。由是,也造成了佛教哲学是一个困难的题目。
参考文献:
[1]阿色·益西降错仁波切.生命的飞翔.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08
[2]索甲仁波切/著 郑振煌/译.西藏生死书.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04
[3]杨庆堃/著 范丽珠/译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修订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11
[4][德]马克斯·韦伯/著,龙婧/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