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教师如何在新课改下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提出了挑战。要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
1.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学生培养素质。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这要求教师之间建立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共同成长。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2.依据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目前,新编物理教材在内容上的要求是基本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但综合性、弹性都增强。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适当地加工处理,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如对教材中“信息库”的把握等。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方面:教材内容是不是达到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应删去或省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物理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补充什么素材内容才能使其更完善?在校内外及网站上可利用哪些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课程资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如何定位比较恰当?如何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突破难点?一节课所涉及的实验内容如何实施得更有效、组织得更合理?活动与探究课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哪些内容可进行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练习中如何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为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这样,教师以新教材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缚,必然会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上。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一堂物理课的成败取决于教学中教师能否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激情。因此在平时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富有探索性,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主动思考,为探究性教学打下基础。“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问题在求知中的重要性。
初中生因认知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自身往往难以产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认真研究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创设能激起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情境。
如在讲解“大气压强”这一内容时,我课前准备装有少量水的水槽、玻璃杯、蜡烛、火柴,设置了两个实验。实验一:把蜡烛固定在装有少量水的水槽里,点燃蜡烛后用玻璃杯盖上,使杯口降到水面以下。实验二:把火柴点燃后迅速放入玻璃杯中,待火柴将燃尽时迅速将玻璃杯倒扣在水面上。实验前把实验过程和学生讲清楚,让学生猜测两个实验中,杯内水面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两个实验中玻璃杯内的水面均上升,与学生现有的知识产生了矛盾,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如此巧设疑问,在做完实验后可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散思维,进行探究活动。
4.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群体中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如果教师教学程序的安排中照顾了少数学生,疏远了多数学生,就势必会挫伤大多数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只限于几个学生的课堂提问、做题和实验,无论师生如何配合,整个课堂气氛都活跃不起来。教师要对全体学生充满真挚的爱,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观念。教师喜欢聪明勤奋成绩优秀的学生是很自然的,但要尊重、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如每接一届学生我都先下工夫记准他们的名字,并主动热情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以及家庭是否有困难并影响到学习等。开学不久,课上课下能准确喊出学生名字,找学生谈心。学生被老师尊重、关爱,自然拉近了师生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缺乏持久的兴趣,也有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求知欲。这都需要教师耐心地了解学生,包括心理素质、学习方法、意志品质、学习困难及知识难点、薄弱环节等。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认真掌握学生情况。只有吃透学生情况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只有教师讲的学生都渴望学会,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只有教师引导得当,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学生群体的学习主动性要靠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和鼓励,也靠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和你追我赶。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形成积极向上、愉快学习、互相合作的浓厚氛围。
1.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学生培养素质。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这要求教师之间建立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共同成长。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2.依据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目前,新编物理教材在内容上的要求是基本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但综合性、弹性都增强。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适当地加工处理,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如对教材中“信息库”的把握等。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方面:教材内容是不是达到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应删去或省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物理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补充什么素材内容才能使其更完善?在校内外及网站上可利用哪些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课程资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如何定位比较恰当?如何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突破难点?一节课所涉及的实验内容如何实施得更有效、组织得更合理?活动与探究课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哪些内容可进行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练习中如何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为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这样,教师以新教材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缚,必然会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上。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一堂物理课的成败取决于教学中教师能否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激情。因此在平时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富有探索性,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主动思考,为探究性教学打下基础。“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问题在求知中的重要性。
初中生因认知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自身往往难以产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认真研究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创设能激起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情境。
如在讲解“大气压强”这一内容时,我课前准备装有少量水的水槽、玻璃杯、蜡烛、火柴,设置了两个实验。实验一:把蜡烛固定在装有少量水的水槽里,点燃蜡烛后用玻璃杯盖上,使杯口降到水面以下。实验二:把火柴点燃后迅速放入玻璃杯中,待火柴将燃尽时迅速将玻璃杯倒扣在水面上。实验前把实验过程和学生讲清楚,让学生猜测两个实验中,杯内水面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两个实验中玻璃杯内的水面均上升,与学生现有的知识产生了矛盾,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如此巧设疑问,在做完实验后可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散思维,进行探究活动。
4.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群体中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如果教师教学程序的安排中照顾了少数学生,疏远了多数学生,就势必会挫伤大多数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只限于几个学生的课堂提问、做题和实验,无论师生如何配合,整个课堂气氛都活跃不起来。教师要对全体学生充满真挚的爱,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观念。教师喜欢聪明勤奋成绩优秀的学生是很自然的,但要尊重、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如每接一届学生我都先下工夫记准他们的名字,并主动热情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以及家庭是否有困难并影响到学习等。开学不久,课上课下能准确喊出学生名字,找学生谈心。学生被老师尊重、关爱,自然拉近了师生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缺乏持久的兴趣,也有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求知欲。这都需要教师耐心地了解学生,包括心理素质、学习方法、意志品质、学习困难及知识难点、薄弱环节等。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认真掌握学生情况。只有吃透学生情况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只有教师讲的学生都渴望学会,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只有教师引导得当,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学生群体的学习主动性要靠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和鼓励,也靠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和你追我赶。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形成积极向上、愉快学习、互相合作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