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学一个月来,家校关系矛盾频频爆出,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话题。
正常的家校关系应该是双方地位平等、互相理解、相互支持,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家校关系出现扭曲,部分源于教育的焦虑弥漫,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过度关注老师对自家孩子的态度,将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作一种无休止的竞赛,以至于或者试图以权压人,或者希望以利诱人,难以用平常心与教师进行沟通。
家校关系中,不管力量的天平往哪边倾斜都不正常。有些家长遇到问题时过于强势,甚至失去了理性。一些基层教师表示,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孩子说一个“不”字,个别家长的反应比孩子更强烈。在文体活动中,如发现自己的孩子未能登台,有的家长就要求班主任给个说法。这些现象虽属个案,但的确给学校日常教学增添了额外工作。然而,有些时候,家长又是弱势的一方。比如,一名小学生的爸爸深夜在微信群中责备老师布置了太多的作业,老师都已经睡了,闺女还在写作业。老师直接把“挑事儿”的家长踢出群,还留下一句:“这位家长已经被请出去了,还有哪个想出去的?”老师以这样一种盛气凌人、不容冒犯的态度对待家长的质疑显然不恰当,就算孩子家长言语有所冒犯,随意“踢人”也不应当。更何况,给孩子布置半夜都做不完的作业,也有悖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保障中小学生足够睡眠的要求。
家长的弱势还体现在经常被学校要求承担超出其职责范围的教育责任。日前,天津一所小学要求家长们到校门口轮流执勤,引发了家长们的质疑和网友热议。其实,现实中家长在校门口执勤的现象很常见,尤其在小学阶段更为普遍。然而,这些工作明显超出了家长的能力和职责范围,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够放下工作,随时参与到所谓的学校管理中来。
一些学校经常邀请家长“自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包括校外执勤、班级值日、卫生打扫等。很多家长对此有苦不能言,还必须表现得很积极。所谓的“自愿”,其实是由不得家长们拒绝。在很多情况下,家长参与得越多,孩子也许就越受老师关注。进入学校之后,家长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并没有结束,而老师的态度、关注度也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所以很多家长不得不化身“戏精”,在家校交往中“花式求关注”。
近来,家校关系还呈现出一些新状况。《半月谈》报道,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到了空前的高度,“80后”的新生代家长把教育理论武装到了牙齿,家长与老师的较劲,成了家校关系的新形势。可见,社会心态、教育政策等的变动,都会给家校关系带来新挑战。为此,家长和学校都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而不是刻舟求剑,继续沿用过去的家校沟通模式。
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家校矛盾,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很多地方的家校关系出了问题:缺乏信任、脆弱不堪。以至于只要网络上爆出相关家校矛盾事件,家长就纷纷化身网友吐槽自己的遭遇。一件家校关系的小事,也能酿成一个重大教育舆情。
家校关系脆弱,最终伤害的是孩子,破坏的是教育生态。避免家校矛盾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扭曲教育生态,亟须理顺家校关系。首先要求教师遵守职业道德,以博爱之心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用平等之心与家长进行沟通,消除家长的顾虑;学校也应谨守家校关系的边界,避免让家长承担无限教育责任;同时,家长也要尊重、体谅和配合教师。家长和学校、教师在平等、互信且责任边界明晰的基础上同向而行,方能培育出良好的家校關系,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1日第2版;作者:杨三喜)
正常的家校关系应该是双方地位平等、互相理解、相互支持,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家校关系出现扭曲,部分源于教育的焦虑弥漫,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过度关注老师对自家孩子的态度,将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作一种无休止的竞赛,以至于或者试图以权压人,或者希望以利诱人,难以用平常心与教师进行沟通。
家校关系中,不管力量的天平往哪边倾斜都不正常。有些家长遇到问题时过于强势,甚至失去了理性。一些基层教师表示,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孩子说一个“不”字,个别家长的反应比孩子更强烈。在文体活动中,如发现自己的孩子未能登台,有的家长就要求班主任给个说法。这些现象虽属个案,但的确给学校日常教学增添了额外工作。然而,有些时候,家长又是弱势的一方。比如,一名小学生的爸爸深夜在微信群中责备老师布置了太多的作业,老师都已经睡了,闺女还在写作业。老师直接把“挑事儿”的家长踢出群,还留下一句:“这位家长已经被请出去了,还有哪个想出去的?”老师以这样一种盛气凌人、不容冒犯的态度对待家长的质疑显然不恰当,就算孩子家长言语有所冒犯,随意“踢人”也不应当。更何况,给孩子布置半夜都做不完的作业,也有悖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保障中小学生足够睡眠的要求。
家长的弱势还体现在经常被学校要求承担超出其职责范围的教育责任。日前,天津一所小学要求家长们到校门口轮流执勤,引发了家长们的质疑和网友热议。其实,现实中家长在校门口执勤的现象很常见,尤其在小学阶段更为普遍。然而,这些工作明显超出了家长的能力和职责范围,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够放下工作,随时参与到所谓的学校管理中来。
一些学校经常邀请家长“自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包括校外执勤、班级值日、卫生打扫等。很多家长对此有苦不能言,还必须表现得很积极。所谓的“自愿”,其实是由不得家长们拒绝。在很多情况下,家长参与得越多,孩子也许就越受老师关注。进入学校之后,家长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并没有结束,而老师的态度、关注度也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所以很多家长不得不化身“戏精”,在家校交往中“花式求关注”。
近来,家校关系还呈现出一些新状况。《半月谈》报道,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到了空前的高度,“80后”的新生代家长把教育理论武装到了牙齿,家长与老师的较劲,成了家校关系的新形势。可见,社会心态、教育政策等的变动,都会给家校关系带来新挑战。为此,家长和学校都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而不是刻舟求剑,继续沿用过去的家校沟通模式。
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家校矛盾,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很多地方的家校关系出了问题:缺乏信任、脆弱不堪。以至于只要网络上爆出相关家校矛盾事件,家长就纷纷化身网友吐槽自己的遭遇。一件家校关系的小事,也能酿成一个重大教育舆情。
家校关系脆弱,最终伤害的是孩子,破坏的是教育生态。避免家校矛盾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扭曲教育生态,亟须理顺家校关系。首先要求教师遵守职业道德,以博爱之心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用平等之心与家长进行沟通,消除家长的顾虑;学校也应谨守家校关系的边界,避免让家长承担无限教育责任;同时,家长也要尊重、体谅和配合教师。家长和学校、教师在平等、互信且责任边界明晰的基础上同向而行,方能培育出良好的家校關系,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1日第2版;作者:杨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