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会学习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主要在学习兴趣、学习数学的习惯和方式上。针对一线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素养培养的问题,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的主要环节提出了基本策略。对于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落实学生学习素养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学习素养 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3-0015
学会学习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具备的核心素养,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要而又基础的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所限,在数学课堂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素养,主要在学习的一些基本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基本方式上。
一、依据课标,确定学习素养的要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同时,“课标”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主要是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二、课堂观察,查找素养教学的问题
在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观察发现,“重数学知识传授轻学习习惯培养,重数学解题训练轻学习方法指导”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调查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的比例不高,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老师讲解自己听,占被调查人数的76%;老师提出问题后,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占18.3%;课堂上能和同学互动交流的占38%。另外,喜欢数学课占76%,主要认为学了后考试能考好,认为数学作业多的占76%。
数学课堂基本上是老师讲题,学生随着老师的解题思路思考。跟得上老师节奏的学生课后能很好的完成作业,跟不上的成绩下降,到了高年级出现两极分化,到了中学数学就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一个年龄段四分之一的学生因为数学好能考进好大学,其余多数沦为普通。以致工作几年以后再去调查学生对于在中小学阶段学了哪些数学几乎没人说得清楚,更不要说喜欢数学了。
问题出在数学老师对于深化课改要求的基本理念理解不到位,对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阶段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习素养的目标在課堂中落实不到位。
三、科学预设,明确学习素养发展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皮亚杰很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他认为,儿童与其他同伴一起学习,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才能让儿童真正了解别人的想法,当自己想法与别人不同时,儿童就不由自主的进行思考,试图通过比较,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好学生学习素养发展的目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课堂交流,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教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在数学课堂发展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
1.设计学习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有目的的行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地,是教学的灵魂,决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和效果。数学课堂要落实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目标,首要的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预设好学生学习数学素养的教学目标,课堂中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达成。
如,参加一次全国名师观摩课,一教师设计《古罗马人的数字》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罗马数字,认识I、V、X等罗马数字,能根据罗马数字的计数规则来读出数;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猜想、学会推理、学会归纳;3、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培养数学阅读的能力。目标2反映的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老师希望学生“四个学会”,这里的“四个学会”正是中國学生核心素养目标中“学会学习”要求在数学学科的具体体现。但这条目标使用了一个词语“让学生”,这里显然是指老师让学生,行为主体在老师,突出的是老师的教,至于学生是否“学会”却从这句话中看不出来。表面看是用词的问题,实际上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目标所应该说明的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达到的结果不清楚,更说明对深化课改提出的“以学为主”理念的漠视,对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缺乏。同时,目标叙述空洞模糊,没有针对性,放在哪节数学课都像“合适”。 一节课的教学是不可能“四个学会”,达不成这些目标,就不能说明这节课好与不好。这样的示范课是对一线教师的错误导向。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按照加涅的认知策略理论,用素养目标的设计方式:经历的学习过程+习得的数学知识+发展的核心素养,这节课的学习素养目标可以设计为: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罗马数字与阿拉伯数字的联系,发展数学交流能力。有了这样的目标设计,就能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课堂交流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用数学语言进行互动,学会合作与推理的学习素养就在数学课堂得到发展。
2.以问题出发学习,发展数学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所关注的三个目标是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在探究中喜欢数学。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最好方式。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小数除法时,设置了一个问题:妈妈带孩子去书店买了4本《格林童话》,花了97元,每本多少钱?然后围绕问题带领学生探究学习,在多次分的过程中理清了小数除法的算理,掌握了算法。黄爱华老师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提出问题:看到课题,你们想到什么?难道这节课就是研究8÷2=4、8÷2=4、8÷2=4吗?然后要求学生开展自主探究,选择一份样例展示探究成果,既明白了商不变的规律这一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方法,还激起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指导小组交流,发展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是当前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见学习方式。为了提高小学生合作学习数学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一是合作学习前要讲清楚合作学习的规则,包含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倾听同学的意见、如呵吸取他人的优点以及如何纠正别人的错误等。在小组合作讨论前让小组成员先各自进行独立思考,再由小组组长把各个成员的想法记录下来,然后按顺序安排小组成员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提供充分的小组合作学习时间,设置适合小组讨论的问题,指导小组合作方式,科学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一次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字母可以表示怎样的数?”然后要求学生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交流,据我们的观察,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一个学生说“字母可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数,如扑克牌中的J表示11”,同组另外的同学立即发言讲“字母还可以表示变化的数,如年龄”,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的观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了合作学习的素养。
另外,教会学生数学思考方法和科学进行课堂小结,也是在课堂发展学生学习素养的重要策略。数学思考既是数学课程的四大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一要教会阅读数学课本,掌握提问的技巧。二要教会课堂观察的方法,学会观察板书、课堂演示操作、投影图片等。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出示游乐园的图片,要求学生先观察,再说一说图中描绘的是什么?从图中收获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等等。三要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落实“课标”中对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假设、猜想、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要求。“有效的数学课堂小结,既能概括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思想方法,廓清知识结构框架,使整堂课结构严谨、和谐完美,还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特别要注意对学习数学的方法进行小结、梳理,发展数学的学习素养。
作者简介:蒋玉国,1963年2月生,男,籍贯:四川省广汉市,工作单位:四川省广汉市教学研究教师培训中心,主任。数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理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管理与质量监控研究。
关键词:学习素养 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3-0015
学会学习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具备的核心素养,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要而又基础的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所限,在数学课堂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素养,主要在学习的一些基本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基本方式上。
一、依据课标,确定学习素养的要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同时,“课标”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主要是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二、课堂观察,查找素养教学的问题
在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观察发现,“重数学知识传授轻学习习惯培养,重数学解题训练轻学习方法指导”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调查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的比例不高,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老师讲解自己听,占被调查人数的76%;老师提出问题后,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占18.3%;课堂上能和同学互动交流的占38%。另外,喜欢数学课占76%,主要认为学了后考试能考好,认为数学作业多的占76%。
数学课堂基本上是老师讲题,学生随着老师的解题思路思考。跟得上老师节奏的学生课后能很好的完成作业,跟不上的成绩下降,到了高年级出现两极分化,到了中学数学就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一个年龄段四分之一的学生因为数学好能考进好大学,其余多数沦为普通。以致工作几年以后再去调查学生对于在中小学阶段学了哪些数学几乎没人说得清楚,更不要说喜欢数学了。
问题出在数学老师对于深化课改要求的基本理念理解不到位,对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阶段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习素养的目标在課堂中落实不到位。
三、科学预设,明确学习素养发展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皮亚杰很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他认为,儿童与其他同伴一起学习,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才能让儿童真正了解别人的想法,当自己想法与别人不同时,儿童就不由自主的进行思考,试图通过比较,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好学生学习素养发展的目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课堂交流,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教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在数学课堂发展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
1.设计学习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有目的的行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地,是教学的灵魂,决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和效果。数学课堂要落实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目标,首要的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预设好学生学习数学素养的教学目标,课堂中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达成。
如,参加一次全国名师观摩课,一教师设计《古罗马人的数字》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罗马数字,认识I、V、X等罗马数字,能根据罗马数字的计数规则来读出数;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猜想、学会推理、学会归纳;3、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培养数学阅读的能力。目标2反映的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老师希望学生“四个学会”,这里的“四个学会”正是中國学生核心素养目标中“学会学习”要求在数学学科的具体体现。但这条目标使用了一个词语“让学生”,这里显然是指老师让学生,行为主体在老师,突出的是老师的教,至于学生是否“学会”却从这句话中看不出来。表面看是用词的问题,实际上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目标所应该说明的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达到的结果不清楚,更说明对深化课改提出的“以学为主”理念的漠视,对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缺乏。同时,目标叙述空洞模糊,没有针对性,放在哪节数学课都像“合适”。 一节课的教学是不可能“四个学会”,达不成这些目标,就不能说明这节课好与不好。这样的示范课是对一线教师的错误导向。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按照加涅的认知策略理论,用素养目标的设计方式:经历的学习过程+习得的数学知识+发展的核心素养,这节课的学习素养目标可以设计为: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罗马数字与阿拉伯数字的联系,发展数学交流能力。有了这样的目标设计,就能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课堂交流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用数学语言进行互动,学会合作与推理的学习素养就在数学课堂得到发展。
2.以问题出发学习,发展数学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所关注的三个目标是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在探究中喜欢数学。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最好方式。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小数除法时,设置了一个问题:妈妈带孩子去书店买了4本《格林童话》,花了97元,每本多少钱?然后围绕问题带领学生探究学习,在多次分的过程中理清了小数除法的算理,掌握了算法。黄爱华老师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提出问题:看到课题,你们想到什么?难道这节课就是研究8÷2=4、8÷2=4、8÷2=4吗?然后要求学生开展自主探究,选择一份样例展示探究成果,既明白了商不变的规律这一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方法,还激起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指导小组交流,发展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是当前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见学习方式。为了提高小学生合作学习数学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一是合作学习前要讲清楚合作学习的规则,包含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倾听同学的意见、如呵吸取他人的优点以及如何纠正别人的错误等。在小组合作讨论前让小组成员先各自进行独立思考,再由小组组长把各个成员的想法记录下来,然后按顺序安排小组成员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提供充分的小组合作学习时间,设置适合小组讨论的问题,指导小组合作方式,科学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一次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字母可以表示怎样的数?”然后要求学生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交流,据我们的观察,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一个学生说“字母可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数,如扑克牌中的J表示11”,同组另外的同学立即发言讲“字母还可以表示变化的数,如年龄”,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的观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了合作学习的素养。
另外,教会学生数学思考方法和科学进行课堂小结,也是在课堂发展学生学习素养的重要策略。数学思考既是数学课程的四大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一要教会阅读数学课本,掌握提问的技巧。二要教会课堂观察的方法,学会观察板书、课堂演示操作、投影图片等。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出示游乐园的图片,要求学生先观察,再说一说图中描绘的是什么?从图中收获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等等。三要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落实“课标”中对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假设、猜想、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要求。“有效的数学课堂小结,既能概括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思想方法,廓清知识结构框架,使整堂课结构严谨、和谐完美,还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特别要注意对学习数学的方法进行小结、梳理,发展数学的学习素养。
作者简介:蒋玉国,1963年2月生,男,籍贯:四川省广汉市,工作单位:四川省广汉市教学研究教师培训中心,主任。数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理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管理与质量监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