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问题设置 激活语文课堂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in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问题设置;指向性;启发性;包孕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5—0075—01
  课堂死气沉沉,似乎是很多语文老师的心病。著名教育家刘国正曾说:“语文教学要追求活。”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可见,把课教“活”,是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的途径,更是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
  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老师都在努力转变观念、革新教法,力图使自己的课堂“活”起来。但这条路却走得异常艰难。有的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仍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有的老师虽然将课堂搞得热闹非凡,但其实质却浅显无聊,毫无意义。
  当然,如何把课教“活”,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在于课堂问题的设置。正是因为很多老师课堂问题设置随意,甚至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或气氛沉闷难以推进,或表面热闹实则效率低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指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问题设置是否优质是课堂教学能否高效的前提,更是能否真正“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那如何优化问题设置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问题设置要有指向性
  指向性是指提问目标要明确,指向要清晰,要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问题因缺乏明确的指向而将学生引入思维的困境。
  比如,有老师在教李煜的《虞美人》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表达无限“愁”的?这一个问题指向不够具体,角度偏大,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应该从哪个方面入手作答。所以,有的学生从表达方式的角度作答,有的则从字句含义入手作答,还有的从篇章结构方面回答。学生的答案可谓五花八门。面对这些纷乱的答案,老师自己也有些不知所措,最终只能草草收场。但如果老师将这个问题设置为:作者是如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地表达出来的?这样一来,问题指向明确,学生一定会呈现出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答案。所以,课堂问题设置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向性。
  二、问题设置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所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研究的价值,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上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授《老人与海》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人们将最美的花环戴在老人桑提亚哥身上,但也有人说:老人失败了。同学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这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所以学生能够各抒己见,而研讨到后来争论愈加激烈。言其失败者理据充足,谈其成功者信心满满。在这种争论中,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训练。而在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同时,又使学生产生了思维的强烈碰撞,达到了情感交流的目的;并且通过认识老人失败与成功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在深切感受老人精神魅力的同时更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受益匪浅,可谓一举多得。
  三、问题设置要有包孕性
  所谓包孕性,就是一个问题里包含了真正深刻的东西,有着极为丰富的内蕴,可以生发出许多新的思想或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的问题,不能只是为了解决一道人为编制的验证习题,而应该是能将学生引入更深层次思考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广度与深度。
  例如,在教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我只抓住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并引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里对该句的评价“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然后设置问题:“词中句句皆现愁”,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愁”字?为什么?
  这一问题的设置,包孕性极强。“词中句句皆现愁”即要求学生逐句展开论述,深入吃透文本,起到了以问题引导阅读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在这一问题中又包孕着更深层次的问题,于是老师顺势提问——那么李清照有什么样的愁呢?使得她将此化为这曲《声声慢》。这一问题的抛出,恰到好处,既将李清照的身世遭遇顺理成章地给学生交代出来了,又教会学生“知人论世”的品诗原则和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这类问题的设置,将学生深深地吸引进文本,激发了学生研讨的热情,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充分的对话与交流,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的展开,拓宽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实现了课堂活动的有效与高效。
  编辑:刘於诚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导入方式;智趣;雅趣;情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5—0076—01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一个好的课前导入方式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授课的成功奠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中很重要的理论和工具,在融合聚类分析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模糊聚类提出我国高速公路安全事故原因聚类分析的方法,并利用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高速公路事故
〔关键词〕 班主任;管理艺术;人格魅力;批评;   表扬;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1—0021—01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直接管理者,也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既有章可循,但又没有固定的模式。尤其是在中学,班主任要建设好一个班集体,除了平时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外,
【关键词】 写话;危机;教师;家长;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4—0080—01   低年级写话只要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看法,能用通顺完整的话讲明白自己的意思,就算达到了语文课程规定的标准。阅读这样的写话时,我们能感到学生的童真、童趣,感到学生的可爱、灵气。然而,最近笔者发现,学生的写话套话串串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比较分析了薏苡、川谷及其杂种F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薏苡、川谷及其F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现出明显的种类型和组织器官特异性.在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