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6月24日,云南省文山军分区中士吴忠海的心情可以用一首歌来形容,那就是《飞向苗乡侗寨》。踏上回家的列车,去见久别的故乡和亲人,心里却五味杂陈。自2007年到文山边防入伍至今,吴忠海的两个姐姐都已出嫁,父母年近半百。走过的路,就像一本书,写满了人生的苦辣酸甜。这个苗家寨子里走出来的爱唱歌的年轻士兵,心里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亲人的愧疚。
苗家胭脂花
素有“苗疆圣地”之称的贵州黔东南,有一种胭脂花,看起来像喇叭花,生命力却极强。1989年,吴忠海就出生在黔东南苗乡的一个小寨子里,父亲吴朝忠在外打工,母亲杨昌莲在家务农。吴忠海和两个姐姐就成了妈妈带领下的“童子军”。
小时候的姐弟三人跟在妈妈的身后,背着小背篓,与其说是在帮妈妈干农活儿,还不如说是害怕做“孤儿”尾随着妈妈。六七岁时看过电视剧《孽债》的吴忠海,脑海里始终萦绕着片尾曲《哪里有我的家》:“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吴忠海儿时最害怕听到的就是谁家的爸爸到广东打工迷路丢了,谁家的爸爸打工被拐卖到黑工场,永远都找不回来了;也常常听到谁家的妈妈因为家里穷,日子过不下去,弃下儿女偷偷跑了。尽管吴忠海的爸爸和妈妈一直挣扎在生活的最底层,却始终都没有抛下他们姐弟,也没有被艰难的生活所吞噬,他们在困境中默默地坚守着一份家庭的责任,也给了这三姐弟一个虽贫寒却温暖的家。
在吴忠海的记忆深处,有一件事情终生难忘。他4岁那年,两个姐姐都上小学了,大姐吴忠泉8岁、二姐吴忠琴6岁,小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得到一毛钱,像其他人家的小孩子那样到小卖部买糖果吃。
一天中午,当母亲杨昌莲从山上挑了一担猪草回到家来,脸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正准备坐在箩筐边儿休息,姐弟三人立刻围上去,“妈,我们要买糖吃,给我们钱!”三双渴望的眼睛,六只脏兮兮的小手,用力拉扯着母亲破烂的衣服,又摇又喊。
吴忠海掏遍了母亲身上所有的兜,一无所获。最后,母亲在床头找出一毛钱。为争这一毛钱,姐弟三人扭成了一团。母亲忍无可忍,“这一毛钱是你们三个人的,一人一份!”说罢,杨昌莲把钱撕成了三份。
长大后,尽管吴忠海从未向母亲提起过这件事,但正是母亲那次的做法让他记忆深刻,他理解母亲为了他们的成长背负的不单是辛劳,还有教育他们的责任。这一举动让他学会了与人分享,懂得了尊老敬幼。
吴忠海喜欢胭脂花,因为胭脂花像一把伞,他希望自己也能像一把伞一样撑起这个家,“要活出个样子来”,这成为吴忠海的心愿。
“金童玉女”十字绣
吴忠海6岁那年,父亲登上了去广东打工的汽车,干农活儿的重担就全部压在了母亲的肩上。母亲差不多整天都要在山上、田坝里干农活,奶奶在家里操持家务。姐弟们常看到奶奶煮好饭后就拼命打草鞋,到赶集时拿到集市上卖掉,好能换些盐巴和味精回来。
吴忠海记得奶奶经常把做好的饭菜装进铁锅捆好后,让他在中午放学后给母亲送去,每次给母亲送饭都必须翻过几座山。送饭的路走得很艰难,从七八岁到十七八岁,那条山路吴忠海不知道走过了多少次,但他觉得比他更辛苦的是母亲。
趁母亲吃饭的功夫,吴忠海就替母亲挖上几锄土,点上几粒玉米籽。等母亲吃完饭,他再将铁锅带回家,赶到学校里去上课。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长大走进军营的吴忠海,很快就成长为一名不怕苦和累“优秀士兵”。
新兵训练第一个月,吴忠海以标准的队列动作和积极的表现走进了连里队列示范班,还登上了新兵连的“光荣榜”。3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时,吴忠海凭着优异的考核成绩和民主推荐获得了营“嘉奖”。
当吴忠海给家人打电话报喜时,在他心中一贯坚强的母亲却哭了。母亲的泪水让他懂得,他在从军路上的点滴进步,不仅决定着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也承载着全家人的期盼。
母亲在吴忠海当兵后亲手为他绣了“金童玉女”十字绣,那是母亲对儿子未来婚姻的祝福与期待,但在那时的吴忠海看来,恋爱、结婚还是很遥远的事情,所以他并没有把这幅十字绣带在身边。然而,时隔几年后,这幅十字绣在吴忠海看来,却显得过于沉重和心酸,这伤感源自母亲的右手手指已经截肢,而这十字绣也就成了母亲留给他的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十分珍贵的礼物。
父亲的日记,母亲的手
过年团圆对于吴忠海一家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父亲在日记中写下了刻骨铭心的思念:“来广州两年多了,我还没回过家,不晓得三个娃娃学习好不,长好高了?1997年农历5月写于广州”。“都说浙江好挣钱,转眼一来三五年,要说回家看妻儿,兜里却没路费钱”,“娃娃要是真能去当兵就好了。我没能实现当兵的梦,只有让娃为我圆梦了。07年农历10月写于浙江”。
吴忠海为了体验父亲打工的辛苦,在高中毕业等通知那年的假期去建筑工地干起了拔钉子的杂活儿。上工的第一天中午,他就被木板上的铁钉扎穿了脚掌。那时没有条件处理伤口,但幸运的是,他的伤口没感染。每天中午,他就找块木板垫在水泥地上睡一会儿,坚持了半个月,他赚到了300元钱。
在回家的路上,他特意去了趟县城,花了45元钱给母亲买了一件衣服。6年的时间过去了,每年夏天走亲戚时,母亲都会把这件衣服穿在身上。吴忠海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渴望有一天能让爸爸妈妈过上舒心的日子,不再那么奔波、不再那么劳苦,但天有不测风云,妈妈出事儿了。
2011年9月的一天,吴忠海接到姐姐电话,说母亲在干活儿时摔了一跤,右手拇指根部开放性撕裂、粉碎性骨折,医院说要截肢。那双无数次扶起跌倒的孩子的手,如今就将被截肢,吴忠海撂下电话,心急如焚,踏上了回家的路。
当兵几年后与母亲的相见竟是在医院,病床上的母亲已经睡着,但汗珠却布满母亲的额头。吴忠海轻轻掀开烤灯罩,看到了母亲裹满纱布的手被鲜血浸透后干得发紫。
在医生的指导下,吴忠海开始给母亲做起了辅助按摩,他在母亲的病床前一守就是5天。5天,他没舍得离开病床半步。但医院最后做出了鉴定,母亲右手拇指功能完全丧失,不得不截去右手大拇指。
母亲穿针引线绣的那幅“金童玉女”十字绣,让吴忠海感到十分伤感,因为母亲再也不能为他飞针走线了,这让吴忠海格外心痛。他难忘母亲的刚强,也难忘母亲的辛劳,更难忘母亲残缺的手,那双手包含了生活中太多太多的心酸。
当父亲的日记、母亲的手一幕幕定格在吴忠海的脑海里时,他为了家人的心愿和自己的梦想,继续在军营挥洒汗水,这时他开始正式学写新闻报道。
《那天,班长拒绝了我们的“贿赂”》,是吴忠海的处女作,他十分激动,因为这篇稿子的发表让他明白一定要带着真情实感写稿子。从2009年担任新闻报道员4年多来,他登上老山主峰82次,照相保障500余次,摄像保障100余次。
每次登上老山主峰,吴忠海不仅用镜头记录下边防军人的忠诚,而且他的心里也装满了沉甸甸的战友情。
望着老山之巅墨兰竞相开放,他想起家乡的胭脂花,老山兰和胭脂花都是默默无闻开在路边,就像守边戍防的官兵们坚守在英雄的山上一样。
家乡的胭脂花和老山的墨兰都已在他的心里开放,因为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青春在军营绽放的魅力,就像他的故乡多彩贵州一样,他要让自己的生命就像七彩虹一样绚丽,把苦辣酸甜咸的人生五味都尝个遍,那才是真正属于军人的情怀。
苗乡的山美水美歌更美。喜欢唱着《醉苗乡》编辑视频的吴忠海,就这样又开始了工作,并用这首欢快的歌儿来回味家乡的美:“漫漫古道千里长,悠悠苗乡古道旁,巍巍雷公清江的水呀,伊尔伊尔哟,歌声甜来米酒香,远方的客人尝一尝,迷人的风景古老的故事。好地方,苗乡人,爱苗乡,苗乡人,情豪放……”
(责任编辑 束华静)
苗家胭脂花
素有“苗疆圣地”之称的贵州黔东南,有一种胭脂花,看起来像喇叭花,生命力却极强。1989年,吴忠海就出生在黔东南苗乡的一个小寨子里,父亲吴朝忠在外打工,母亲杨昌莲在家务农。吴忠海和两个姐姐就成了妈妈带领下的“童子军”。
小时候的姐弟三人跟在妈妈的身后,背着小背篓,与其说是在帮妈妈干农活儿,还不如说是害怕做“孤儿”尾随着妈妈。六七岁时看过电视剧《孽债》的吴忠海,脑海里始终萦绕着片尾曲《哪里有我的家》:“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吴忠海儿时最害怕听到的就是谁家的爸爸到广东打工迷路丢了,谁家的爸爸打工被拐卖到黑工场,永远都找不回来了;也常常听到谁家的妈妈因为家里穷,日子过不下去,弃下儿女偷偷跑了。尽管吴忠海的爸爸和妈妈一直挣扎在生活的最底层,却始终都没有抛下他们姐弟,也没有被艰难的生活所吞噬,他们在困境中默默地坚守着一份家庭的责任,也给了这三姐弟一个虽贫寒却温暖的家。
在吴忠海的记忆深处,有一件事情终生难忘。他4岁那年,两个姐姐都上小学了,大姐吴忠泉8岁、二姐吴忠琴6岁,小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得到一毛钱,像其他人家的小孩子那样到小卖部买糖果吃。
一天中午,当母亲杨昌莲从山上挑了一担猪草回到家来,脸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正准备坐在箩筐边儿休息,姐弟三人立刻围上去,“妈,我们要买糖吃,给我们钱!”三双渴望的眼睛,六只脏兮兮的小手,用力拉扯着母亲破烂的衣服,又摇又喊。
吴忠海掏遍了母亲身上所有的兜,一无所获。最后,母亲在床头找出一毛钱。为争这一毛钱,姐弟三人扭成了一团。母亲忍无可忍,“这一毛钱是你们三个人的,一人一份!”说罢,杨昌莲把钱撕成了三份。
长大后,尽管吴忠海从未向母亲提起过这件事,但正是母亲那次的做法让他记忆深刻,他理解母亲为了他们的成长背负的不单是辛劳,还有教育他们的责任。这一举动让他学会了与人分享,懂得了尊老敬幼。
吴忠海喜欢胭脂花,因为胭脂花像一把伞,他希望自己也能像一把伞一样撑起这个家,“要活出个样子来”,这成为吴忠海的心愿。
“金童玉女”十字绣
吴忠海6岁那年,父亲登上了去广东打工的汽车,干农活儿的重担就全部压在了母亲的肩上。母亲差不多整天都要在山上、田坝里干农活,奶奶在家里操持家务。姐弟们常看到奶奶煮好饭后就拼命打草鞋,到赶集时拿到集市上卖掉,好能换些盐巴和味精回来。
吴忠海记得奶奶经常把做好的饭菜装进铁锅捆好后,让他在中午放学后给母亲送去,每次给母亲送饭都必须翻过几座山。送饭的路走得很艰难,从七八岁到十七八岁,那条山路吴忠海不知道走过了多少次,但他觉得比他更辛苦的是母亲。
趁母亲吃饭的功夫,吴忠海就替母亲挖上几锄土,点上几粒玉米籽。等母亲吃完饭,他再将铁锅带回家,赶到学校里去上课。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长大走进军营的吴忠海,很快就成长为一名不怕苦和累“优秀士兵”。
新兵训练第一个月,吴忠海以标准的队列动作和积极的表现走进了连里队列示范班,还登上了新兵连的“光荣榜”。3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时,吴忠海凭着优异的考核成绩和民主推荐获得了营“嘉奖”。
当吴忠海给家人打电话报喜时,在他心中一贯坚强的母亲却哭了。母亲的泪水让他懂得,他在从军路上的点滴进步,不仅决定着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也承载着全家人的期盼。
母亲在吴忠海当兵后亲手为他绣了“金童玉女”十字绣,那是母亲对儿子未来婚姻的祝福与期待,但在那时的吴忠海看来,恋爱、结婚还是很遥远的事情,所以他并没有把这幅十字绣带在身边。然而,时隔几年后,这幅十字绣在吴忠海看来,却显得过于沉重和心酸,这伤感源自母亲的右手手指已经截肢,而这十字绣也就成了母亲留给他的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十分珍贵的礼物。
父亲的日记,母亲的手
过年团圆对于吴忠海一家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父亲在日记中写下了刻骨铭心的思念:“来广州两年多了,我还没回过家,不晓得三个娃娃学习好不,长好高了?1997年农历5月写于广州”。“都说浙江好挣钱,转眼一来三五年,要说回家看妻儿,兜里却没路费钱”,“娃娃要是真能去当兵就好了。我没能实现当兵的梦,只有让娃为我圆梦了。07年农历10月写于浙江”。
吴忠海为了体验父亲打工的辛苦,在高中毕业等通知那年的假期去建筑工地干起了拔钉子的杂活儿。上工的第一天中午,他就被木板上的铁钉扎穿了脚掌。那时没有条件处理伤口,但幸运的是,他的伤口没感染。每天中午,他就找块木板垫在水泥地上睡一会儿,坚持了半个月,他赚到了300元钱。
在回家的路上,他特意去了趟县城,花了45元钱给母亲买了一件衣服。6年的时间过去了,每年夏天走亲戚时,母亲都会把这件衣服穿在身上。吴忠海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渴望有一天能让爸爸妈妈过上舒心的日子,不再那么奔波、不再那么劳苦,但天有不测风云,妈妈出事儿了。
2011年9月的一天,吴忠海接到姐姐电话,说母亲在干活儿时摔了一跤,右手拇指根部开放性撕裂、粉碎性骨折,医院说要截肢。那双无数次扶起跌倒的孩子的手,如今就将被截肢,吴忠海撂下电话,心急如焚,踏上了回家的路。
当兵几年后与母亲的相见竟是在医院,病床上的母亲已经睡着,但汗珠却布满母亲的额头。吴忠海轻轻掀开烤灯罩,看到了母亲裹满纱布的手被鲜血浸透后干得发紫。
在医生的指导下,吴忠海开始给母亲做起了辅助按摩,他在母亲的病床前一守就是5天。5天,他没舍得离开病床半步。但医院最后做出了鉴定,母亲右手拇指功能完全丧失,不得不截去右手大拇指。
母亲穿针引线绣的那幅“金童玉女”十字绣,让吴忠海感到十分伤感,因为母亲再也不能为他飞针走线了,这让吴忠海格外心痛。他难忘母亲的刚强,也难忘母亲的辛劳,更难忘母亲残缺的手,那双手包含了生活中太多太多的心酸。
当父亲的日记、母亲的手一幕幕定格在吴忠海的脑海里时,他为了家人的心愿和自己的梦想,继续在军营挥洒汗水,这时他开始正式学写新闻报道。
《那天,班长拒绝了我们的“贿赂”》,是吴忠海的处女作,他十分激动,因为这篇稿子的发表让他明白一定要带着真情实感写稿子。从2009年担任新闻报道员4年多来,他登上老山主峰82次,照相保障500余次,摄像保障100余次。
每次登上老山主峰,吴忠海不仅用镜头记录下边防军人的忠诚,而且他的心里也装满了沉甸甸的战友情。
望着老山之巅墨兰竞相开放,他想起家乡的胭脂花,老山兰和胭脂花都是默默无闻开在路边,就像守边戍防的官兵们坚守在英雄的山上一样。
家乡的胭脂花和老山的墨兰都已在他的心里开放,因为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青春在军营绽放的魅力,就像他的故乡多彩贵州一样,他要让自己的生命就像七彩虹一样绚丽,把苦辣酸甜咸的人生五味都尝个遍,那才是真正属于军人的情怀。
苗乡的山美水美歌更美。喜欢唱着《醉苗乡》编辑视频的吴忠海,就这样又开始了工作,并用这首欢快的歌儿来回味家乡的美:“漫漫古道千里长,悠悠苗乡古道旁,巍巍雷公清江的水呀,伊尔伊尔哟,歌声甜来米酒香,远方的客人尝一尝,迷人的风景古老的故事。好地方,苗乡人,爱苗乡,苗乡人,情豪放……”
(责任编辑 束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