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影响着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工作已近十年的我,多数时间总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从事着教书匠的生活。自2013年始,有幸参加了校“主题教研”活动。通过一个学期的摸索,我对新课程理念有了一些浅显的理解。在进行主题教研实际研究中,我开始从新审视教材、审视学生。教材、教法、教师、学生…所有的教学因素的核心是什么?问题的答案无疑是学生!那么主题教研的核心是什么呢?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有了这些思考和认识后,我明白教学应该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这种能力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即学习力!教材的使用,应该准确把握,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线索贯穿始终,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培养学生学的主体性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以下就是我在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一年级学生的阅历是少之又少,无意注意即兴趣占主导。他们最初的观察是不带有目的、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很难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一方面着重培养他们的兴趣,接着,再进一步引导他们有目的观察,初步提升观察效率。[1]杨建英.谈如何提高中职礼仪课教学的实效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一个长方体实物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快被眼前物体吸引住,很安静地看起来。这时我不急于把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还可以试着说说看到了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我再提出要求:“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你们觉得长方体有什么特征,你们找一找。”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我再适时地指导观察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很快就围绕着边、尖角等描述,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先给一定的观察空间,再有序引导。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学会了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和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启发学生说,首先我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在学习中,我经常性的搭建“比着说”的平台,看看谁说的最完整、最规范。
例如:在教学“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时,不仅鼓励学生说说从图示中获得的数学信息,更重要的是理解每一个数量的意义。特别是“28个桃”表示什么?表示桃树上桃子的总数量吗?显然不是,它应该只是桃树上所有的桃的其中一部分。这个环节,我给同学们预留了充足的时间和表达空间,尽量让学生去感悟、去表达,等最后几乎每一个同学都可以表达的很准确时,虽然下课了,教学内容没有完成,但孩子们在表达中感悟,在不断的感悟中表达,增添了兴趣和自信!对于这种现象,我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只要说的有道理,越精炼、准确越好。如此,学生发言很热烈,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得到了提高。
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既说的“过瘾”,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学到了知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能力
数学知识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是格外抽象的,特别是对图形,更是缺乏认知基础和辨正思维能力,根本就没有想象的兴趣和意识,更不要说对自己的想象给予肯定或否定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二)”时,我先让学生拿出各种不同图形分小组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然后再引导交流,把交流结果记录下来,最后收集一些学生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容易产生歧义的图形知识列举出来,让同学展开辩论。争议随即消除,知识也就自然生成。
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
总之,“主题教研”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极为方便的研究途径,它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也使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更为和谐、高效。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一年级学生的阅历是少之又少,无意注意即兴趣占主导。他们最初的观察是不带有目的、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很难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一方面着重培养他们的兴趣,接着,再进一步引导他们有目的观察,初步提升观察效率。[1]杨建英.谈如何提高中职礼仪课教学的实效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一个长方体实物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快被眼前物体吸引住,很安静地看起来。这时我不急于把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还可以试着说说看到了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我再提出要求:“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你们觉得长方体有什么特征,你们找一找。”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我再适时地指导观察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很快就围绕着边、尖角等描述,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先给一定的观察空间,再有序引导。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学会了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和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启发学生说,首先我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在学习中,我经常性的搭建“比着说”的平台,看看谁说的最完整、最规范。
例如:在教学“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时,不仅鼓励学生说说从图示中获得的数学信息,更重要的是理解每一个数量的意义。特别是“28个桃”表示什么?表示桃树上桃子的总数量吗?显然不是,它应该只是桃树上所有的桃的其中一部分。这个环节,我给同学们预留了充足的时间和表达空间,尽量让学生去感悟、去表达,等最后几乎每一个同学都可以表达的很准确时,虽然下课了,教学内容没有完成,但孩子们在表达中感悟,在不断的感悟中表达,增添了兴趣和自信!对于这种现象,我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只要说的有道理,越精炼、准确越好。如此,学生发言很热烈,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得到了提高。
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既说的“过瘾”,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学到了知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能力
数学知识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是格外抽象的,特别是对图形,更是缺乏认知基础和辨正思维能力,根本就没有想象的兴趣和意识,更不要说对自己的想象给予肯定或否定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二)”时,我先让学生拿出各种不同图形分小组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然后再引导交流,把交流结果记录下来,最后收集一些学生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容易产生歧义的图形知识列举出来,让同学展开辩论。争议随即消除,知识也就自然生成。
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
总之,“主题教研”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极为方便的研究途径,它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也使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更为和谐、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