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jia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年,我们深深的认识到:学生学业素质的提高依赖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加深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和实践,借鉴并发扬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创出自己的特色。
  一、运用正确思维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现代教学论特别强调教学中组织和实施学生认识过程的重要性,强调学生认识的过程而不是认识的结果。布鲁纳认为:把一门学科交给一个人,不是要他把结果牢记心头,确切的说,是要交给他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这一过程中。教一门课,不是建立有关这门学科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使学生自己象数学家思考数学,史学家思考历史学那样,把知识获得的过程体现出来,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赞可夫也十分强调掌握知识的过程 。培养学生生物学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展示思维的逻辑过程,让学生把握一个个逻辑点,体验思维过程,培养思维品质,这应该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界。应试教学以应试为目的,教师违心地和学生一起挣扎在题海中,教学当然重结果,轻过程,只重解题结果,不管分析、判断、概括等解题过程,不重视正确答案的导出过程。
  1.对照、比较能力的培养;生物是进化、发展的,复杂、高级的结构是由低级、简单的形式发展而来的,完善的生命活动往往带有一些原始的痕迹,生物适应生存环境获得了性状差异。这些又决定了在认识生命时,常用对照比较的思维方法,以寻求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如昆虫和青蛙发育类型的比较;血浆、原尿、终尿的比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比较等等,在生物学中常用。
  2.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与综合在认识过程中是运行方向相反,目的相同,”正、反、合“统一的思维方式。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或者把整体中个别特性区分出来,通过去粗取精、抓住本质,找出事物的内在各要素。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特征组合成整体,使知识形成整体、系统化。如讲”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发表意见,他们会提出阳光、土壤的湿度、人们的干扰、空气等都可能影响鼠妇的生活。其实,说错无妨,往往错误的答案很有教育意义,通过分析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明确下来,这个过程是过滤式的分析过程,通过分析过程淘汰无效的尝试,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出与鼠妇生活的有关因素,这就是分析。把几种与鼠妇生活有关的正确因素结合起来就是综合。
  3.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抽象是把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从其中的多种非本质特征中抽取出来。概括是把抽象的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结合起来。抽象概括是以对照比较、分析综合为基础的高级思维方式,通过的抽象和概括的思维能力,可以认识、掌握研究对象的规律性。生物教学具有直观性,学生容易在观察中产生具体形象思维,形成感性认识,教师应该注意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挂图和动态课件,加以启发诱导,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具体、表象的感性认识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本质的、整体的认识。
  4.判断、推理能力的培养;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方式。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方式,通过判断推理,可以运用自己已知的概念和规律去预测尚未认识的事物,在教学中应善于用关系推理方法教学,精讲精练,让学生在推理活动中提高推理能力。如讲完种子萌发的条件后,提出:”有些植物的种子已经同时具备了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却没有立即萌发,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通过判断、推理,使之获得认识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
  5.迁移思维能力的培养;迁移思维是从已知的知识中,抽取有关原理,去加强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方法。由于整个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各类不同事物间有着统一性,运用迁移思维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既可以表现在学科内,也可以表现在学科间。如讲眼的视觉形成联系到物理学中双凸透镜成像原理,讲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联系到仿生学的应用。总之,迁移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诱导、启发、点拨,仅凭学生自然的迁移,往往是不够的,但要注意迁移一定要建立在对知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以免盲目的生拉硬扯,甚至扭曲知识。
  二、运用生物科学史和科学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近年的教改中,比较注意科学史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通过介绍重大科学发现、发展和技术方法的关系,介绍科学家的试验方法等,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也起到了诱导、启迪作用。如果不向学生介绍,而只是简单地将光合作用的结果告诉学生,他们对科学家几百年的艰辛探索难以体验,对光合作用的研究方法无从了解,尤其对其中体现的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关系和科学是一个开放体系,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和发展的动态过程的科学本质更是无法理解。由此可见,教学设计中要十分注意挖掘教材中科学的方法论因素,因势利导,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研究思路探索,主动发现,掌握有关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思维的全过程和探索科学奥秘的艰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归纳出科学方法的研究过程:发现事实→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形成定律。
  总之,在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能驾驭知识,独立的认识世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探索兴趣,爱护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新课改积极倡导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 ,即展现教学的真实性,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不遮不掩,对课堂中“原汁原味”的生动场景加以利用,这些场景有的是奇思妙想,可能超越了教师的思维,要不怎么叫教学相长?有的是教学切入点,有的是“节外生枝”或“锦上添花”,只要老师能合理利用,一堂优质高效的课立刻产生了,令老师和同学回味无穷。  记得那次上原电池的课,讲到特殊的燃料电池,甲烷—氧气燃料电池,负极电极反应
期刊
【摘要】 情感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所追求高境界的理想教学,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磨练,探索与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师生合作,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教学精神与教学能力新的突破。  【关键词】 初中思想政治;渗透;情感教育    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呢?其实施方法为:  一、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积极的、亲切
期刊
【摘要】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何其重要。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情境    一、根据化学教学的特殊情况及教学的基本要
期刊
每个人都不愿意接受批评和建议。毕竟从心理上来说,谁都希望自己的想法,做法得到其他人的认可、肯定,得到表扬。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身为高中教师的我们往往忽略了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总是否定学生,批评、教育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其实,高中生已经或是将要步入成年行列,他们的自尊心是非常强的。所以,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的课改形式下,我们也应学会赏识学生,这是实施课改的有效途径。  下面笔者结合课堂教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改深入推进,我们越来越多的思考如何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求知,日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于是日渐发现学生大量的密集的活动多停留在手部简单的体力劳动和脑部机械的记忆,更多的是单纯知识的简单累积,而较难引致能力的飞跃,达于自主学习的境地。  【关键词】 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一、通句,即读通文句,要求字音准确,节奏恰当  通过读准字
期刊
人的创新能力是人的全面素质的综合表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开发人的潜力,张扬人的个性的教育活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切实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个性完善,综合素质强,能适应激烈竞争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结合教学实际,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运用兴趣教学,激发创新思维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的力量,是学
期刊
回首往事感慨颇多,从教十多年了,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孩子。和他们一块儿进行高三复习,一块儿经历高考,一切就象在昨天。今年的高考将至,我想说一说高中化学复习的一些心得。  “3+X”高考模式的实施,使化学学科不再作为单独的考试科目,高考的着重点也从“3+2”模式中着重知识点的记忆转而强调能力的培养。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成了高三学子们关注的话题,现在就此话题,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更新理念,确立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现代素质教育观,要
期刊
【摘要】 德育教育实效已成为教育工作之难点、重点、焦点。影响德育教育效果之因素很多,其中师生关系就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急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提高教育实效。  【关键词】 德育;师生关系;实效    在传统德育教育中,教师往往以“权威”的面目出现,对受教育者进行强制教育,尤其是德育教师往往以为自己既然是德育教师,在学生面前就要留下“道德圣人”的印象,仿佛自己就是道德楷模、样板。学生也因此
期刊
【摘要】 品德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成为思想品德教学永恒的追求和生命力。  【关键词】 立足课堂;着眼实际;选取场景;创设情境;参与实践;拓展课堂;课堂生活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