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人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gtest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上海的女人,你可能第一个反应就是漂亮,会算,会过日子,会发嗲,这可能是其他城市里的女人所不及的。
  如果你讨了上海女人做老婆的话,那你可要偷着乐一辈子了。她不但會烧得一手好菜,把你的胃服侍得舒舒服服,而且日长细久地过日子,会调教你做家务活,让你服服帖帖,不敢怠慢。
  说起过日子,上海女人可以好好数数了。比如同样买了一种菜,到了上海女人的手里就可以烧出几种不同口味的菜来。如春天时节的竹笋,腌笃鲜里的竹笋滚刀块,竹笋肉丝咸菜,油闷竹笋。同样买一只活杀鸡回来,她可以半只把它烧成白斩鸡,半只红烧,另外把鸡翅、鸡脚、鸡头再放些金针、黑木耳烧个汤,然后再把鸡的内肠放些毛豆炒炒又是一道下酒的菜,可谓一举多得。上海女人在家与在外完全是不一样的打扮,只要走出自家的家门,都要把自己精心地打扮一番,哪怕去趟小菜场买小菜也不会随随便便轻易地走出家门的。她甚至还会叫你也不要随随便便地着装,虽不西装革履吧,但总归要被人看上去清清爽爽的,不要不修边幅的,胡子拉碴走出家门,那样不但有失自己的颜面,也与这座城市的市容市貌不太相符吧!
  那些走在上海滩各条马路上或弄堂里的上海女人,更是成为了这座城市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们打扮得体,虽看上去也有涂脂抹粉 ,涂指甲油的,有的脚趾甲上也涂上了指甲油,但就这些都还分年龄层次的,一般年龄在20至40岁上下的上海女子,她们的打扮要花俏一点,40岁朝上的甚至已60岁左右的上海女人也有与年轻人攀比的,但毕竟已到了这个岁数了,也开始有所收敛,不敢那么大胆开放。是到大场面上才如此地把自己修饰一番。总之,上海女人的打扮是根据自己的岁数大小因人而宜,也不是千篇一律的。
  到了中年以后及再向上岁数的上海女人,她们不会像她们的上一辈上海女人那样只穿大襟头衣服,也跟着年轻人着时装,虽然市面上很少有为这一大人群专门设计的服装师,但她们也总会去偌大的商场里去寻寻觅觅,如看到了适合自己的,也会与老板或老板娘讨价还价,为自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服装也算是美事一桩了。
  上海女人尤其在教育子女方面更是倾尽了自己的所有,她们宁可在家里像保姆一样为子女做这做那,也绝不怠慢自己的子女,她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必要比任何一座城市的女人都要迫切。如果她的子女出国深造、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生的话,那可成了她在别人面前炫耀的资本。到了子女们谈婚论嫁的年龄,上海女人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弄得七大姑八大姨全体出动来物色她们认为的乘龙快婿或儿媳。上海女人也喜欢显摆一下自己家的房子有多大,当初是在什么价位买下的,那地段,那房子的式样,啧啧没话好讲了,目前的房价已翻了多少多少倍了,一番凌驾于其他城市之上的架势。好像比北京人还要北京人,比香港人还要香港人似的。
  现在出去旅游好像是家常便饭似的,尤其是上海女人想到什么地方去游玩,是轻而易举的事,用不着与谁商量的。她们喜欢购物,且喜廉价而物要美的,二者缺一不可。除了旅游景点小摊小贩上的装饰物外, 就是当地的农副产品了,通常她们买这些物品时,自己还会自带杆小秤在身边,以防那些不法商贩的短斤缺两。可她们再精明有时还会被那些不法商贩给耍了,就拿几年前到大连游玩时的那一次吧,那包装好的红枣明明是一斤的包装,在手里掂掂分量也确实是有,就没把带去的秤拿出来,结果怎么着,回上海再拿出来放到电子秤上时足足少了200克每袋 ,就是说每袋要少掉四两,你说,好胸闷凹门痛哦!晚上回宾馆休息,有个别的上海女人除了自己带的洗漱用的毛巾外,还会把自己带去的被套、床单、枕头套全拿出来套上,认为宾馆客房你来他往,卫生不好,有的甚至还带了酒精棉球,用什么都要去擦一擦,包括那抽水马桶上的坐垫以及吃饭时用的碗筷等等。
  上海女人也很喜欢市面上流行的办什么会员卡,这样下次去这家门店购物时就可打折,她们这卡那卡办了好几张,刚开始还津津乐道,到处给人讲好合算的,这样下去可以省掉多少多少,殊不知,突然有一天,这些门店好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不知搬迁到了什么地方去了,看那门上的告示路名,就是连那老克拉的上海人都不知在哪儿,有的说是搬到了浦东,那浦东可大了,你到哪儿去找啊?上百度查吧,那地名,压根儿就没听见过,为了那几百元还没买完的会员卡,还得去苦苦地寻找,你说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早知这样,谁还会去办什么会员卡啊!哎,真是的!
  居家过日子的上海女人还有一妙招,就是每到小菜场买菜,都要去好几个摊位,问问当天的行情,什么菜什么价位,然后货比三家,再后就是讨价还价,如果价格与自己心里的价格吻合,那就成交了。她们的论点是,这样买三个品种的菜,就可把砍下来的价,又可多买一个品种的菜了。
  当然,等买好了菜以后,可别忘了问摊贩老板拿葱哦!据说买了三四个品种的菜,就那老板送的葱,又好买二条一斤左右的河鲫鱼回家烧烤了,那葱伴随着鱼肉的香味扑鼻而来,顿时就胃口大开,如再喝点绍兴花雕,那才叫一个爽啊……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插图:知 止
其他文献
我的家乡在秦岭南坡,嘉陵江畔的半山腰,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植物生长茂盛,生物种类繁多,这就给马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因此,这里的马蜂特别多。  第一次被马蜂蜇,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天上午,我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家,在大路的拐弯处,看见几个五年级的学生拿着石块向核桃树空隙中扔去,便好奇地跟了上去,想看看他们打什么。没想到,刚往前走了几步,一个圆圆的东西就落在了眼前,大孩子们都喊叫
期刊
人到中年,总爱回忆。  1983年,有三件大事:一是分田到户,告别了“大锅饭”,村庄喜气洋洋;二是我跳出了“农门”——考上昆明师范,全家欢天喜地;三是有了自己的假期——前几年假期可是要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的。下户分到三头黄牛和一头水牛,假期便由我放牧,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我15岁,个头瘦小。森林茂密,高山连绵,独自上山可是要胆子的呀!吃过午饭,我带着一块塑料布以防下雨,怀着兴奋出门。“事非经历不
期刊
我静静地坐在老屋那瘸了一条腿的小板凳上,不知道要想些什么。  深浅不一的青苔,沿着铺在屋檐下的火砖的皮肤潮水般生长起来,踩在上面,柔软湿滑。院子里杂草灌木疯长着,几乎遮住了整个地面,让人无处下脚。“噼噼啪啪”,灰暗的瓦背隐隐作响,原来,外面下起了滂沱大雨。白色的蜘蛛网在屋子的半空中悬挂着,从客厅向两边的里屋一直蔓延过去。这是我父母70年代建造的老屋,100多平方米,锄头、铁铲、犁耙、木桶、扁担、畚
期刊
吃过多少美味,如果要回答哪一道菜最可口,我一定脱口而出:“我妈烧的红烧肉。”  曾经写过一文,红烧肉,写之前,我专门向母亲讨教烧这道菜的窍门。母亲毫不遮掩,一口气兜底翻:首先要选好肉,肋条,肥瘦得当;放锅里清水煮一会儿,拿出洗净,切成块;再放油锅里,油锅要事先放葱姜煸了,再放入肉块继续煸;煸到一定火候,倒下半瓶黄酒,通常是特加饭,继续煮,半小时后再加入红酱油、冰糖,另加少许盐粒,如此再焖上个半小时
期刊
陈老爹是祖父的乡邻,老伴已去世多年,但在祖父的面前,他是很有些优越感的。就说打鱼吧,他清早出去,晚上回来,裤腰带上别着的鱼篓里总揣着无数的鱼虾,有些还令人眼馋地活蹦乱跳地窜了出来。  我常望见他肩上掮着一副竹竿,上面倒挂着几条鲶鱼,被柳枝穿过腮帮,张嘴朝天地断了气;或拽着一条爪子系得铁紧,脖子伸得老长,嘴里直吐白沫的王八。每当这时,他总要走到小港边的那块漂着丝草的洗衣石上,将肩上的渔具抖落在地上,
期刊
初冬时节,我和几个大学同班同学相约回到母校——黄冈师范学院老校园(前身为华中师院黄冈分院),光阴似箭,岁月飞逝,一晃四十年过去了!  当年意气风发的书生,如今,年龄大的已是头发花白,当上了“照孙办主任”;年龄最小的,也离退休年龄不远了……我们徜徉在熟悉的操场边,望着那些倍感亲切的教室和我们当年亲手种植、如今已长得叶茂参天的大树,感慨万千。当然,聊得最多的话题,少不了当年参加高考时的那些往事……  
期刊
两间土坯房,三面土围墙,这便是我最初记忆里的家。  母亲说,当初,是没有院墙的,没有院墙不是一个完整的家。所幸的是庄稼人有的是力气,乡下最不缺的是黄土。每天天不亮父亲就驾上排车,去村南的荒地或者沟边拉上一车土。晚上收工回来再捎上一车土。日积月累,在屋前存下了小山似的一大堆黄土。  过了年,趁着农闲,还有没吃完的过年饭,便开始动工了。  先用尺子左右前后丈量了一下,仔细地画了线,然后用杵头夯实了地基
期刊
漫步新县老街,犹如走进记忆的博物馆,每一片斑驳的古宅背影,都在讲述千百年的风雨苍茫。  元末明初,唐宋的遗风还在吹染着新县古街的锦绣风华,一叶扁舟从姑苏北上,千里迢迢,来到苍梧山北麓,一个远离战火纷扰的世外桃源。新县张氏迁祖落户,带来江南人的经营理念、技术、资金,老街更是繁华添秀,酒坊、药房、当铺、杂铺、铁铺、银铺,商铺林立,生意兴旺。张景,明成化进士,清风为官,携湖北百姓赠送的红叶树和铁石碌碡,
期刊
爹在的时候,就爱吃个饺子。要是能吃上羊肉馅的饺子,就会美得唱上几句京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得意的时候,跷起二郎腿,唱得摇头晃脑的,别提有多高兴。  奶奶在世的时候,家里不让吃羊肉馅的饺子,因为奶奶是旗人,是汉八旗。奶奶祖上是镶黄旗,清宫里的御厨。后来被贬到北京南苑去看坟,败落了,这才“下嫁”给了爷爷。奶奶觉得失势的凤凰不如鸡,日子一年不如
期刊
确切地说,春天是从檐口积雪的一点儿化开,从一粒花籽推开家门伸出小脚丫算起的。  节气一到,小雨儿就飘起来了,小如虫鸣,细若發丝,丝绸般光亮润泽。“叮叮当当”,落到了房顶,斜飞上了窗户。顽皮地荡着秋千,开心地跳进池塘、草地、麦田。三五天,七八天来访一回,极为洒脱自由。  “吧嗒,吧嗒”,无数小嘴儿贪婪地啜饮着,这世界一天天在变,散发出鲜亮夺目的光彩。枯寂的冬天活了,带着明媚的笑意,清清的雨水,轻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