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教师是促进高校转型的主体,其教学能力、专业素质等都是影响高校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分析大学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胜任力影响因素。教师胜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知识体系,其中包括教师的专业素质、学习意识、实践经历和教学模式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教师的人格特征及从业态度。望通过分析,切实提高教师的胜任力,为高校的成功转型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大学转型背景;教师胜任力;影响因素;高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102-02
大学转型作为我国知识时代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打造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保障我国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落实的重要基石。教师作为大学转型的主体,其胜任力是影响高校成功转型的重要因素[1],为此提出大学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胜任力影响因素分析。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三种:(1)知识体系作为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专业素质、学习意识、实践经历和教学模式等都是影响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因素;(2)人格特征是影响教师胜任力的根本因素,由教师的主观人格控制,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具有主观能动性;(3)从业态度作为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外部因素,校方的领导方式及教师的待遇水平都对其有重要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教师胜任力的提升带来理论依据。
一、知识体系因素
知识体系作为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关键因素,其专业素质、学习意识、实践经历和教学模式等都是影响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因素[2]。大学转型背景下,教师的知识体系与胜任力呈正相关发展,即教师的知识体系越全面,教师的胜任能力越高。知识体系的影响方式及特征如表1所示。
(一)专业素质
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对教师的知识体系构成及胜任力有直接影响[3]。分析可知,教师的专业素质越高,在高校教学阶段,就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教育胜任力也就越强;反之,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较低,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的开展就会比较被动,其教育胜任力也就越弱。同时,个别教师没有经过系统性、理论性的师范教育,导致教师的专业素质过低,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二)学习意识
大学转型背景下,教师的学习意识是影响教师知识体系及胜任力的根本因素。教师的学习意识越强,其学习途径也就越多、学习效率也就越高,教学过程中的胜任力也就越高,对高校转型做出的贡献也就越多;反之,若教师的学习意识薄弱,从不或者很少进行自主学习,则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胜任力就会大大降低,对高校转型做出的贡献也就越少。因此,教师的学习意识与教师的知识体系及其胜任力呈正相关关系。
(三)实践经历
想要提高教师的胜任力,加强其实践能力是必要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将教学理论结合实际,才能丰富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主观认知[4],进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有创新性的成果认知,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和实践能力的转型人才。因此,教师的实践经历与其胜任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教师的实践经历越丰富,其知识体系越完善,胜任力也就越高。
(四)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作为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师胜任力的重要因素。大学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因此,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其胜任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教师的教学模式越具创新性,教师的胜任力越高。
二、人格特征因素
人格特征是个体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来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特征,具有主观能动性。大学转型背景下,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胜任力呈正相关发展,即教师的人格特征越有魅力,教师的胜任能力越高。人格特征的影响方式及特征如表2所示。
教师人格特征的形成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各个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因此,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胜任力呈正相关发展,即教师的人格特征越稳定,教师的胜任力就越高。此外,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影响其胜任力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示范力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
三、从业态度因素
教师的从业动机与态度对其胜任力有着重要的影響。一般而言,教师的从业动机单纯、态度端正,因为热爱教育事业而从事教育事业,则这部分教师的胜任力就高。在工作过程中,教师的从业态度还受校方的领导方式及教师待遇水平的影响。从业态度的影响方式及特征如表3所示。
(一)校方领导方式
大学转型背景下,校方的领导方式对教师从业态度及胜任力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坚持正确的领导方式,才能切实提高教师的胜任力。因此,校方的领导方式与其胜任力呈正相关发展,即校方的领导方式越科学,教师的胜任力就越高;反之,若校方的领导方式不合理,教师的从业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其胜任力也就越低。此外,校方的领导方式对教师的稳定发展也有极大的影响,只有辩证地看待校方的指导[6],坚持正确的组织领导方式,才能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绩效。
(二)教师待遇水平
学校环境与教师的待遇水平是影响教师从业积极性的主观因素。学校的教学氛围越好,教师的待遇水平越优厚,则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就越高,教学过程中其胜任力也就越高;反之,若学校的教学氛围与环境设施一般,教师的待遇水平又得不到保障,则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就会大幅降低,教学过程中其胜任力也就越低。因此,教师的待遇水平与从业态度与胜任力呈正相关发展,所以学校要积极营造学术研究氛围,并且切实保障教师的薪资与升职空间,为教师提供更为优越的交流、学习与教学平台,不断提升教师的从业积极性,进而提升其胜任力。
四、结语
本文对大学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胜任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知识体系因素是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关键因素;人格特征因素是影响教师胜任力的根本因素;从业态度因素是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外部因素。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的提高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明.创新型人才培养下的高校教师胜任力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15(4):138-140.
[2]胡维芳,沈海洲.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胜任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校园心理,2017,15(5):353-356.
[3]但鸿江.高校体育教师胜任力的提升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2016,42(7):101-103.
[4]任岩,任林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7,52(45):20-22.
[5]曾涛,宋国际,王丹.师范生教师胜任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知识文库,2018,41(10):59-62.
[6]胡丽园.教师胜任力评价的影响因素与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7,42(9):36-39.
◎编辑 陈鲜艳
[关 键 词] 大学转型背景;教师胜任力;影响因素;高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102-02
大学转型作为我国知识时代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打造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保障我国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落实的重要基石。教师作为大学转型的主体,其胜任力是影响高校成功转型的重要因素[1],为此提出大学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胜任力影响因素分析。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三种:(1)知识体系作为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专业素质、学习意识、实践经历和教学模式等都是影响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因素;(2)人格特征是影响教师胜任力的根本因素,由教师的主观人格控制,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具有主观能动性;(3)从业态度作为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外部因素,校方的领导方式及教师的待遇水平都对其有重要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教师胜任力的提升带来理论依据。
一、知识体系因素
知识体系作为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关键因素,其专业素质、学习意识、实践经历和教学模式等都是影响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因素[2]。大学转型背景下,教师的知识体系与胜任力呈正相关发展,即教师的知识体系越全面,教师的胜任能力越高。知识体系的影响方式及特征如表1所示。
(一)专业素质
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对教师的知识体系构成及胜任力有直接影响[3]。分析可知,教师的专业素质越高,在高校教学阶段,就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教育胜任力也就越强;反之,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较低,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的开展就会比较被动,其教育胜任力也就越弱。同时,个别教师没有经过系统性、理论性的师范教育,导致教师的专业素质过低,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二)学习意识
大学转型背景下,教师的学习意识是影响教师知识体系及胜任力的根本因素。教师的学习意识越强,其学习途径也就越多、学习效率也就越高,教学过程中的胜任力也就越高,对高校转型做出的贡献也就越多;反之,若教师的学习意识薄弱,从不或者很少进行自主学习,则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胜任力就会大大降低,对高校转型做出的贡献也就越少。因此,教师的学习意识与教师的知识体系及其胜任力呈正相关关系。
(三)实践经历
想要提高教师的胜任力,加强其实践能力是必要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将教学理论结合实际,才能丰富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主观认知[4],进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有创新性的成果认知,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和实践能力的转型人才。因此,教师的实践经历与其胜任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教师的实践经历越丰富,其知识体系越完善,胜任力也就越高。
(四)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作为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师胜任力的重要因素。大学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因此,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其胜任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教师的教学模式越具创新性,教师的胜任力越高。
二、人格特征因素
人格特征是个体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来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特征,具有主观能动性。大学转型背景下,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胜任力呈正相关发展,即教师的人格特征越有魅力,教师的胜任能力越高。人格特征的影响方式及特征如表2所示。
教师人格特征的形成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各个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因此,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胜任力呈正相关发展,即教师的人格特征越稳定,教师的胜任力就越高。此外,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影响其胜任力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示范力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
三、从业态度因素
教师的从业动机与态度对其胜任力有着重要的影響。一般而言,教师的从业动机单纯、态度端正,因为热爱教育事业而从事教育事业,则这部分教师的胜任力就高。在工作过程中,教师的从业态度还受校方的领导方式及教师待遇水平的影响。从业态度的影响方式及特征如表3所示。
(一)校方领导方式
大学转型背景下,校方的领导方式对教师从业态度及胜任力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坚持正确的领导方式,才能切实提高教师的胜任力。因此,校方的领导方式与其胜任力呈正相关发展,即校方的领导方式越科学,教师的胜任力就越高;反之,若校方的领导方式不合理,教师的从业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其胜任力也就越低。此外,校方的领导方式对教师的稳定发展也有极大的影响,只有辩证地看待校方的指导[6],坚持正确的组织领导方式,才能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绩效。
(二)教师待遇水平
学校环境与教师的待遇水平是影响教师从业积极性的主观因素。学校的教学氛围越好,教师的待遇水平越优厚,则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就越高,教学过程中其胜任力也就越高;反之,若学校的教学氛围与环境设施一般,教师的待遇水平又得不到保障,则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就会大幅降低,教学过程中其胜任力也就越低。因此,教师的待遇水平与从业态度与胜任力呈正相关发展,所以学校要积极营造学术研究氛围,并且切实保障教师的薪资与升职空间,为教师提供更为优越的交流、学习与教学平台,不断提升教师的从业积极性,进而提升其胜任力。
四、结语
本文对大学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胜任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知识体系因素是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关键因素;人格特征因素是影响教师胜任力的根本因素;从业态度因素是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外部因素。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的提高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明.创新型人才培养下的高校教师胜任力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15(4):138-140.
[2]胡维芳,沈海洲.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胜任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校园心理,2017,15(5):353-356.
[3]但鸿江.高校体育教师胜任力的提升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2016,42(7):101-103.
[4]任岩,任林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7,52(45):20-22.
[5]曾涛,宋国际,王丹.师范生教师胜任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知识文库,2018,41(10):59-62.
[6]胡丽园.教师胜任力评价的影响因素与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7,42(9):36-39.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