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自主招生的层层面纱

来源 :高校招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1022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招生,我们并不陌生,从2001年开始就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那时,我们对自主招生的认识很单一: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如果高考成绩达到高校要求就可被录取。随着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和一些高职院校可不参加高考的自主形式的出现,自主招生则逐渐“复杂”起来。
  
  大学与高考:当两者出现“解体”时
  
  曾几何时,要上大学,必须高考,这几乎成了一个“定律”,大学与高考完全“浑然一体”。现在,这一“定律”则在改革的演变中慢慢变化着,有的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甚至一些招生类型已经开始不参加高考,但照样被录取。
  早在2001年,自主招生在江苏几所大学试行时承诺对通过学校测评的考生“降分录取”,如果说“降分录取”给了一些习惯“凭分数录取”的人一股新鲜的感觉的话,那么后来接连出现的自主招生新政,就改变了他们的习惯思维。
  先是2006年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试行“考生通过学校的自主招生测评,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的改革,再到2007年在京沪等地高职院校免高考的自主招生制度的实施——自主测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录取。
  大学不再以高考成绩是瞻?!一时社会舆情一片,各方意见显诸报端网络。透过各种言说,我们似乎可以对自主招生的发展脉络做这样一个梳理:高考,实行降分录取(这种自主招生高校2007年达到59所)——高考,但录取时成绩只作参考(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不高考,以高校测试成绩直接录取(北京、上海等地的高职院校)。虽然各种自主的参与学校和招生对象有所不同,但目的一样:让不同的人才走进不同的大学。
  现在就读南京大学法学专业四年级学生温甜,于2004年参加了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笔试,并且获得了自主招生资格。“后来我高考考了638分,而南京大学在江苏当年理科的调档线是650多,如果仅按成绩来录取的话,我肯定进不了南大。”后来,根据“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可在学校调档线下降低20分投挡”的录取政策,温甜顺利进入南大。所以,她由衷地发出了一句感慨:“对我来说,自主招生的优惠政策蛮有用的,正是有了这20分,我才上了我理想的大学和专业。”
  而对于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法律文秘专业一年级学生李萌来说,她觉得不参加高考也可上大学这一消息重新点燃了对大学的希望,“因为学习成绩不太好,经过高考的话,可能上得了一所专科学校,是否考得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就很难说了。”
  
  机会:是有限制的
  
  历来,自主招生被认为是给了有一定特长的考生一次上大学的机会。但有哪些考生可以获得这样的机会呢?
  从目前全国59所教育部等部委属高校的自主招生报名资格来看,主要对象可以分成四大群体:一是中学阶段成绩优异者;二是在某方面有特长者;三是参加一些学科竞赛的获奖者;四是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表现者。
  而自主招生是否应该把那些成绩一贯比较优异者纳入其中的问题,南京大学招办主任赵清有他的看法,“自主招生本来就是要招到一些‘偏才’或在某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如果更多倾向于成绩优异者,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凭高考成绩进入意向中的好大学。”他认为大学应该更多地把选拔对象偏向那些成绩处于中等或良好的学生,“他们才是真正需要自主的群体”。
  自主招生选拔对象有时还有地域的限制。如浙江大学2007年自主招生只在广东、北京、天津等十多个省(市)进行,据学校招生处负责人说,学校在考虑给哪些省份投放自主招生计划时很费劲。以前在一些知分填报志愿的省份中,一些取得浙大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由于高考成绩比较好,就报考了其他的大学,这让学校很无奈。所以,学校就决定对那些知道分数填报志愿的省份少投计划或不投计划,“我们不是不想把自主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但以前的结果不得不让我们很担心。”
  而在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的自主招生中,由于连续两年只把招生对象确定在上海考生中,这也让其他地方的考生产生疑惑。“从现在看,不光有很多大学想采取这样的方式,而且我们大学本身也想把这一试点范围逐步扩大,从上海慢慢放宽到其他省(区市)。”复旦大学招办主任郑方贤解释说。
  与上海两所大学一样,面临学生不解的还有北京、上海等地高职院校只面对本地考生的自主招生,因为像北京、上海一带的高校本来就是考生所向往的,再加上可以不高考,谁不想去试一下呢?
  
  事实:比高考还难的“高考”
  
  自主招生之所以能被很多人所关注,原因之一就是录取不仅仅凭高考成绩来定,甚至可以不高考,这就让一部分考生认为:肯定比纯粹以高考成绩录取要容易,所以就把其认为是一条大学的“捷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获得资格,必须要经过严格的选拔。
  按南京大学招办主任赵清的话说:如果仅仅是笔试,实际上是把“一考定终身”的时间前移了一下,这样和高考就没什么区别,所以必须增加面试。而我们的笔试虽然坚持高考的模式命题,但难度更高于高考试题,这是其一;其二是录取比例,因为只有5%的本科计划,而报考者又多,所以常常是几十甚至上百个考生中录取一个,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比高考难。
  对此说法,复旦大学招办主任郑方贤和2007年试行自主招生的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招生处处长顾巍也有同感。
  据郑方贤主任介绍,学校笔试考试的难度肯定不亚于高考,而且题量也比高考多,笔试一共考了十门,除了语数外、政史地和理化生,还有计算机。何况,提出入学申请者首先还要通过优秀高中毕业生选拔测试,且成绩要在前2000名。
  顾巍处长对高职院校的竞争体会更深,她说,2007年,北京市自主的高职院校完全由学校组织笔试和面试,并且还把考生高中的成长成绩也按约30%的比例计入总分,而笔试和面试分别约占40%和30%。现在由于参与自主招生的学校少,而报考学生多,也形成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中录取一个人的局面。“从这方面评价的话,学生还是经过了相当于高考的考验。”顾巍处长说。
  
  考试:只要撩开那一层纱
  
  除了考题难和录取比例低之外,还有两个环节——笔试和面试——也要考生做好准备。
  2007年自主招生进入复旦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生黄琪翔,在回忆笔试时,一口气说了三个意外。一是题型,全部是选择题;二是考查面厂,考了十门。几乎包括了中学文、理科的所有高考科目,打破了人们意识中的主副科概念;三是题目的面很广,比一般的考试要综合得多,更像是一次对于高中所有教学内容的综合能力测试。“完全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测试,这是以往考试从未有 过的。”这是黄琪翔的深刻体会。
  而黄琪翔对面试则是另一种感受:和教授聊天很享受!“你想想,一时就能和5位教授聊天,实在太难得了。并且他们来自不同的院系,所以即使对于同一件事,面试角度肯定不同。比如就工作,有的考查你与同事交流的能力,有的考查你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的能力,有的考查工作思路等等。有的问题,看似与所学知识无关,其实是在考查你的能力。有位教授问过我一个关于人的分类的问题,我把人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有理想,并勇于去实践的人;第二类,有理想,但仅仅停留在理想上的人;第三类,没有理想,纯粹是得过且过的人。当时教授对我的回答非常满意。”
  而来自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法律文秘专业一年级学生张梦娇对面试的感受,几乎和很多人的经历一样:从紧张到平静。“一排老师看着我们,和我一起进去的同学很多拿着什么证书呀奖状呀,而我什么都没有,再加上他们个个都能说会道,就认为他们特有才能。还好,一位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窘迫,就朝我很友好地笑了笑。从他那好似鼓励的眼神中,我一下好像找到了支点,自卑感全无。到了我的才艺表现时,彻底放松的我还跳了一段芭蕾,因为我以前学过8年的芭蕾,还以一个优美的舞姿谢礼,最后还取得了老师一阵掌声。”
  
  忠言:让你不由“自主”地想起
  
  在采访结束时,记者向接受采访的老师和学生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以他们的招考或考试经历,给2008年即将参加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一点建议。在此以这些建议作为文章的结束,也希望能给今年想要参加自主选拔的你一点借鉴。
  自主招生是学生个性和大学特色的体现。学生可选择与自己个性发展相匹配的大学,大学也可选择适合学校的学生。高三学生一方面应把精力集中放在复习高考上,另一方面也要不失时机地关注自主招生,但没必要过于担心自主选拔学校会考什么,因为都是对过去积累的考查。
  ——(复旦大学招办主任)郑方贤
  高考题全面而具体,自主招生主要考查的是你解决某方面问题的能力。有的考生看到内容、题型等和平时不一样,就觉得超纲了,但高校恰恰是通过这种方式来选拔人才的。
  ——(南京大掌招办主任)赵清
  高职院校自主的笔试和面试,与学校的专业特色结合比较紧密。所以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决定报考学校和专业。我们怕有的人被埋没,所以你一定要在面试时把自己的特长充分展示出来,因为老师在面试时面对的是一组学生,不可能逐一提醒。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生处处长)顾巍
  面试不单单是一次考试,同样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因为以后的面试还有很多。面试其实就是要求你必须具有的一种能力,要自信,要敢说心里话,要关注身边的每一个事物,要学会思考。
  ——(复旦大学2007级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生)黄琪翔
  在选择要参加哪所大学的自主招生选拔之前就要想好,评估一下自己的实力,一旦认准要考哪所大学,就不后悔。笔试也不要太紧张,太在意,因为难度肯定很大,真正凭的是实力。
  ——(南京大学法学专业四年级学生)温甜
  一定要摆正好心态,不要觉得参加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纯粹为了躲避高考这一关,那样从心理上你就在逃避什么,而从另一角度说,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想法。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法律文秘专业一年级学生)李萌
  有人问我:以你的成绩可以上二本,现在通过自主招生却只上了所高职院校,后悔吗?我的回答是:二本和高职,层次上是有差距的,从这一点我感觉有点亏。但从就业前景看,现在所学的法律文秘未必就会输给本科院校的法律专业,因为毕业后既可以从事与法律相关的工作,还可以到很多企业当法律顾问或者担任秘书工作,又不后悔。所以,在你选择是否参加高职院校的自主选拔前,就要像我一样,考虑好才报,不然可能后悔的就是你。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法律文秘专业一年级学生)张梦娇
  
  (编校 李振东)
其他文献
了解填报志愿的秘诀后,马上就来选择你喜欢的大学吧,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都听说过“211““985”等与大学相关的数字,但对这些数字的由来及其涵义却不那么清楚,究竟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有哪些大学与这些数字有关系?我们就从这些数字中去找寻吧!    211工程: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关于“211工程”
“大学这四年里,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可是我错了,我不是!我竟然是一个天才!!!”“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憩室应用宫腹腔镜下剖宫产切口疤痕切除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2008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接受诊治的剖宫产切口憩室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
写在前面的话  按学科范围划分,传统的说法是高校可分为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农林类、政法类、医药类、财经类、民族类、语言类、艺术类、体育类、军事类等院校。这就认可了“财经类”院校一说。但在教育部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十一种学科门类里是没有“财经类”这一说的。和经济学学士、管理学学士学位相对应,财经类院校的主干学科一般是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涵盖了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审计学等几十个与财经有
地震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生活早已恢复正常。上学、念书、回家、睡觉,好像生活一直都是这样子的——平淡而幸福。有时想想,竟觉得那场大地震只是一场梦,一场整个中华民族所做的噩
目的评价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LVHR)中在补片和腹膜之间注射长效局麻药布比卡因对术后早期疼痛与镇痛药使用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