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适应高职教学理念与办学宗旨,教育部明确指出应大力发展现今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来说,需要在教育政策支持下培养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运用完善与改进专业课程设置的方法,去达到对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目标。但其教学存在一些有关专业课程问题,需要使用崭新的思路去改革与创新,有利于更好的达到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 ;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39-01
虽然我国教育在教学上已经开始实现现代化教学方式,但大多数高职学校还普遍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当然工商管理的专业教学也不例外。这主要是由于教师作为教学核心,重视课堂内容的传授,致使该教学理念已经难以跟上企业的用人标准步伐,进而给该专业学生带来一定的就业难度。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教学实施改革的措施,结合企业用人形势、专业课程特点,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实施改革性实践。在不断优化系统课程中,提升该专业生在就业中的实践能力,为其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基础性教学保障。
一、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其教学呈现的问题
(一)缺乏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应该足以体现出因材施教的重要理念,尤其是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但高职学校在教学上存在形式单一、集中统一式学习问题,对整体教学成效造成影响,学生无法实现自主选取专业课程,致使他们对专业课程学习积极态度直线下降,在社会对人才需求方面也是难以达到较高层次的复合型多重发展目标。此外,在专业选修课程上设置得也比较单一,极度影响了因材施教教学目标的落实。因此,体现了高职教学缺乏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二)课程内容设置过于规范
由于在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出现较为规范问题,致使教学缺少理论实践部分。然而,这也是受我国传统教学其观念的深度影响所致,在彰显课程内容规范性同时,也间接缺失了教学实践性、应用性,市场经济性质还需运用实践去印证。因此,以传统教学理论为主的观念在时间方面的受限,是现今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上面临最严重的现状之一,使当前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限制。
(三)缺乏具有特色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的设置能够体现教育新观念的转变与实现,技能突出专业课程的特色,还能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因此,在教学落实方面已经成为实践教学的催化剂。将精品课程应用在专业教学上,使教师对系统知识、结构框架有全新认知,但这会花费教师大量工作时间。由于对精品课程设置的缺失、激励机制的缺失,致使该专业教师无法凝聚教学力量,对于教学资源的构建也缺乏完整性、系统性。
二、对工商管理专业实施教学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一)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为了提升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率,将培养目标落实在实践上。根据实际的培养目标,并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进而重新定位该培养目标,争取在教学改革基础上有效解决教学问题。根据毕业生在就业方向上反馈出的信息,高校专家、企业单位共同参与了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工作。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紧跟科学发展的时代步伐,展现与时俱进的教学特色。定位该培养目标实际上是加强了教学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在专业课堂中所学的企业管理知识与能力应用在实践中。将培养的总目标、方向落实至实际教学中,确保人才培养得到相应保障,使人才在培養方面具有灵活性。
(二)完善专业课程的设置
在重新定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要想通过实践课程突出教育特色,需完善现今高职的专业课程。它在设置方面要完全顺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该专业课程在结构设置上大体应该包括:必修课程、任选课程、实践课程。将其课程结构进行细化,划分成具体专业模块。其中实践模块为重点,旨意在于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它主要由专业实训、假期式实践构成。只有在强化实践课程重要性前提下,才能使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具合理性。此外,对其它细化的模块进行专业训练,使课程设置更具有针对性、以及实用性。
(三)构建具有多方向的新型课程
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确保具有特色性、精品性,有利于教学改革向多方向发展,并顺应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导向,以便学生在就业岗位中展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人才的复合型培养方向是现阶段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以该导向为基础去构建具有特色性、多方向的专业课程,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当前教学问题。通过整合专业课程,对专业知识结构进行优化以突出课程的应用性。根据企业对人才就业需求形势,结合构建新型专业课程,使学生日常學习具有一定针对性,以及促进他们在日后职业中的发展。
(四)构建特色性教师团队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而言,应构建具有特色性教师团队,结合专业理论、实践构建双师团队是最佳选择。坚持引进、走出的基本构建原则,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上具有较强理论性,对实践环节也有较高要求。因此,双师团队的构建要求教师应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将一线人才加入到双师团队中,使该团队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经验。这有利于将实践经验、技术等应用在教学中,更符合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实践的需求。与此同时,利用该团队展开定期性实践调研,运用多种方式强化高校的双师团队实力,旨意将其打造成具有综合实力的队伍,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基础保障。通过不断挖掘于构建该种教师团队,集优势于一身充分发挥教师的实践力量,促进教学在实践中发展与成长。
通过对高职院校中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方面具有的现状进行分析,要向对教学实施有意义的改革,应该从实践着手把实践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实践实现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并使其达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在众多教学问题中,实践性教学能够解决大部分教学问题,由于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实践、应用综合能力的考核。因此,运用实践完善高职专业教学质量,将教学新思路引入改革中,不仅突出教学特色,还有效提升了学生在专业中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向月波,李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及实践改革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10):163—166.
[2]王利华,满春,刘令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广西教育课程建设理论博览,2013,10(6):49—60.
[3]王元凤.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J].实践教学,2014,4(4):99—102.
[4]霍龙.浅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J].教育战线,2010,9(12):127—128.
【关键词】高职 ;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39-01
虽然我国教育在教学上已经开始实现现代化教学方式,但大多数高职学校还普遍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当然工商管理的专业教学也不例外。这主要是由于教师作为教学核心,重视课堂内容的传授,致使该教学理念已经难以跟上企业的用人标准步伐,进而给该专业学生带来一定的就业难度。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教学实施改革的措施,结合企业用人形势、专业课程特点,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实施改革性实践。在不断优化系统课程中,提升该专业生在就业中的实践能力,为其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基础性教学保障。
一、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其教学呈现的问题
(一)缺乏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应该足以体现出因材施教的重要理念,尤其是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但高职学校在教学上存在形式单一、集中统一式学习问题,对整体教学成效造成影响,学生无法实现自主选取专业课程,致使他们对专业课程学习积极态度直线下降,在社会对人才需求方面也是难以达到较高层次的复合型多重发展目标。此外,在专业选修课程上设置得也比较单一,极度影响了因材施教教学目标的落实。因此,体现了高职教学缺乏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二)课程内容设置过于规范
由于在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出现较为规范问题,致使教学缺少理论实践部分。然而,这也是受我国传统教学其观念的深度影响所致,在彰显课程内容规范性同时,也间接缺失了教学实践性、应用性,市场经济性质还需运用实践去印证。因此,以传统教学理论为主的观念在时间方面的受限,是现今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上面临最严重的现状之一,使当前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限制。
(三)缺乏具有特色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的设置能够体现教育新观念的转变与实现,技能突出专业课程的特色,还能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因此,在教学落实方面已经成为实践教学的催化剂。将精品课程应用在专业教学上,使教师对系统知识、结构框架有全新认知,但这会花费教师大量工作时间。由于对精品课程设置的缺失、激励机制的缺失,致使该专业教师无法凝聚教学力量,对于教学资源的构建也缺乏完整性、系统性。
二、对工商管理专业实施教学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一)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为了提升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率,将培养目标落实在实践上。根据实际的培养目标,并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进而重新定位该培养目标,争取在教学改革基础上有效解决教学问题。根据毕业生在就业方向上反馈出的信息,高校专家、企业单位共同参与了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工作。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紧跟科学发展的时代步伐,展现与时俱进的教学特色。定位该培养目标实际上是加强了教学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在专业课堂中所学的企业管理知识与能力应用在实践中。将培养的总目标、方向落实至实际教学中,确保人才培养得到相应保障,使人才在培養方面具有灵活性。
(二)完善专业课程的设置
在重新定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要想通过实践课程突出教育特色,需完善现今高职的专业课程。它在设置方面要完全顺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该专业课程在结构设置上大体应该包括:必修课程、任选课程、实践课程。将其课程结构进行细化,划分成具体专业模块。其中实践模块为重点,旨意在于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它主要由专业实训、假期式实践构成。只有在强化实践课程重要性前提下,才能使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具合理性。此外,对其它细化的模块进行专业训练,使课程设置更具有针对性、以及实用性。
(三)构建具有多方向的新型课程
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确保具有特色性、精品性,有利于教学改革向多方向发展,并顺应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导向,以便学生在就业岗位中展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人才的复合型培养方向是现阶段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以该导向为基础去构建具有特色性、多方向的专业课程,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当前教学问题。通过整合专业课程,对专业知识结构进行优化以突出课程的应用性。根据企业对人才就业需求形势,结合构建新型专业课程,使学生日常學习具有一定针对性,以及促进他们在日后职业中的发展。
(四)构建特色性教师团队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而言,应构建具有特色性教师团队,结合专业理论、实践构建双师团队是最佳选择。坚持引进、走出的基本构建原则,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上具有较强理论性,对实践环节也有较高要求。因此,双师团队的构建要求教师应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将一线人才加入到双师团队中,使该团队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经验。这有利于将实践经验、技术等应用在教学中,更符合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实践的需求。与此同时,利用该团队展开定期性实践调研,运用多种方式强化高校的双师团队实力,旨意将其打造成具有综合实力的队伍,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基础保障。通过不断挖掘于构建该种教师团队,集优势于一身充分发挥教师的实践力量,促进教学在实践中发展与成长。
通过对高职院校中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方面具有的现状进行分析,要向对教学实施有意义的改革,应该从实践着手把实践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实践实现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并使其达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在众多教学问题中,实践性教学能够解决大部分教学问题,由于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实践、应用综合能力的考核。因此,运用实践完善高职专业教学质量,将教学新思路引入改革中,不仅突出教学特色,还有效提升了学生在专业中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向月波,李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及实践改革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10):163—166.
[2]王利华,满春,刘令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广西教育课程建设理论博览,2013,10(6):49—60.
[3]王元凤.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J].实践教学,2014,4(4):99—102.
[4]霍龙.浅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J].教育战线,2010,9(12):127—128.